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篇“ 精荚形成“的相关文章
-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精荚器的结构及精荚形成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结构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由输精管、粘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等腺体组成,依靠结缔组织相连,并外披被膜形成椭圆形囊状结构;精子经输精管输送到粘液腺内,形成精子团;在放射导管腺内,精荚的放射导管结构和外膜、中膜、内膜及内被膜形成;在中被膜腺中,精荚的中被膜形成;在外被膜腺中,精荚的外被膜形成;通过硬腺和终腺,精荚形成完整结构,通过精荚管后进入精荚囊储存、成熟,供繁殖季节使用。本文还就曼氏无针乌贼在精荚器结构和精荚形成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 叶德锋吴常文吕振明迟长凤
-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形成
- 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被引量:9
- 2009年
- 为探究东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1876)雄性群体的性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采样,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精小叶生殖节段法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精巢属于叶型,由精小叶和精小管组成的叶状管交织而成。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高等短尾派蟹类相似,精子成熟后即进入精小管中。输精管可能起源于精小管。三疣梭子蟹精巢和输精管的发育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4-5月份,精巢小叶内精原细胞占优势,输精管内精荚零星分布;6-7月份,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比例增加;8月份精母细胞为主。到了9月份,整个精巢完全被精细胞等发育程度较高的精小叶所占据,输精管内充满精液和精荚,为即将到来的交配季节做好准备。三疣梭子蟹交配活动主要集中在10月份。12月份精巢精小叶中出现游离精子。此后,精巢逐渐退化(1-3月),但输精管中一直储存着精液和精荚。三疣梭子蟹精荚形成过程始于前输精细管,精荚膜两层,分别由来自前输精细管分泌的第一种不定物质和其中、后端分泌的第二种不定物质。精荚内的基质可能直接源于精巢的精小叶部分。输精管中的强嗜酸性颗粒与第二种不定物质有融合作用,使输精管中贮存的精荚膜嗜酸性。
- 管卫兵宣富君戴小杰朱江峰
- 关键词:精子发生精荚形成三疣梭子蟹
-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精荚形成、精子代谢及其雄性腺结构和功能研究
- 本文根据目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内外发展的现状,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离体共培养等技术和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中精荚的结构和形成...
- 丁银娣
- 关键词:红螯螯虾
- 文献传递
- 刀额新对虾输精管的组织学及精荚形成被引量:9
- 2002年
- 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ensis)采自福建沿海 ,体长约 14cm。活体解剖、取样、固定 ,于OlympusBH 2显微镜下观察 ,其生殖管道分为前输精管、中输精管、后输精管和端壶腹 4部分。前输精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其分泌物呈嗜碱性 ;中输精管分泌物为嗜酸性 ,前段为高柱状上皮 ,后段则为柱状上皮 ,至后段共出现 2处上皮隆起 ,隆起间为扁平上皮 ;分泌管出现于中输精管前段 ,其分泌物呈嗜酸性 ,开口于中输精管后段 ,分泌物由此处流入中输精管腔 ;后输精管腔结构与中输精管腔相似 ,但管径缩小 ;端壶腹共分 3个腔 ,其中 2个由后输精管腔延续形成 ,精荚 1个。精荚由精子团和精荚壁组成。精荚壁分 2层 ,内层为均匀的嗜碱性初级精荚壁 ,精子团位于初级精荚壁中央 ;外层为次级精荚壁 ,呈嗜酸性 ,略呈“C”形包被于初级精荚壁之外。整个精荚横切面的外形似柳叶状 ,分为光滑区和皱折区 2部分 ,光滑区由次级精荚壁包被 ,皱褶区则为裸露的初级精荚壁。精荚形成于中输精管后段 ,它是由前输精管的嗜碱性分泌物。
- 王群赵晓勤赵云龙陈立侨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输精管精荚形成组织学人工繁殖
- 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2
- 2000年
- 中华绒螯蟹的精荚形成始于前输精细管处 ,呈椭球形 ,由精子、精荚基质、精荚壁组成 ,其精荚壁由包被精子的外周精荚基质浓缩而成 ,故与内部精荚基质之间无界限。精荚表面光滑 ,无上皮细胞分泌物沉积。精子均匀分布于精荚基质中 ,基质为较低电子密度物质 ,呈网状 ,其间具一些小的空泡。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分为四种 :高电子密度物质 ,较低电子密度物质 ,泡状精液 ,颗粒状精液。
- 王群赵云龙赖伟堵南山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超微结构
- 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7年
-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输精管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近端输精管、卷曲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和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四部分。各部分的管壁皆由分泌上皮、基膜、肌肉层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分泌上皮包括高度明显不同的低柱状上皮和高拄状上皮两部分。输精管各部分管腔内含有处于不同形成阶段的精荚。进入近端输精管内的精子被支撑在一种嗜酸性基质中。近端输精管的分泌物主要帮助形成精子团,同时形成精荚壁的极小部分。卷曲和远端输精管分泌形成精荚壁的绝大部分,其分泌物由细胞顶端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分泌产生。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具有贮存精荚的作用,其分泌上皮也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产生分泌物包裹在已基本形成的精荚外侧,管壁肌肉层在雌雄交配时将管腔内的精荚切割成适宜长度并排出体外。
- 席贻龙谈奇坤
- 关键词:甲壳纲日本沼虾输精管超微结构精荚形成
- 长江华溪蟹输精管的超微结构与精荚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7
- 1996年
- 于1993年9月-1994年8月,对采自安徽省宁国县的长江华溪蟹,利用电镜技术,并结合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输精管的超微结构与精荚的形成过程,目的在于为深入研究华溪蟹的进化、受精生物学以及种质保存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精子分别进入输精细管,被上皮细胞分泌物所包围;随着精子在管中的后移,分泌物不断增多增厚,最后将精子包围成团进而形成圆柱状精荚;精荚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三部分组成;精荚壁单层,较薄;输精管上皮细胞单层,多核,一般2-5枚,核内具数个核仁;胞质内充满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及其睹泡与小泡,泡内含絮状或颗粒状物质;游离核糖体随处可见;线粒体相对较少;输精细管形成精荚,贮精囊分泌精液并贮存精荚。
- 王兰堵南山赖伟
- 关键词:长江华溪蟹超微结构
- 三种对虾(Penaeus setiferus,P.vannamei,P.stylirostris)精荚形成的时间
- 1992年
- J.R.Leung-Trujillo刘英杰
- 关键词:对虾精荚形成
-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精荚形成组织学研究
- 红螯螯虾取自浙江水产养殖场,体长12~14cm。活体解剖,取样,固定,于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其输精管分为前输精管、中输精管、后输精管、射精管等4部分。前输精管上皮分泌物呈嗜碱性,前段为单层柱状上皮,后段为高柱状上皮。
- 丁银娣王群
- 关键词:红螯螯虾
- 文献传递
- 刀额新对虾精荚形成的组织学研究
- <正>刀额新对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端壶腹及雄性生殖孔组成.精荚壁的形成主要在中输精管.在前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了大量的嗜碱性分泌泡,但该物质此时并未参与精荚壁形成,直至到了中输精管后段,与该处上皮细胞分泌的嗜酸...
- 王群赵云龙赵晓勤
-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精荚形成组织学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群

- 作品数:97被引量:44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胚胎发育 河蟹 红螯螯虾 雄性
- 赵云龙

- 作品数:241被引量:1,06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胚胎发育 中华绒螯蟹 红螯螯虾 螯虾 罗氏沼虾
- 赖伟

- 作品数:96被引量:1,118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日本沼虾 超微结构 罗氏沼虾 胚胎发育
- 堵南山

- 作品数:122被引量:1,158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超微结构 日本沼虾 胚胎发育 罗氏沼虾
- 赵晓勤

- 作品数:14被引量:2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沼虾 种群 饥饿 野生种群 消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