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341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走向一种新政治社会学?
2025年
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学理性讨论,不仅需要考察它的主要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还要特别关注这种特定构型社会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得以孕育、形成与发展的一般经济社会条件,也就是它的社会政治动力机制。“社会维度(层面)”是新时代第一个十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议题领域,尤其表现为后者作为一种新政治哲学和重大治国理政方略的确立实施所带来的认知与实践解放效应——生态文明社会及其建设呈现为一项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崭新事业,并因而构成了一种新政治社会学或生态政治社会学的轮廓或雏形。健全而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和根本目标之一的现实实现,将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
郇庆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政治社会学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24年
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家园幸福感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袁欢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性与阶段性
2024年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必然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必然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引领,在遵循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规律下必然出现的文明形态。“阶段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从初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彰显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舶来与借鉴: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基本国策(1972年—2002年)”“反思与创新:在科学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2002年—2012年)”和“超越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2012年以后)”三个阶段。
王海静李俊高
关键词:必然性
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根据生态文明理论的服务对象和价值目的、“实然”与“应然”维度,可以把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划分为地方维度与全球维度、现实维度与理想维度之间的矛盾。当代西方所有生态思潮都包含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并力求解决这一矛盾。但由于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缺陷,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矛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地解决了上述矛盾,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科学方法论,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应有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揭示生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捍卫中国的环境权与发展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既具有能够推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作为发展观的工具理性的功能,又具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理想的促进实现美丽中国与美丽和谐世界的价值理性的功能。
王雨辰幸菊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契合机理和共进路径研究
2024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两大重要战略,二者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行动逻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契合机理,具体包括:目标主题统一,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逻辑一致,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具体路径协作,均主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行动主体联动,均主张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在实践中的协同共进需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优化生态领域的分配格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二者关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曹得宝孙熙国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性标识性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24年学术年会综述
2024年
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性标识性概念研究,促进中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2024年7月21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性标识性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宁琳琳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资本“自然悖论”的超越路径阐释
2024年
资本主义大工业一方面将科学和自然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使人类更加自由自觉地掌握了自然力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要素的同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地肥力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毁灭,以及人类身体与精神健康卫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本“自然悖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创造,其内在包含的雇佣劳动与雇佣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度和不平等的“物”对“人”权力支配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资本“自然悖论”的超越就在于:其深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人类的生产行为,实现了制度性与历史性的超越。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关注到“穷人生态学”这一环境伦理问题,站在生命共同体的角度促进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需要,将环境问题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部问题,为未来社会的绿色变革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杨文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南陵管理实践研究
2024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南陵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地方实践案例,积极贯彻并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旨在通过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陵县的实践,探索其指导意义、总结南陵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陵实践的建议。
黄琦
关键词:管理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构建
2024年
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在价值理念上的凝练,而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则是生态价值观的生动表述。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生态话语格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方向指引,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主体力量,坚持改革创新则激发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将构建话语体系的继承性、原创性以及大众性相统一,进而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利于世界传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曾云珍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相关作者

郇庆治
作品数:305被引量:1,735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政治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生态
张云飞
作品数:207被引量:1,100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牛文浩
作品数:83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伦理 义利观 政府经济 伦理学研究 股权分置
蔡华杰
作品数:90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
李全喜
作品数:177被引量:9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农民流动 生态文明思想 供应链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