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9篇“ 礼乐教化“的相关文章
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儒家礼乐教化文化之契合
2024年
中国人能欣然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儒家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线,礼乐教化是其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它与儒家礼乐教化文化在诸多方面有着深度的融合与相通。二者都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讲求实际、推陈出新等优秀品质,这些相通与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思想在中华大地扎根、拓展的思想文化土壤,它们在相通、相容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百年征程。
刘浩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契合
儒家“中和”礼乐教化思想之于当代音乐教育启示研究
高琦
儒家“中和”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3年
儒家“中和”这一概念一直贯穿在礼乐教化思想发展的始终,无论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重要影响。儒家主张通过礼乐教化,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的音乐使人的心理和精神达到“中和”状态,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释中”对儒家“中和”礼乐教化思想进行解读,探寻其当代价值。
高琦王磊
关键词:儒家礼乐教化
礼乐教化与问道自然——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思想的两个维度被引量:1
2023年
以社会教化为中心的礼乐教育思想礼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教理念,自商周时期一直延续至清代。礼乐教育秉持“德成而上,艺成而下”(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的理念,注重乐舞的社会功用而非艺术价值。一、礼乐教化,为政以德中国古代礼乐教育基于“乐与政通”的思想展开,乐教的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统治、维持社会秩序。在注重乐舞政教性的教育理念下,礼乐教育的目的指向个人层面的修身、社会层面的敦风化俗、国家层面的歌功颂德。
王雪
关键词:礼乐教化社会教化社会功用为政以德十三经注疏
从“礼乐教化”到“无为自化”——论老子对晚周治理模式的反思
2023年
生活在礼崩乐坏时代的老子,对周代的礼乐教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一方面他阐释了古礼精神,主张“大制不割”,反对制定繁杂的名物制度;另一方面他批判“攘臂而扔之”的礼乐教化模式,认为其不能体现百姓的真实情感意志,限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其主张君王应自觉节制权力,减少干涉,以辅百姓之“自然”而“无为”,保证民众在礼乐制度的创设与实施上实现人性自由。
萧平李哲乾
关键词:礼乐教化自化
和序相济:试论古典礼乐教化的现代重建
2022年
礼乐蕴含恒常至理,亦赋有生命之情。礼乐制度并非乌托邦,而是曾为中华文明奠基的国家重器。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礼乐在历史中的流变导致其功能偏移。从当下来看,无论是社会共同体之凝聚抑或个体生命之通达,礼乐教育都是当代之亟需。古典礼乐教化的现代重建需要重构全面的礼乐体系,营造雄健的礼乐教化,以“礼乐”融合人文课程。
李海萍上官知立
关键词:礼乐教化儒家秩序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被引量:2
2022年
礼乐教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制度,具有因革损益、与时偕行的特质,对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文章探寻“礼乐教化”的当代精神及于设计教育中的价值旨归,以“人文化成”“博采六艺”“中和之美”为视点,探讨礼乐教化于设计人才品格、设计学科发展、设计生态构建方面作用,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设计教育结合,培养兼具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以育人之和谐,促国家之和谐。
戴婷婷
关键词:礼乐教化设计教育文化传承
治水神话与礼乐教化研究
本书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话背后的真...
马小龙作
礼乐教化思想的生成及其新时代价值旨归被引量:2
2021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教化思想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礼乐教化思想的内涵是以礼乐教化民于善,它在实践向度上体现为从人性的美好期待到现实社会的人文转向和从君子人格的塑造到化成天下的理想追求。礼乐教化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旨归包括以礼乐之和丰富新时代人文教育、以人性教化为基础塑造美好人格、以崇德向善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牛娜娜
关键词:礼乐教化
礼乐教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2021年
作为中华文化与礼仪教化的一部分,礼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从蛮荒时代过渡到封建社会,礼仪教条起着关键性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样是礼仪制度健全的一个过程。对封建统治者来说,礼仪教条是树立道德规范,建立社会制度的基础。乐是中华文化随时代发展孕育而来的瑰宝,封建社会尤其注重对乐的推行,其主要体现在对人们思想行为存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提升个人思想品质的同时,也提升其审美、品鉴、规范等多个方面。儒家思想兴起于前秦时代,在礼乐教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超然
关键词:礼乐教化儒家思想思政教育

相关作者

祁海文
作品数:43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礼乐教化 美育 乐教 美育思想 美育观
曾繁仁
作品数:218被引量:2,054H指数:2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生态美学 生生 美学 美育 天人合一
彭林
作品数:143被引量:288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礼仪 礼乐文明 儒家 郭店楚简 礼治
祖国华
作品数:46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儒家 礼乐教化 思想政治教育 辩证 儒家理想人格
刘彦顺
作品数:64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时间性 美学思想 美育思想 美育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