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4篇“ 碳酸盐台地“的相关文章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记录
2024年
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时期位于赤道附近,发育了以栖霞组为代表的浅海碳酸盐岩,随后被孤峰组黑色页岩和硅质岩所取代,代表一次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文章对下扬子区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和江苏句容正盘山剖面上栖霞组与孤峰组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碳同位素地层学等研究,试图探讨早二叠世末期栖霞组碳酸盐台地死亡的机制。分析表明,栖霞组顶部可划分为9种微相,属于碳酸盐内缓坡—中缓坡沉积环境;孤峰组底部可划分为5种岩相,属于深水盆地环境。栖霞组与孤峰组界处沉积环境和古水深发生突变,代表了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的碳酸盐台地死亡。栖霞组与孤峰组之间的碳酸钙含量突然降低、碳酸盐碳同位素快速负偏、有机质碳同位素明显正偏,指示碳酸盐台地死亡的突发性和事件性。观察显示,无机碳δ^(13)C_(carb)与有机质δ^(13)C_(org)存在镜像关系。文章认为,导致有机和无机碳解耦的原因可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而碳酸盐台地死亡可能为相对海平面上升所导致。
张逍姬胡修棉李娟许艺炜
关键词:栖霞组孤峰组早二叠世下扬子区
藏南Kioto碳酸盐台地对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晚期碳循环扰动的沉积和生物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早侏罗世发生了多次重要的碳循环扰动,并伴随气候和环境的重大变化。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特提斯和欧洲北部,对东特提斯碳循环扰动事件以及定量探究事件对生物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方法】利用东特提斯藏南Kioto碳酸盐台地普林斯巴晚期—托阿尔(最早)期的生物地层学(大型底栖有孔虫)、沉积学和碳同位素(δ^(13)C)地层学,探讨碳循环扰动以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变化对该地区的碳酸盐台地生物演化过程影响。【结果】普林斯巴晚期—托阿尔(最早)期大型底栖有孔虫生物地层显示有3个带:Bosniella oenensis-Cyclorbitosella tibetica(?)、Streptocyclammina liasica和Siphovalvulina sp.A。在生物地层基础上,我们识别出以δ^(13)C正偏移为特征的普林斯巴晚期margaritatus菊石带事件(margaritatus zone event,ME)和以δ^(13)C负偏移为特征的margaritatus-spinatum界线事件(margaritatus-spinatum boundary event,MSBE)。【结论】在ME期间,生屑颗粒含量呈增长趋势、大型底栖有孔虫的种属和数量保持较高的水平以及Lithiotis Fauna出现并扩散,这可能表明有机质的大量埋藏消耗了辛涅缪尔晚期—普林斯巴早期产生的大量CO_(2),从而创造了更适合生物生存的海洋环境条件。在MSBE期间,生屑颗粒含量以及Lithiotis Fauna丰度和长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部分大型底栖有孔虫的灭绝,表明该时期存在着生物危机,可能与海平面下降有关。虽然Lithiotis Fauna存在大小和出现的频率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Lithiotis Fauna在普林斯巴期整个特提斯浅水碳酸盐台地蓬勃发展,直到T-OAE时期才完全破坏其生存条件。
翁晓爱姜守一韩中胡修棉晏雄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岩微相
桑托斯盆地盐下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深水大油田
2024年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地。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间隆起带上,建造于早期陆内和陆间裂谷两个原型阶段继承性发育的单断式和双断式垒式断块上,早白垩世陆内裂谷晚期沉积的ITP组介壳灰岩和陆间裂谷早期沉积的BVE组微生物灰岩为连续建造;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陷带中,建造于早期陆内裂谷原型阶段火山岩建隆所形成的凸起带上,发育BVE组微生物灰岩。两类孤立台地灰岩所形成礁滩体均具有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特点。结合盐下已发现大油田解剖,发现两类台地均可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周缘为优质湖相和潟湖相烃源岩环绕,上覆为巨厚的优质蒸发盐岩盖层高效封堵,形成了“下生中储上盖”式最佳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富集程度高。已发现大油田均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底水块状油田,且均处于充满状态。未来勘探重点目标是西部隆起带和东部隆起带南段上的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及中央坳陷带中的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该项研究成果为在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超前选区选带、新项目评价及中标区块探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在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勘探战略选区提供借鉴。
窦立荣温志新温志新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陈瑞银阳孝法刘小兵刘祚冬
关键词:深水大油田
碳酸盐台地边缘海底峡谷形态与演化——以安达曼海东部海底峡谷为例
安达曼海东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前人对安达曼海底层层序划分研究成果,确定了安达曼海东部各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岩相学特征;并对陆坡海底峡谷的长宽比、弯曲度和坡度等地形要素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安达曼海东部海底峡谷群演...
金龙栾锡武魏新元贺华瑞乔江浩
关键词:海底峡谷
南海北部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地质演化与油气勘探
本书利用地球物理、高分辨率声学数据和钻井资料,以南海北部的碳酸盐岩为研究主体。
杨振
碳酸盐台地内下切谷的识别及其意义--以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Mishrif组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碳酸盐台地下切谷的研究多基于阿曼上白垩统露头。以中东地区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Mishrif组钻井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层序地层,从沉积旋回、岩相特征、测井响应、地震相平面分布与垂向演化等方面,对碳酸盐台地发育的下切谷这一重要沉积微相类型开展研究,并对其意义作了探讨。研究表明:①H油田MB2-1亚段发育碳酸盐台地内下切谷。下切谷内部以泥晶灰岩充填为主(与下伏颗粒灰岩明显不同),颗粒向上变细再变粗;测井曲线具有箱形特点;地震剖面上呈平行—近平行短轴强振幅反射,边界清晰,平面上显示近似河道形态但更平直。②下切谷在SQ_(3)高位域晚期(MB2-1亚段沉积末期)侵蚀成谷,SQ_(4)海侵期快速充填,下切谷的底部代表了区域层序界面。③下切谷切割MB2-1亚段,而且岩性整体致密,可成为油藏的横向隔挡层。碳酸盐台地下切谷的发现,对于层序边界识别、油藏非均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邵冠铭乔占峰曹鹏张杰孙晓伟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下切谷层序边界白垩系
塔里木盆地古城—肖塘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台地类型、差异演化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最新钻井岩心、薄片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古城—肖塘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台地类型、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纪—奥陶纪研究区发育碳酸盐缓坡和镶边台地两类台地,古城地区和肖塘地区台地演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早寒武世研究区为一均斜缓坡,中—晚寒武世逐渐演变为镶边台地,发育5期台缘丘滩,南部古城地区丘滩呈进积型排列,第③、④期丘滩遭受暴露,溶蚀孔洞发育,北部丘滩呈加积—弱进积叠置,第③、④、⑤期丘滩发生抬升暴露溶蚀,台缘斜坡重力流沉积发育。早—中奥陶世南部演变为远端变陡的缓坡,发育退积型云化滩;北部肖塘地区经历弱镶边台地—远端变陡的缓坡演化过程,发育2~3期退积型台缘丘滩及颗粒滩。海平面升降和局部暴露溶蚀促使台缘丘滩及台内云化滩相优质储集层发育,加之其与低能斜坡—盆地相烃源灶的有效配置,形成良好的油气富集区带;奥陶系缓坡台地云化滩是古城地区增储上产现实领域,寒武系镶边台缘丘滩是肖塘地区勘探重点领域,寒武系斜坡重力流沉积可作为研究区潜在风险勘探领域。
刘艺妮胡明毅张三
关键词:寒武系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东地中海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区域地质、二维地震及大洋钻探等数据,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及地震相研究,分析了东地中海埃拉托色尼海山(ESM)及其周缘孤立台地形成、生物礁体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指出了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东地中海ESM等系列孤立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合休戚相关,早期为从非洲-阿拉伯板块上裂解出来的垒式断块,形成于中三叠世—早侏罗世陆内裂谷阶段,经过中侏罗世陆间裂谷阶段、晚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土伦期漂移阶段和晚白垩世森诺期—中新世俯冲消减阶段继承性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晚中新世梅西期以来受新特提斯洋关闭影响发生中—轻度反转改造。受不同古构造背景控制形成3类孤立台地,一是小规模狭窄垒式断块所控制的单个点礁型孤立台地,二是中等规模宽缓垒式断块所控制的单个环礁型孤立台地,三是大规模宽缓古隆起控制形成的多个礁滩复合体型孤立台地。前两类在埃南和埃西凸起上普遍发育,第3类只分布于ESM海山之上。纵向上,受海平面升降影响,ESM古隆起、埃南和埃西凸起上均发育了中侏罗统巴柔阶—上白垩统土伦阶和中新统两套礁体建造。单个点礁型孤立台地和单个环礁型孤立台地已被钻井证实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ESM海山隆起带上多个礁滩复合体型孤立台地同样值得探索。
温志新童晓光高华华王兆明陈瑞银宋成鹏贺正军刘祚冬康海亮
关键词:生物礁油气成藏
南海生物礁碳酸盐台地演化被引量:2
2020年
南海碳酸盐台地分布自早中新世开始发育,至中中新世达到鼎盛,再到晚中新世大量台地被淹没而逐渐消亡。从分布看,南海碳酸盐台地具有南早北晚、东早西晚的发育规律;从堆积速率看,中中新统速率最大。控制这些台地的诞生、发育演化和消亡的因素十分复杂,可能包括构造活动、相对海平面的变化、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变化、古海洋环境变化。
吴时国余克服李学林张汉羽陈万利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生物礁海平面陆源碎屑
南海生物礁碳酸盐台地发育演化与油气成藏系统
2020年
碳酸盐台地是指碳酸盐岩堆积而成的丘状建隆,生物礁指由造礁生物组成的抗风浪的生物骨架岩.我国南海大陆边缘发育了大量的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开展其研究对于解决全球性的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南海典型碳酸盐台地(流花、西沙等)详细井震解释,明确了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时空分布规律,解析了南海碳酸盐台地发育机理及四大主控因素;开展了南海15个重要的新生代生物礁碳酸盐台地和储层特征对比研究,揭示了生物礁台地演化模式,完成了南海沉积盆地和四大群岛生物礁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对比分析;提出了碳酸盐台地初始阶段和繁盛阶段夏季迎风面台地边缘的陡坡带有利的勘探相带,分析了碳酸盐台地的油气成藏系统,指出了南海海域碳酸盐台地油气勘探中的首选目标.
吴时国王彬姚哲董冬冬裴健翔吕福亮廖晋杨志力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生物礁台地边缘造礁生物

相关作者

吴时国
作品数:254被引量:2,242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南海北部陆坡 海底滑坡
徐文礼
作品数:77被引量:319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页岩气 沉积相 碳酸盐台地 阿姆河盆地 白云岩
王大伟
作品数:86被引量:32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时移地震 非导电材料 琼东南盆地 油气勘探 极化特征
王承书
作品数:34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学 碳酸盐沉积 白云石化 选登 胶结物
张新元
作品数:5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碳酸盐台地 海盆 共轭 新生代 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