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篇“ 租佃关系“的相关文章
- 租佃关系、土地清查与减租动员——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的减租运动被引量:1
- 2023年
- 陇东分区根据土地租佃关系大致分为两种地区:一是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二是未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前者由于经过了土地革命,租佃关系并非主要矛盾,其土地政策主要表现为土地清查与登记。而后者由于租佃关系相对紧张,在建立政权后,分区在这里推行减租运动。但是,最初只是通过“行政命令”开展减租,没能打破乡村地主与佃户的恩—从关系,所以成效不佳。从1943年开始,分区调整策略,通过“群众动员”方式,逐步将减租运动推行到乡村中去,才根本改变了乡村的阶级关系。随着国共两党走向内战,陇东开展对地主的“减租清算”,将减租运动进一步“激进化”,开始了向“土改”过渡。
- 冯峰孙璐
- 关键词:租佃关系土地清查
- 清代清水江地区林地租佃关系中的“合伙”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清代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林地租佃制度。不同于清代传统社会以“永佃权”为核心的租佃形式,清水江流域群众根据当地林业经济特征,探索出了与其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栽手权”,同样良好地保护了主佃双方的各项权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林主与佃户间以“资本—劳务”出资合作经营山场的“合伙”机制,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收益。当地租佃关系中的“栽手”与“合伙”机制,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创造力与活力,亦与现代产权制度中意思自治、协同互惠、共创价值、共享收益的理念暗合。挖掘并阐释这些蕴含在古代民间实践中的先进理念,能够为推动当代中国法律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本土资源。
- 钟一苇
-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贵州租佃关系研究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在时代背景下呈现纷繁复杂的特征,农村租佃关系也呈现出新特点。在这种特殊条件和战争环境下,贵州省的租佃关系也呈现出了时代性特征和区域性特点。梳理学术史,学界对租佃关系的研究成果甚多,但就这一...
- 程研
- 关键词:租佃关系
- 清代清水江流域租佃关系与社会变革被引量:2
- 2021年
- 随着王朝权力和客民不断深入苗地,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租佃制有了较大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域有所不同,由于清水江流域地主土地占有的“碎片化”和佃户谋生的不易,因此,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租佃关系呈现出佃户需向多个地主承佃,地主也需向多个佃户出租的显著特点,这说明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地主与自耕农普遍处于“贫困化”之中。同时,客民“反客为主”的租佃关系转变,土客之间围绕租佃的冲突也逐渐由单个佃户与地主的纠纷和矛盾向大规模的苗民抗争过渡。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导致了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变革。
- 袁轶峰
-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租佃关系社会变革
- 民主改革前新疆南疆农村租佃关系研究——以南疆四个专区农村为分析单元
- 2019年
- 民主改革前,新疆南疆农村的租佃关系虽不如华北与江南地区普遍,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从已有的调查资料来看,民主改革前的南疆农村还残留有一定的封建庄园经济形态,佃户对地主的依赖性较强,主佃之间土地占有不均;从租佃形式来看,南疆农村的租佃形式多样且伙种多于出租;从租佃形态来看,南疆农村的租佃形式以实物地租为主,但已开始出现货币地租的萌芽。在租佃过程中,佃户除承受较高的租佃率之外,还需为地主提供大量无偿劳动以及承担额外的租佃负担,这进一步制约了当时南疆农村农业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
- 刘长勇
- 关键词:南疆农村租佃关系
- 清到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中租佃关系研究——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三被引量:1
- 2019年
- 至今遗存的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农、林生产各种契约文书数十万件,而最早反映出林业生产有租佃关系的文书签订于乾隆八年;对1000余件乾隆朝以来林业租佃契约分析表明,流域内凡有林业生产的地方,大都存在着一定的租佃经营方式,但发展极不平衡,不存在普遍的租佃经营;对租佃双方经济关系分析表明,林业生产中租佃关系发展并非封建地主制租佃关系;山场地主"本人也是本人的佃户"奇特现象、与地租形式上的分成实际货币支付所形成的"充分的货币地租"与"不充分的地主租佃经营"关系,成为租佃关系又一个特别现象。清水江流域租佃关系呈现的特别现象,不过是王朝(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在经济生活中的反映。
- 林芊
-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林业生产
-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土地占有形态与租佃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租佃关系是明清皖江流域非常普遍的土地占有形态及主要的生产关系,通过对农村社会分层的变动和租佃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农村土地制度、土地租佃关系和借贷关系等农业生产关系的演变过程。认为:按照对土地的占有情况,明清皖江流域农村可分为大地主、中小地主、自耕农、佃农和雇农等不同的层级类别,且各阶层存在一定的变动;租佃形态主要以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主,佃农仍是主力之一。耕地类型可分为官田和民田两类,其中官田占绝大部分,民田的所有权属私人,被官绅商人、乡绅地主、军功地主、外国教士和教堂兼并侵吞;佃农向地主租赁土地、建立租佃关系,地租形态有力租、物租、钱租等三种主要形态,永佃制得以发展。
- 吕君丽陈恩虎
- 关键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
- 论租佃关系的日常性状——基于20世纪30年代苏州“打催甲”的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对于租佃关系的性状,不同的生活群体有着不同的体验或认识。作为租佃关系的一方,生活于苏州东乡的佃农,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撕破平素温厚的面纱,对强横逼租的催甲发起攻击,衍为生存压力下的集合行为。在佃农看来,租佃关系的日常状态,无论是平素维持,还是一时变故,只是不同个性的地主及其代理人(催甲)与自身生活交往的一部分,而与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地主阶级的劳动占有关系不大;是为租佃关系的日常意识,或称模糊的阶级意识,它体现了日常世界的时空观和道义观。与佃农的日常意识不同,社会精英关于租佃关系的阶级意识源自对抽象社会结构的理性剖析;是为租佃关系的非日常认识。这样的认识难以改变佃农的生活选择及其日常逻辑,而后者也是实际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值得社会史学者特别关注。
- 小田
- 关键词:租佃关系
- 浅析20世纪埃及农地租佃关系的演变
- 2018年
- 耕地是最为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地制度构成农业生产关系的核心要素,租佃关系是农地制度的重要内容。20世纪上半叶,埃及地权非国有化愈演愈烈,土地高度集中,农地地价高位运行。佃农被迫上缴高额地租,货币地租构成主要的地租形态,租佃关系极不稳定,佃农几乎丧失生产积极性。纳赛尔政权严禁转租土地,限制地租数额并稳定租佃关系,佃农成为耕地的实际所有者,大地产的自营倾向特别明显。萨达特政权开始修正纳赛尔的土改举措。穆巴拉克政权于1992年6月出台第96号法,放松对地产面积的限制并彻底废除纳赛尔时代的永佃制度,纳赛尔政权的土改法令几成具文;但96号法并非历史的轮回或倒退,而是时过境迁之后的理性回归。
- 刘志华
- 民国时期的租佃关系与农业改进——以四川稻作改良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就租佃关系对传统农业近代化的影响,学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分析他们的论证后,本文认为其观点并非根本对立,只是他们讨论的对象有所不同。中国地域范围广阔,租佃关系因环境的不同,也具有多样性。故在讨论租佃关系与农业改进时,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所得结论也不可随意发散、迁移。就民国后期四川租佃关系而言,其租额高、租期不固定、以纳谷为主的交租方式等,均制约了稻作改良的开展。因而,改造传统农业,须利益合理分配与新技术推广并重。
- 陈桂权
- 关键词:租佃关系稻作
相关作者
- 乌廷玉

- 作品数:21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租佃关系 地主 佃农 旧中国 解放前
- 李三谋

- 作品数:86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博物馆
- 研究主题:清代 明代 清朝 解盐 《明史》
- 蒋福亚

- 作品数:33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走马楼吴简 吏民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 杨际平

- 作品数:55被引量:43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 研究主题:土地制度 户籍 唐代 均田制 宋代
- 魏金玉

- 作品数:8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封建 经济发展 清代前期 租佃关系 明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