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1篇“ 神经通路“的相关文章
- 小鼠中缝背核向屏状核投射神经通路的形态学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索小鼠中缝背核(DRN)向屏状核(CLA)投射神经通路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分别将逆行示踪剂594 retrobeads和顺行示踪剂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注入CLA(n=3)和DRN(n=3),结合5-羟色胺(5-HT)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和神经化学特征以及顺标神经纤维和终末在全脑和CLA内的分布;利用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Cre、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Cre动物结合狂犬逆行跨突触病毒(RV)标记,观察DRN-CLA通路的下游靶神经元类型。结果DRN的吻、中、尾段均能观察到594 retrobeads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中段的腹侧亚核(DRV)分布较多,且90%以上的逆行标记神经元为5-HT阳性。BDA顺标纤维密集分布于腹侧被盖区、束旁核、腹侧苍白球、杏仁中央核等区,CLA内的神经纤维和终末相对稀疏。RV跨突触逆行标记结果显示,CaMKⅡ-Cre动物的DRN中含有较多的突触前神经元,而GAD67-Cre动物DRN中突触前逆行标记神经元较少。结论DRN-CLA通路是以DRV分布为主的5-HT能投射通路,其在CLA内的纤维和终末较为稀疏,主要与CLA内的CaMKⅡ阳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 巩涛蔡志平史娟李云庆
- 关键词:中缝背核屏状核小鼠
- 一种基于关键神经元识别的神经通路覆盖率分析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键神经元识别的神经通路覆盖率分析系统,包括数据输入模块、关键神经元识别模块、神经元激活状态分析模块、覆盖率计算模块和结果可视化模块,所述数据输入模块分别控制连接关键神经元识别模块和神经元激活状态分析...
- 于婷婷陈睿贾春鹏周泽鹏
- 基于时序神经通路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中毒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神经通路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中毒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定义深度强化学习的时序神经通路,并依据时序神经通过定义构建包含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第一部分、包含全连接层的第二部分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时序神经通路...
- 陈晋音王雪柯章燕胡书隆
- 基于神经通路的中毒模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通路的中毒模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检测模型,并将测试样本输入至待检测模型中,计算待检测模型的Top‑k神经通路;(2)依据Top‑k神经通路和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标签...
- 陈晋音金海波
-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神经通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索麻黄细辛附子汤(MXFD)及其拆方对过敏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明确其是否通过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上的神经通路神经调节肽U(NMU)/神经调节肽U受体1(NMUR1)发挥抗过敏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分别按单味药、两味药、三味药组合给药分为7组,使用鸡卵清蛋白(OVA)制备A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组合的中药灌胃治疗14 d。过敏反应行为学评分法评价模型是否成功;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肺组织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的含量;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肺组织中神经调节肽U受体1(NMUR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小鼠造模成功,各组NFAT2、NMUR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中药治疗后,给药各组过敏反应行为学评分均降低(均P<0.01);NFAT2表达均降低(均P<0.01),麻黄组抑制效果最显著;除辛附组,其他组NMUR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麻附组、细辛组抑制效果最显著。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影响NMU/NMUR1通路抑制过敏性鼻炎,麻黄单用在抑制NFAT2环节效果最优,麻黄和附子合用、细辛单用抑制NMUR1表达效果最优。
- 张艺陶晓华刘男男于雪刘敏
-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拆方过敏性鼻炎
- 针刺中脘调节胃运动的神经通路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中脘穴是调节胃动力的常用穴,针刺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整理近15年参与针刺中脘调节胃运动的神经核团及相关通路相关研究发现:(1)针刺中脘双向调节胃运动的效应与针刺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其内在机制可能与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存在时效性差异有关。(2)杏仁核、海马是针刺中脘调节情绪和胃运动的共同响应核团。(3)针刺中脘可经辣椒素受体-Aδ与C纤维—脊髓、脊髓—交感神经、海马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1、CeA(γ-氨基丁酸)-室旁核、室旁核(胃动素)—迷走神经有核复合体—迷走神经等神经机制调节胃运动;也可经DVC-NMDAR亚基NR1—外周NO等神经—内分泌途径调节胃运动。研究结果表明针刺中脘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多方面、多维度、多靶点的综合调控。今后的研究应规范实验针刺操作,优化实验方案,结合脑科学技术综合、整体、动态探究针刺效应机制,进一步揭示针灸疗法中近治作用的内在机理。
- 曲萌陈幼楠杨丹妮贺萌林小娟
- 关键词:中脘穴胃动力神经通路室旁核杏仁核
- 基于GABA能神经通路防治棉蚜的RNA制剂及应用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GABA能神经通路防治棉蚜的RNA制剂,所述RNA制剂包含干扰GABA能神经通路上GAT1或GAT2的dsRNA。本申请的实验结果表明GABA转运蛋白GAT1和GAT2的dsRNA能有效杀死棉蚜幼虫,...
- 刘小侠宁新元刘晨曦李贞张松斗
- 加工需求驱动下词汇阅读神经通路的动态协作机制
- 2024年
- 建构统一的认知和神经生理模型是词汇阅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阅读的认知理论模型一致认为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通路分工协作的结果,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词汇阅读是背侧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结果。为了系统地阐述阅读网络的这种动态协作机制,结合神经功能和生理基础两个层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疏理:首先,指出潜在的加工需求是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然后进一步阐明潜在加工需求驱动了不同正字法深度下背/腹侧神经通路的分工合作模式;最后,深入剖析了潜在加工如何通过语言经验塑造了神经通路间的动态协作。从而揭示出阅读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可能是特定任务下加工需求驱动的结果,这种动态协作可能成为跨语言普遍的词汇阅读理论模型。
- 党敏蔡文琦陈发坤王小娟杨剑峰
- 关键词:通路
-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用于清醒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cervical nerves pathway block,CNPB)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2021年6月至12月择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CNPB组(B组)50例和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5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主要观察时点为置管操作前(T0)、置管操作中(T1)、操作后5 min(T2)、术后当晚(T3)、术后1 d(T4)、术后2 d(T5)。结局指标为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NRS),舒适度评分(BCS)、血流动力学参数、睡眠质量等,同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在T1和T3时点NRS疼痛评分低于C组;在T1、T2、T3和T4时点颈部BCS舒适度评分优于C组;在T1时点心率及收缩压低于C组;在T3和T4时点睡眠质量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NPB在清醒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及术后当晚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局部浸润麻醉,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颈部不适感,改善患者术后当晚的睡眠质量。
- 余利王瑾尤兰英周达磊谢力孙杰郑康
- 关键词: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 EDDE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合并WSI患者血脂、炎症/神经通路及脑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EDDE)联合依折麦布在高脂血症合并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WSI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折麦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EDDE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D40/CD40L炎症信号通路[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磷酸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神经信号通路、脑细胞凋亡因子[抗凋亡因子(Livin)、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配体(sFasL)]、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认知功能(MMSE)]。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IL-1、IL-6、sCD40水平分别为(8.12±1.25)pg/mL、(1.53±0.34)pg/mL、(185.29±45.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8±1.64)pg/mL、(2.55±0.40)pg/mL、(289.18±52.25)pg/mL,IL-10水平为(49.10±4.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5±5.4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PMBC内的PI3K、AKT、mTOR蛋白表达分别为1.34±0.23、1.25±0.26、1.57±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0.19、1.11±0.21、1.2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sFasL、sFas水平分别为(2.42±0.41)ng/mL、(3.65±0.4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0.58)ng/mL、(6.04±0.59)ng/mL,Livin水平为(9.57±1.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1.0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刘博潘锡正刘芳王飞
- 关键词:高脂血症分水岭脑梗死
相关作者
- 陈晋音

- 作品数:635被引量:4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防御方法 防御 网络 攻击防御 图像
- 郑瑞茂

- 作品数:40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通路 神经退行性疾病 胰岛素敏感性 肥胖 雷公藤红素
- 郑羽

- 作品数:147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磁刺激 感应耦合 剖面仪 刺激器 海马脑片
- 曾庆华

- 作品数:49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鸣禽 锡嘴雀 组蛋白 HRP 发声中枢
- 王炳蔚

- 作品数:6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神经通路 下丘脑 能量平衡 信号转导通路 瘦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