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2篇“ 突触素“的相关文章
- 突触素、胸腺素β4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突触素(SYN)、胸腺β4(Tβ4)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NSCLC患者96例,均经病理确诊。通过SYN、Tβ4表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SYN、Tβ4表达及SYN、Tβ4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YN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β4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NSCLC组织中淋巴结转移者:TNM分期(Ⅲ期)者SYN阴性占比较高(P<0.05);TNM分期(Ⅲ期)者Tβ4阴性占比较高(P<0.05)。预后良好69例(71.88%),预后不良27例(28.13%)。多元Logistic分析;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SYN阴性表达、Tβ4阳性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β4、SYN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关系,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为临床诊疗NSCLC提高可靠资料。
- 卓立飞陈智伟黄丽金刘芳芳
- 关键词:突触素胸腺素Β4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
- Sp1/ATP9B调节突触素表达在γ-氨基丁酸拮抗AD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是一种与突触囊泡相连的磷酸蛋白,与突触可...
- 王芳芳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突触素组蛋白乙酰化
- 哈氏疏肝健脾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疗效研究及对α-突触核蛋白、突触素1的影响
-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抑郁的脑内发生机制,观察哈氏疏肝健脾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可能机制及疗效优势。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和心身科门诊的围绝经期抑郁患者,最终筛出符合诊断标...
- 张林凤
-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Α-突触核蛋白
- 突触素在运动病发生及前庭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运动病(Motion Sickness,MS),又称晕动病,是受不适宜的运动环境或环境中不习惯因素的刺激所造成的一种特殊机体反应症候群。运动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前庭功能紊乱综合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血压...
- 张卓儒
- 关键词:运动病突触素椭圆囊山莨菪碱
- miRNA-485抑制剂调控PSD95、突触素和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用途
- 本公开包括miRNA抑制剂用于治疗与PSD95和/或突触素的水平降低和/或半胱天冬酶3的水平增加相关的疾病或疾患(例如,肌张力障碍、神经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和/或成瘾)的用途。可用于本公开的miRNA抑制剂能够抑制miR‑...
- 柳金孝李孝真闵贤洙林云娜
- INSM1、CD200、突触素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实用性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INSM1、CD200、突触素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为基础对2019年10月—2020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研究的6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选取60例胰腺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检测INSM1、CD200、突触素的表达,通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INSM1、CD200、突触素及其组合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INSM1、CD200、突触素阳性率高于胰腺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0、67.120、64.156,P<0.05);INSM1、CD200、突触素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98.48%、100.00%、99.21%,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M1与CD200、突触素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新型标志物,其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得到有效诊断有积极意义,将三者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
- 都芳鹃宫媛张梅娟
- 关键词:CD200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
- 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大鼠模型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钝性打击+离心跑建立触发点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针刺治疗组进行4周的针刺治疗,按摩治疗组则进行4周的按摩治疗。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干预4周后(治疗后)测量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第2次(治疗后)疼痛阈值检测完毕后,对4组大鼠进行取材,分别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有14只(93.33%)依然存在触发点,显著高于按摩治疗组治疗后的8只(50.00%),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7只(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大鼠的疼痛阈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P物质/GAPDH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治疗组P物质/GAPDH比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按摩治疗均可缓解触发点模型大鼠的疼痛,有效地灭活触发点,并降低脊髓背角P物质的含量。
- 徐安乐荣积峰黄强民嵇丽娟马彦韬庞博吴雪娇
- 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P物质突触素
- 宫内缺氧对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JMJD6和突触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Jumonji结构域蛋白(JMJD)6和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及对其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缺氧1d、2d和3d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孕鼠.将研究组孕鼠于怀孕第14天置于低压低氧动物舱中,诱导宫内缺氧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幼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力;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JMJD6和突触素的表达水平.结果:幼年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缺氧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在平台象限的时间缺氧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WB检测显示随缺氧时间增加,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JMJD6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少,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缺氧可致SD幼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力降低,可能与海马神经元JMJD6表达增加致突触素表达降低有关.
- 李文英陈波汤华军姚凡余鸿
- 关键词:宫内缺氧海马神经元突触素
- 自愿转轮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炎症水平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 研究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有自杀冲动,极大地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海马是边缘系统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在抑郁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情绪活动的调节。研究表明,慢性炎症...
- 崔建梅王卓琳周琛斐刘晓慧苏晓云
- 关键词:学习记忆突触素海马
- 自拟菖蒲郁金汤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大鼠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突触后致密物-95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自拟菖蒲郁金汤(CPYJD)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抽动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35只)和造模组(105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制备TS动物模型,随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CPYJD组,每组35只。从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1、28 d,随机抽取7只大鼠,行为学评定后麻醉剥离出纹状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纹状体中SYN、PSD-95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升高(P<0.05),突触致密物厚度、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硫必利组和CPYJD组28 d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SYN、PSD-95蛋白升高(P<0.05),CPYJD组28 d突触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必利组及CPYJD组28 d刻板、运动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SYN、PSD-95蛋白表达升高(P<0.05),CPYJD组28d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与硫必利组比较,CPYJD组14 d刻板行为及7 d运动行为评分升高(P<0.05),21、28 d刻板行为评分、突触间隙降低,28 d运动行为评分降低,28 d突触致密物厚度增大,7、14、21、28 d PSD-9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CPYJD可改善TS大鼠刻板及运动行为,相较于硫必利起效时间晚,但起效后抗抽动效应稳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突触结构及功能,提高SYN及PSD-95蛋白表达相关。
- 冯鹏李玉霞尚菁王倩田文霞吴丽萍罗文珍孙治前王宁史正刚
-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菖蒲郁金汤突触超微结构
相关作者
- 肖经纬

- 作品数:99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 研究主题:丙烯酰胺 神经毒性 突触素 氯乙烯 神经损伤
- 王丽峰

- 作品数:155被引量:3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大鼠海马 海马 HPM
- 彭瑞云

- 作品数:748被引量:1,93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电磁辐射 海马 电磁脉冲
- 胡向军

- 作品数:97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血脑屏障 高功率微波辐射 高功率微波
- 李斌

- 作品数:153被引量:36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 研究主题:丙烯酰胺 1,3-丁二烯 神经毒性 气-液界面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