搜索到257篇“ 益肾蠲痹丸“的相关文章
- 益肾蠲痹丸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肾蠲痹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骨碎补12‑16份、熟地黄22‑26份、当归12‑16份、徐长卿12‑16份、土鳖虫12‑16份、僵蚕12‑16份、蜈蚣3‑5份、全蝎3‑5份、蜂房12‑16份、广...
- 陆敏佳
- 文献传递
- 一种益肾蠲痹丸、制作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益肾蠲痹丸、制作方法及应用,包括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蜈蚣、全蝎、蜂房、广地龙、乌梢蛇、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和虎杖。本发明的益肾蠲痹丸通过十三种...
- 石慎华
-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学视角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八纲辨证”“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是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理论基石,但辨证缺乏量化标准,也造成该方疗效欠佳的治疗现状,故进一步明确RA寒热证候分类的生物学基础是提高益肾蠲痹丸临床疗效的重要举措。相关机制研究提示靶向免疫CD4^(+)T细胞能量代谢状态调控其亚群分化及功能可成为益肾蠲痹丸“精准治疗”寒证RA的新思路,其中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 葛巍周文王海燕鹿秀云赵蕾
-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类T淋巴细胞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本草组鉴(HERB)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取益肾蠲痹丸的有效成分,并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搜索RA相关基因。将益肾蠲痹丸的作用靶点和与RA相关靶点进行映射交集,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Cytoscape 3.9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益肾蠲痹丸治疗RA的有效成分185个,其中关键成分为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和黄藤素,核心作用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基因等。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介素-17(IL-17)、VEGF、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RA疾病信号通路等。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优势,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
- 时一鸣姜平蒋恬朱婉华何东仪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丸网络药理学
- 益肾蠲痹丸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5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和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VAS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36/40)vs 70.0%(28/40)](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减轻更明显,可能与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 祁庆彬薛宏伟焦莹史艳梅赵洁张强
-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
- 益肾蠲痹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CIA)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肾蠲痹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益肾蠲痹组小鼠采用尾部注射鸡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方法构建CIA模型,第28天造模成功后,益肾蠲痹组开始给予益肾蠲痹丸浓缩剂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4周。记录3组小鼠造模第28天和灌胃2周、4周后的体重及关节炎指数评分;灌胃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形态,16SrDNA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灌胃2周和4周后,模型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而益肾蠲痹丸组小鼠体重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灌胃2周后,模型组和益肾蠲痹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4周后,益肾蠲痹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灌胃4周后,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血清IL-17A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关节腔内见滑膜细胞增生和血管翳生成,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菌群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蠲痹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7A水平明显降低(P<0.05),关节腔内无滑膜细胞增生和血管翳,肠道菌群丰度和均匀度均明显增加,且物种差异明显。结论益肾蠲痹丸对CIA小鼠具有显著抗炎和调节肠道内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作用,推测其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的平衡相关。
- 凌园园汪悦吴坚陈眈
-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益肾蠲痹丸类风湿关节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
- 益肾蠲痹丸干预相关通路介导细胞焦亡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干预NLRP3/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对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益肾蠲痹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他组制备KOA大鼠模型后进行干预治疗。比较6组大鼠干预前后膝关节直径及足趾容积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分析Caspase-1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KOA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增大,血清中IL-1β、IL-18及VEGF含量明显升高,软骨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炎性浸润,细胞凋亡程度增高,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益肾蠲痹丸治疗组大鼠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减轻,血清中IL-1β、IL-18及VEGF含量下降,软骨组织细胞炎性浸润改善,细胞凋亡程度减轻,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其中益肾蠲痹丸高剂量组显著优于益肾蠲痹丸低剂量组(P<0.01)。结论益肾蠲痹丸能够改善KOA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细胞焦亡有关。
- 马富海李廷栋赵庆唐晓栋陈国栋李昭成白登彦
-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
- 益肾蠲痹丸骨髓液对CD4+T淋巴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的炎症和软骨、骨的进行性破坏。随着磁共振成像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A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是炎...
- 刘昕
-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破骨细胞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
- 益肾蠲痹丸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于收治的96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休息痛时间、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手部握力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RP、ESR、RF、MMP-1、MMP-3、ASO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 薛宏伟赵合意马国驹
-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 益肾蠲痹丸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报告及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属风湿病范畴,15~30岁之间好发,3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当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西医治疗效果也不明显。现介绍中成药益肾蠲痹丸联合骨伤科理筋手法共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以供交流学习。1病案资料陈某,男,36岁,2021年5月2日初诊。主诉:腰部活动受限7年余,患者诉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两侧股部疼痛,腰部僵硬感,未作特殊处理,近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腰部后伸,侧弯活动受限,晨僵明显,身体消瘦,怯冷。
- 王嘉璐陈洪波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治疗益肾蠲痹丸理筋手法病例报告
相关作者
- 孟庆良

- 作品数:136被引量:954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郑福增

- 作品数:124被引量:6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
- 刘梅洁

- 作品数:104被引量:980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左归丸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OPG
- 刘正芳

- 作品数:5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药品包装盒 头孢克肟片 益肾蠲痹丸 清开灵滴丸 大蒜素胶囊
- 刘静

- 作品数:89被引量:3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祖师麻 新癀片 基因芯片 减毒作用 抗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