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6篇“ 精神障碍者“的相关文章
- 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般人口学,临床特征与辨认能力评定的关系,为判断辨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样本来自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2021年的165例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收集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对精神障碍者案发时的临床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辨认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结果在一般人口学方面,与辨认能力完整组相比,辨认能力丧失组文盲比例较多(P<0.05),其他一般人口学资料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者在辨认能力丧失组的比例高达86.36%。在临床特征方面,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评定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如下:思维障碍因子(OR=5.878,P=0.001),情绪状态(OR=4.419,P=0.019),精神病性症状(OR=4.291,P=0.009),缺乏活力因子(OR=3.354,P=0.01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得分(OR=2.952,P=0.013)。结论案发时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状态异常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高;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SDSS得分越高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越高。
- 周鹏张强刘少文刘少文邵群惠
- 关键词: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
- 精神障碍者不明原因猝死现状及鉴识进展
- 2024年
- 精神障碍者猝死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同时这类死亡常受精神药物、外伤等多重复杂因素干扰,死亡原因分析极具挑战性。精神障碍者不明原因猝死由于缺乏科学的死因解释及死后精准鉴识策略,一直是司法鉴定的研究难点。近年来,随着解剖学、毒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国内外已对精神障碍者不明原因猝死有了更深的认识。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解剖学、毒理学和遗传学等角度介绍精神障碍者不明原因猝死的研究现状与猝死机制,并凝练相关鉴识进展,以期提高对相关案件的法医学认识,供法医学鉴定参考。
- 李立亮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精神障碍者不明原因猝死抗精神病药
- 成年精神障碍者意定监护的国内实践及完善
- 202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三条构建了我国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将意定监护适用范围规制为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成年精神障碍者如能通过意定监护协议,跨越时空选定自己失能时的监护人,无疑是赋能和积极的。从国内精神障碍者意定监护司法案件切入,分析意定监护制度适用于精神障碍的本土逻辑与突破,反思其中凸显的问题,认为成年精神障碍者意定监护制度在主体资格、订立与启动、权利义务、退出机制等方面,都需予以规范性、解释性、限制性的细化规定。
- 杨菲
- 关键词:精神障碍者意定监护权利义务监护监督
- 精神障碍者受教育权的法治化保护对策研究
- 2024年
-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权利,当然地为我国公民所享有。精神障碍者作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受教育权不仅是他们应当享有的权利,还是他们行使其他社会性权利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保护精神障碍者等少数群体的受教育权,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从立法、司法、行政等视角来看,仍然有所遗漏。我们应当用法治思想对精神障碍者的权益进行法治化保护。
- 向师哲
- 关键词:精神障碍者受教育权法治
- 青年男性军人精神障碍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青年男性军人精神障碍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军人自杀早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3月,连续入组60例确诊精神障碍的青年男性军人,分为自杀未遂组(33例)和非自杀未遂组(27例),收集两组人员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和军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ort rate scale for Chinese military personnel,SSRS-M)进行评估,并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浓度进行测定,比较两组之间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该类人群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既往多次住院者比例更高(57.58%vs 29.63%,P<0.05)、有更多的创伤经历(66.67%vs 40.74%,P<0.05)、自杀意念更加强烈(72.73%vs 37.04%,P<0.01),且自杀计划(90.91%vs 59.26%,P<0.01)和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93.94%vs 48.15%,P<0.01)更常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杀未遂组SSRS-M总分明显低于非自杀未遂组[(24.85±6.48)分vs(28.70±7.15)分,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BDNF浓度更低[418.26(269.18,606.62)ng/L vs537.46(412.04,784.92)ng/L,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NSSI行为(OR=13.06)和低血清BDNF浓度(OR=0.97)是军人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SSI行为和低血清BDNF浓度水平可能是军人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防自杀早期预警信号,对军人自杀防控有重要意义。
- 徐玉林张渊阎同军徐超姚远许涛
- 关键词:自杀未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国内外精神障碍者驾驶适宜性评定指南比较研究
- 2024年
-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安全问题,其中精神障碍者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亦逐渐受到重视。为规范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活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多个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驾驶适宜性评定指南或标准,形成了针对精神障碍在内的各类疾病患者驾驶适宜性评定的系统性方法。从英国、加拿大和美国三国现行有效的评定指南或标准入手,对其目前的驾驶适宜性评定体系作简要介绍,结合当前我国驾驶适宜性评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国外现行评定体系与方法对于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王书剑李豪喆张盛宇凌歆迪张钦廷蔡伟雄
- 关键词:驾驶适宜性法医精神病学
- 家庭增能:促进农村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入的行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农村精神障碍者在社区康复中普遍面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社会排斥的双重问题。本研究基于在昆明市Y县两个自然村实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农村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和社会融入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农村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入的基本服务单元是家庭,促进其社会融入的基本策略是家庭增能,包括家庭能力提升与社区情境改善两方面,一方面提升家庭在疾病管理、情绪管理、职业技能、社交技能以及身份认知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家庭提供可及的医疗服务、社区参与和就业机会,减少社会污名;农村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多维的阶梯式情境实践过程,家庭增能可激发家庭社区参与的主体性,扩大其社区参与空间,促进康复者行为管理、生计和社会关系的多维社会融入。
- 高万红师艺萌
- 关键词:社会融入
- 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究精神障碍者暴力攻击行为与其情绪之间的联系,评价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暴力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9例监管场所男性精神障碍者,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简明精神病量表,评估受试者的暴力风险、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对受试者进行情绪唤醒并记录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及表情动作单元强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动作单元强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7种基础情绪表情强度与评估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的悲伤、惊奇和惧怕3种情绪在不同时间段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侧眉毛提起动作单元强度在诱发情绪前后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愤怒情绪强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与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眉毛提起、眼睑收紧、上眼睑提起等眼部动作单元可以作为识别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负性情绪(如悲伤、愤怒)的有效动作单元,表情分析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的潜在暴力风险评估。
- 凌歆迪李豪喆王书剑李雯蔡伟雄
-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表情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探析——以2017~2021年刑事判决文书为研究样本
- 2023年
- 近年来,摄入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精神障碍而引发的暴力犯罪案件在全国时有发生,其中摄入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颇具争议的疑难复杂问题。基于对2017~2021年涉精神活性物质暴力犯罪案件裁判文书实证分析,探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疑难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及理论基础,从评定对象、评定方式、评定依据三方面提出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建议,以期指引涉及行为人摄入精神活性物质的刑事案件侦、诉、审各环节要点及取证规范,进一步实现司法公正及对特殊行为人的人权保护。
- 向静李雨航
- 关键词:刑事判决刑事责任能力
- 精神障碍者生育权的伦理辨析
- 2023年
- 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融合了个体自主和社会责任。精神障碍者因其智力因素致使其生育权利备受质疑,遭遇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诘难,它们认为精神障碍者不能承担自己的生育责任,允许他们生育会减少社会福祉和降低社会幸福指数。功利主义将生育权利工具化会带来社会道德的滑坡,而自主的内在价值为证成精神障碍者生育权利提供根本辩护。精神障碍者生育权利的伦理难题在于生育的风险性、自主性缺失带来的生育“工具化”、自我权利与他者责任的不对称性,为超越对于精神障碍者生育权利的“制约性偏见”,需要糅合尊重主体的自主性和合理的家庭主义。
- 陈化崔逸枫
- 关键词:精神障碍者生育权
相关作者
- 蔡伟雄

- 作品数:111被引量:3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病人 评定量表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障碍者
- 张钦廷

- 作品数:86被引量:3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研究主题: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病人 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评定量表
- 庞艳霞

- 作品数:9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研究主题:精神障碍者 民事行为能力 司法精神病学 评定量表 量表研制
- 汤涛

- 作品数:56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研究主题: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病人 评定量表 刑事责任能力 司法鉴定
- 汪建君

- 作品数:35被引量:13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研究主题:精神病人 评定量表 民事行为能力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