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46 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的相关文章
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MYO、hs-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治疗。 辛景超 孙灿灿关键词: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剂 量为0.25 mg/kg(最大不超过25 mg),单次静脉注射,之后继续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L/次,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缓慢滴注(滴速在15~30滴/min),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 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C趋化因子细胞受体5(CCR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33(IL-33)、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比较两组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 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3、7、14 d 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同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都长于同组治疗前,而血浆TAT、D-D、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长于对照组,而血浆TAT、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DF-1、CCR5、IL-33、GFAP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bFGF水平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DF-1、CCR5、IL-33、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90 d,治疗组mR S评分是(1.67±0.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5±0.70)分(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 侯蕊 安丽丽 郭金光 孙永东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用于儿童溶栓治疗八例 2024年 随着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导管介入手术和复杂心胸外科手术的开展,儿童血栓事件逐年增多。据报道,儿童住院患者动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每10 000 名中有19 ~58例[1-2]。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动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6.7%~11.0%[3-4],围术期动静脉穿刺及置管是其血栓高发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及小婴儿更是围术期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5]。大部分小儿血栓形成起病隐匿,一旦栓子脱落会导致肺栓塞,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病死率很高,应引起临床重视[6-7]。 张倩男 施珊珊关键词:心胸外科手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低出生体质量儿 血栓事件 动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rt-P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AMI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rt-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b)、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前,两组CK-MB、hs-cTnI、Mb、NT-proBNP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43.41±10.39)U/L、hs-cTnI(9.85±2.26)ng/ml、Mb(158.43±18.19)μg/L、NT-proBNP(903.89±122.1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54.58±9.58)U/L、(15.43±2.67)ng/ml、(245.68±23.85)μg/L、(1215.46±233.89)pg/ml(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74.78±4.35)%大于对照组的(65.72±2.87)%,LVESD(31.37±1.89)mm、LVEDD(49.32±1.79)mm小于对照组的(36.74±2.27)、(55.25±2.26)mm(P<0.05)。两组死亡率、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MI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rt-PA,可明显提升临床效果,改善心肌酶学、心功能相关指标,且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控制也有较突出作用。 黄坤 陈映雪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心功能 一种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的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的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融合蛋白通过将一个或多个CTP序列连接到tPA或其变体的C端来实现。与现有技术tPA类药物或分子相比,该融合蛋白溶栓效果更好,与PAI‑1的亲和力显著降... 武卫党 马晓莉 杨紫薇 陈怡凝 田冠芳 陈玥雯 梁士民 闫凤英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 2024年 探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06月在我院接受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急救时间、NIHS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抽血送检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入院时,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高于入院时,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出血、尿潴留以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重组人TNK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静脉溶栓疗效,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柳伶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神经内科2019—2020年收治的ACI患者(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根据患者随访2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是否再发脑梗死、是否合并出血转化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90例ACI患者持续2年随访后脱落30例,最终完成随访260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05例,预后不良者55例(发生率为21.1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562,95%CI:1.102~2.415)、TOAST分型 为LAA(OR=1.079,95%CI:1.009~1.153)、NIHSS评分(OR=2.145,95%CI:1.652~2.584)、缺乏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持续性(OR=1.895,95%CI:1.336~2.475)均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2年的预后不良情况仍较为严重,针对年龄较大、LAA型 、NIHSS评分过高,且缺乏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持续性患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赵青梅 郑娟 石庆丽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影响因素 远期预后 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实施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e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 h和治疗14 d,研究组的Bae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昏迷指数,快速帮助患者溶解血栓,提高治疗的效果,使得患者脑血流快速恢复,减少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伟松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比较两组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N末端B型 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血管内皮[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S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SBP、DBP、NT-pro BNP、v WF、ET-1、LVEDD、LVSED、IL-6、hs-CRP、TNF-α、MDA水平低于对照组,NO、LVEF、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治疗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心率、血压、血清N末端B型 利钠肽前体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氧化应激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张书翔 吕海科 殷荣磊 刘成群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炎症因子 卒中单元联合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 2024年 探析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上选择卒中单元管理+重组组织 型 纤溶酶原 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平均法平分两组,各25例。均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实行卒中单元管理。对其应用疗效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血尿酸水平降低,而BI评分和生活质量高(P<0.05)。结论 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上开展卒中单元管理+rt-PA静脉溶栓治疗更具确切疗效,在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增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尿酸指标,提升生存质量,凸显其价值,具有推广意义。 高桂玉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