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479篇“ 科技资源“的相关文章
2023年度“中国科技资源管理领域十大事件”
2024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行至岁尾,回看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而科技资源管理在推动创新成果共享,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必将清晰勾勒出助力科技强国的前进轨迹。2023年年底,《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编辑部启动本年度“中国科技资源管理领域十大事件”评选活动。在收集整理科技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经专家筛选、推荐、投票,最终评选出2023年度“中国科技资源管理领域十大事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回首来时路,我们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一起向未来,我们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关键词:科技强国科技资源管理科技创新能力成果共享信息资源管理
提升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研究
2024年
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予新的动能,其中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合理配置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已成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科技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有利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杨阳马玉平陈孟雅
关键词:科技强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转型升级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资源
一种科技资源推荐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技资源推荐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科技信息资源并建立科技资源库;基于科技资源库中的科技信息资源构建技术图谱并动态更新;基于用户输入的兴趣类型建立用户的兴趣模型,并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更新用户的...
华斌宋平陆启宇张琪祁赵三珊赵涛李永张堰华潘晓玮李世群高军泮海燕
国家科技创新机构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需求调查与研究
2024年
[目的/意义]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是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和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体现。我国的科技创新机构拥有大量的数字科技资源,类型多样,学科范围广泛。深入了解科技创新机构的长期保存需求,推进长期保存工作在更多科技创新机构中开展,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工作的开展。[方法/过程]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135家机构的数字科技资源现状、长期保存现状及需求、长期保存合作需求等信息进行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结论]目前,我国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数字科技资源类型及呈现方式差异化较大,多数机构已经意识到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工作的重要性,并愿意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与外单位在技术、管理规范、标准体系和设备等方面开展合作。基于调研结果,建议国家层面成立长期保存工作联盟,增强科技创新机构的长期保存意识;加强机构层面的数字科技资源管理工作,机构、学会和联盟层面联合推动实现数字科技资源的分级分类及有组织开展保存工作;遴选特定领域,与国外数字保存先进机构或者组织开展合作;建立我国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认证体系;拓展面向更广泛领域的数字科技资源长期保存工作。
闫亚飞贾苹贾苹钱力杨雨寒钱力顾玲琍吴振新马岚孔贝贝
关键词:科研数据可用性
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与提升路径——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
2024年
政府属研究机构是强化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明晰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可有效提升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但目前关于由多种因素联合触发其高(非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运作机制仍不清晰,同时已有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受决策单元所处外部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反映决策单元真实效率水平。为此,考虑采取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并采取组态视角进一步拓展现有相关研究。根据国家有关统计年鉴和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构建包括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环境指标的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fs QCA方法选取影响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6类因素,对中国31个省份的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探讨构成解释高水平和非高水平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结果发现:政府属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受环境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西部地区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明显,表明环境因素对西部地区政府属研究机构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多个条件复杂作用的结果,高水平配置效率的驱动路径有3种,包括人才-环境并驱发展型、配置规模驱动型、基础研究导向型,且三者存在一定的共性,而非高水平配置效率的驱动路径中,除缺乏必要的环境条件支持外,过高的政府资金投入反而是制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处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地区的政府属研究机构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要不断增加自身的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政府属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
李锐媛王灿友刘炜
关键词: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述评及数字时代下的研究展望
2024年
近年来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更加科学地测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路径、完善配置机制,助力科技创新,从传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内涵和测度对象、方法、指标体系等维度对中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领域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相关指标体系常见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并结合数字化技术优势提出展望。基于中国知网和Elsevier/Springer收录的2000年以来58篇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显示:测度对象中,以针对地区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最为丰富,并以面板数据为主,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区域未得到较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测度方法一般采用经典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等,近10年采用最多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也不乏采用多种方法 /模型的组合,但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全样本的研究较为缺乏;测度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科技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分别设置有一二级指标甚至更多级别的指标,但指标构建在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立性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其中一级指标财力资源投入中未包括R&D经费外部支出、科技信息资源指标下的各二级指标项均已包含在科技财力资源的一级指标中、知识形态产出中包含多项相关性较强的二级指标等。基于此,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权威信息文献,改进构建新的区域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其中以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作为决定性投入要素,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外部总支出分别纳入相应的二级指标中。最后基于数字时代背景,展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的领域延伸、方法改进、指标完善和政策支持,强调单列数据要素作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测度指标,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更加智�
张晓明施海柳
关键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数字技术
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管理实践与探索
2024年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资源的价值,提高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质量,并推进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本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国企研发机构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科普基地建设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管理目标及功能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时的注意事项等。研发机构可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加强科技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述实践和探索对国企科技资源管理及其保值增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张继军李凡
关键词:科技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仪器科普
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2024年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河南17个地级市及济源示范区2012—2021年期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静态评价结果来看,河南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39,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纯技术效率;从动态评价结果来看,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6%,技术进步对其贡献最大.分地区来看,其中综合提高型的城市有10个,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型的城市有7个,技术效率提高型的有1个.
朱晓刚宋贤萍
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
2024年
为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采用DEA-Tobit两步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横向测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2010—2021年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横向看,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中,京津冀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综合效率最高,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其他两个高技术行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影响因素方面,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为负,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小。最后,提出我国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整产业链条;二是深化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转变技术引入模式;三是注重人才引育留用,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加强科技金融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五是不断健全科技成果产出评价体系。
刘杨王海芸高海洋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城市群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4年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加速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塑造农业发展生产力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农业新质生产力视阈下,运用熵值法、对数双引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农业科技资源流动、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区域性特征;农业科技资源流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人才主要向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聚集,资本则是向西部和中部省份倾斜;农业科技人才流动通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资本流动会削弱区域创新能力进而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完善涉农领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提升地区人才吸引力、消除农业科技人才流动障碍等政策建议。
杨传喜梁慧楠秦辉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作者

黄寰
作品数:264被引量:710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自主创新 科技赈灾 整合科技资源 区域经济 科技资源
彭洁
作品数:149被引量:86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学数据 科技资源 数据共享 资源共享 科技成果转化
董诚
作品数:79被引量:64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技资源 共享 资源共享 开放共享 三峡库区
张辉
作品数:224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科技资源 多轴车辆 受电弓 乘客 车辆
赵伟
作品数:82被引量:51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技资源 共享 信息共享 高层次科技人才 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