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稀散元素“的相关文章
- 与花岗岩、伟晶岩有关的稀散元素(铟、镓、锗、碲)成矿研究进展及展望
- 2024年
-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精尖科技及未来能源的储集与发掘对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稀散元素在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稀散元素的特性导致其在地壳中分布极其稀少,资源储量也相对贫乏。稀散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为薄弱,成矿机理存在较大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是在成矿时间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稀散元素超常富集都表现出与花岗岩、伟晶岩的强相关性。但是,不同稀散元素在富集过程中有着较大差异的地球化学行为:铟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暗色矿物及其铁镁质矿物含量影响,且与锡表现出强相关性,在后期沉淀中铟的富集则与闪锌矿及其中的铁、镉等元素密切相关;镓在花岗伟晶岩中产出时,表现出与铌、钽、锂、铷等元素的强相关性,主要富集于伟晶岩的白云母和微斜长石中;锗在岩浆演化后期更倾向富集于高挥发分组分中,但在产出环境上,主要与有机物结合形成含锗有机物或络合物,或在闪锌矿中发生动态重结晶而富集;碲主要与铋共生,近年来在伟晶岩及与花岗岩密切相关的钨矿床中都发现了大量碲铋化合物。对稀散元素矿床的研究进行展望,包括稀散金属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稀散金属迁移富集成矿行为过程的精细刻画,以及稀散元素富集矿床的探测技术。这些研究将为稀散金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资料和理论指导。
- 周剑琪李欢
- 关键词:稀散金属花岗岩伟晶岩地球化学行为
- 某锌矿中锌及稀散元素镓、锗的赋存状态
- 2024年
- 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分析和MLA矿物自动定量检测技术,对国内某锌矿石中锌及伴生稀散元素镓、锗的赋存状态和主要载体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锌矿石中含Zn 4.87%、Ga 4.10 g/t、Ge 59.00 g/t,未发现稀散元素镓、锗的独立矿物,镓、锗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从该矿石中分选闪锌矿(包含异极矿),锌、镓、锗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95%、56%、93%左右。少部分微细粒状胶态闪锌矿不易获得解离,易损失于尾矿中,对锌的回收率有一定影响。
- 张莉莉李波梁冬云蒋英洪秋阳李美荣
-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锌矿稀散元素赋存状态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锌矿中稀散元素锗
- 2024年
- 试样经氢氟酸-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KED模式消除干扰基体的影响,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以76Ge为分析同位素,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锌矿中锗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0.05 ng·g^(-1),精密度(RSD,n=6)为:0.54%~2.37%。将方法应用于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63和GBW07165)中锗的测定,其6次测定的平均值与标准物质推荐值相一致。本方法具备稳定、线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势,在测试大量的样品时能够有效的缩短劳动时间。
- 卢业友杨芬
- 关键词:铅锌矿稀散元素锗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矿石中的稀散元素被引量:1
- 2024年
- 铜矿床中常伴有镓、铟、镉、硒、碲、锗、铊等稀有分散元素,对这些元素的准确分析有利于矿物综合利用。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铜矿石中的Ga、Ge、In、Tl、Se、Te、Cd。对称样量、酸体系、乙醇浓度、微波消解工作条件及质谱条件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方法校正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5,检出限为0.002~0.19μg/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63%~13.84%,加标回收率为90.4%~110.6%。该法准确可靠,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相吻合。
- 席秀丽高艳敏韩夫强王生进
- 关键词:铜矿石稀散元素微波消解乙醇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柴达木盆地巴仑马海盐湖黏土沉积矿物学及稀有稀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黏土型锂矿也被称为沉积型锂矿,是重要的锂矿类型之一,它以结构锂或吸附锂的赋矿形式赋存于蒙皂石族矿物、伊利石等黏土矿物的层间或晶格中。在柴达木西北部的巴仑马海成盐盆地以黏土层为研究对象,对黏土样品进行了化学全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扫描电镜测试,探讨了黏土层内黏土矿物的物质组成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层内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等组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锂应该主要赋存于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中,与Si、Al、K、Mg等元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B的赋存与绿泥石密切相关,与Mg、Fe元素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此外,Rb、Cs与Li在地质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 丁成旺马玉亮陈建洲任文恺杜小春张涛赵海东张富贵
- 关键词:黏土矿物
- 金顶铅-锌-镉-铊矿床稀散元素Cd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
- 2023年
- 云南金顶铅-锌-镉-铊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本文利用TIMA对金顶矿床原生矿石锌/铅/硫精粉中Cd元素的赋存状态开展系统研究,并对黄铁矿和闪锌矿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稀散元素Cd的含量为519.80×10^(-6)~116155.00×10^(-6),锌精粉中富镉区域广泛分布体积分数极低的硫镉矿。稀散元素Cd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晶格内,极少数是以镉的独立硫化物形式产出。闪锌矿以富含Cd、Pb、Cu元素,贫Fe、Mn、In等元素为特征,具有较低的In/Ge、In/Ga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008和0.014);黄铁矿中的Co、Ni元素含量较低,Co/Ni比值(平均值为1.766)指示黄铁矿具有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这些特征均表明该矿床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硫化物微量元素特点,认为金顶矿床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 胡蓉段泓羽杨献珍杨立飞李峤昕王长明
- 关键词:稀散金属赋存状态矿床成因
- 硫酸锌溶液中稀散元素杂质对锌电解过程烧板影响
- 2023年
- 湿法炼锌溶液净化主要针对铜、镉、钴、镍等常规杂质元素开展,而缺乏对稀散金属元素铊、锡、硒、碲等的关注。文章综述了硫酸锌溶液中稀散元素杂质在锌电沉过程中引起的烧板原因,对烧板典型特征进行了阐述。研究了四种元素在不同添加量下的锌电积试验,得出了其对锌板正常沉积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在铊、锡、硒、碲浓度超过0.6、0.1、0.2、0.1 mg/L后均会发生锌板腐蚀现象。通过现状分析和试验对比,为正常溶液净化生产控制指明了方向。
- 刘卫平
- 关键词:湿法炼锌稀散金属铊
-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新发现Ⅵ号矿带硫化物稀散元素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作为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等资源基地之一,同时该矿集区也是Ge、Cd、Ga和In等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区域。毛坪矿床是该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Mt(Pb+Zn平均品位≥18%),锗(Ge)保有储量182t。本文以新发现的Ⅵ矿带(铅锌金属已探明储量≥60万t,Pb+Zn平均品位≥20%)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对主要矿石矿物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和Mapping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Ⅵ矿带闪锌矿普遍富集Ge(最高580×10^(-6),均值81.1×10^(-6))、Cd(最高3486×10^(-6),均值1613×10^(-6))和Ga(最高190×10^(-6),均值44.4×10^(-6));黄铁矿普遍富集Mn、As、Pb、Cu、Ag和Sb。与Ⅰ和Ⅱ号矿带闪锌矿相比,Ⅵ号矿带闪锌矿更富集Ge和Ga。闪锌矿中Fe和Pb以类质同象为主,偶见黄铁矿和方铅矿显微包体;Cu、Ge、Ag和As赋存形式主要为类质同象,替代方式为Ge^(4+)+2(Cu+,Ag+,As+)↔3Zn^(2+);Cd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为主,替代机制为Cd^(2+)↔Zn^(2+);Ga和In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黄铁矿中Pb和Mn主要以方铅矿和碳酸盐矿物显微包体为主;Cu、As和Sb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Ag和Zn可能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Co和Ni以类质同象方式替代Fe进入黄铁矿晶格中,替代方式为Ni^(2+)+Co^(2+)↔2Fe^(2+)。毛坪矿床新发现Ⅵ矿带硫化物相比典型MVT矿床硫化物具有不同的In和Ge含量以及Cd/Fe比值,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其他证据,表明毛坪矿床成因类型特殊,有别于经典MVT铅锌矿床,属于川滇黔型铅锌矿床。
- 何叶周高明钟华程涌岳正鹏刘和松周家喜
- 关键词:硫化物稀散元素LA-ICPMS
- 铅锌矿石稀散元素镉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稀散元素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中的关键性矿产资源,元素含量的提取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靶区优选的基础。现有稀散元素含量分析面临快速检测、潜力评价的需求,基于高光谱的稀散元素含量反演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途径。因此,采集西藏斯弄多-则学矿集区的铅锌矿石,开展铅锌矿石稀散元素镉(Cd)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方法与反演模型研究。选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及配套软件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在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AT)、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AFD)、倒数对数的二阶微分(ASD)光谱数据变换处理,结合皮尔森相关性系数(r)筛选特征波段,进行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构建与反演,选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反演模型效果与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样品反射率集中于40%~60%区间;1420、1920和2200 nm处形成吸收峰;特征波段覆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771~2051 nm为特征波段的最优区间。SD光谱变换的降维效果最好,筛选出15个特征波段;其次为ASD和AFD光谱变换,分别筛选出8个和2个特征波段。FD与AT光谱变换未筛选出特征波段。SD筛选的特征波段用于反演,镉元素含量预测效果最好的是SD-ANN模型(R2=0.884,RMSE=2.679),其次是SD-SVM模型(R2=0.830>0.8,RMSE=1.382),SD-RF模型预测效果最差(R2=0.505<0.6)。ASD筛选的特征波段用于反演,镉元素含量预测最好的是ASD-SVM模型(R2=0.857,RMSE=2.198),其次是ASD-ANN模型(R2=0.846,RMSE=2.625)。对比分析,镉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效果为:SD-ANN>ASD-SVM>ASD-ANN>SD-SVM>ASD-RF>SD-RF。该研究总结了铅锌矿石稀散元素镉的高光谱特征,建立了镉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方法及模型,为镉等稀散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无损检测、快速分析提供了参考,为高海拔勘探区稀散元素矿产资源的潜力评�
- 赖思翰刘严松李成林王地何星慧刘琦沈茜
- 关键词:稀散元素铅锌矿石
- 一种从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提取稀散元素锂的方法
- 一种从氧化铝工厂铝酸钠溶液中富集提取稀散元素锂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层状粘土矿物在种分前铝酸钠溶液中的低溶损,利用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优异的离子吸附特性将氧化铝工厂拜耳母液中溶解的锂吸附提取,然后用有机酸解吸富锂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 陈杨李义兵龙飞张伟光曹雪娇李玉平
相关作者
- 王登红

- 作品数:714被引量:9,306H指数:6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规律 成矿 成矿系列 地球化学 伟晶岩
- 皮桥辉

- 作品数:45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卡林型金矿 稀散元素 地球化学 基性岩 赋存状态
- 缪秉魁

- 作品数:183被引量:3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陨石 普通球粒陨石 南极陨石 无球粒陨石 月球陨石
- 张青伟

- 作品数:54被引量:267H指数:9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岩体 大瑶山 地球化学 稀散元素
- 叶霖

- 作品数:210被引量:1,52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镉 地球化学 闪锌矿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