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2篇“ 经筋疗法“的相关文章
- 经筋疗法
- 本书分上篇经筋疗法的基础知识和下篇经筋疗法的临床运用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经筋的生理功能;经筋的病因病理;经筋的临床表现等。
- 韦坚
- 关键词:经筋穴位疗法
- 经筋疗法
- 黄敬伟主编
- 关键词:穴位疗法
- 壮医经筋疗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壮医经筋疗法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库(CNKI)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壮医经筋疗法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2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发文量达到峰值(22篇),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为韦英才、梁树勇和张云;作者共现网络显示该领域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团队之间合作联系较少;发文量较高的研究机构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关键词聚为10类,分别是壮医、壮医经筋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经筋疗法、推拿、综述、温针灸、技术规范,壮医经筋学。结论该领域研究形成以广西名中医韦英才为首的稳定团队,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强多区域协同合作发展,促进壮医经筋疗法的应用。壮医经筋疗法研究关注临床疗效与筋骨病,经筋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是研究热点。
- 吕计宝陈雨竹韦英才
- 关键词:壮医经筋疗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 经筋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构架及模式研究
- 2024年
- 经筋疗法与康复医学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基于康复视域下的经筋疗法应用可拓宽中医康复学的发展路径。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对经筋辨证针刺与康复评定治疗的联系内容进行阐释,论述经筋治未病理论在康复防治疾病的应用框架,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展望经筋康复医学的研究模式,完善经筋疗法的康复应用思维,丰富中医康复医学的运用方法和治疗思路。
- 张峰董宝强富昱林星星王树东吴锡张丹凝夏迎春齐畅
- 关键词:经筋疗法康复医学
-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6.84%(P <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活动,促进炎性因子代谢及吸收,疗效较好。
- 吴飞陈海艳吕计宝韦英才
-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壮医经筋疗法炎性因子
- 基于fMRI研究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使用静息态BOLD-fMRI结合图论方法,分析健康志愿者经筋治疗前后功能脑网络的拓扑结构,以揭示经筋疗法对脑神经网络的调控机制。方法:招募41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理筋伴针刺组21例和单纯理筋组20例,采集治疗前后简单反应时间测试、舒尔特方格测试、颅脑MRI3D-T_1WI及BOLD数据。使用GRETNA软件构建功能脑网络、计算拓扑参数,并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反应力和注意力均显著提高;理筋伴针刺组的全局效率(E_(glob))和小世界属性(σ)提高,聚类系数(Cp)和特征路径长度(Lp)降低,而理筋组仅E_(glob)提高和Lp降低;理筋伴针刺组发现一神经回路连接强度减弱,包括86条连边和73个节点。相关性分析示E_(glob)、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σ分别与舒尔特方格时间呈负相关,而Lp与舒尔特方格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经筋治疗能重塑功能脑网络、优化其信息处理模式,进而增强志愿者的反应力和注意力,这种重塑作用可能是其治未病疗效的作用基础。而针刺松解筋结点作为经筋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功能网络的重塑有重要作用。
- 张耿标郑鸿毅庄佳燕吴碧霞李伟佳吴京铧郑文斌
- 关键词:经筋理论针刺图论
- 从调少阳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麻木的思路
- 2024年
- 中风后下肢麻木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状,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章基于壮医对中风后下肢麻木的认识,通过壮医经筋疗法从“麻在少阳”的临床辨治思路,对中风后下肢麻木进行诊治。采用壮医独创的“手法+火针+拔罐”三联疗法及壮医头部放血改善患者麻木症状,为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麻木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 赵炬禹兰蕾
- 关键词:中风壮医经筋疗法
-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例、常规推拿+针刺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多普勒超声中对血流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椎动脉型症状积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在治疗CSA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温勇马振李汶霜黄冰
- 关键词:壮医经筋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椎动脉型颈椎病
- 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循经涂擦及烫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循经涂擦及烫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局部涂擦及烫熨治疗,B组采用循经涂擦及烫熨治疗,C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循经涂擦及烫熨治疗,3组均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10 d、14 d后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且治疗5 d、10 d、14 d后,C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80%),C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循经涂擦及烫熨治疗能更快速地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郑丹萍农秀明曾嘉珍莫映霞谢芳孙瑞童新梅吴帆朱丹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壮医经筋疗法临床疗效
- 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小针刀经筋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经筋理论指导下小针刀经筋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小针刀经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VAS、NDI评分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N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研究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Vm、Vp水平较对照组高,PI、RI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经筋理论指导下小针刀经筋疗法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颈椎功能障碍及颈动脉血流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 李王强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小针刀经筋疗法经筋理论
相关作者
- 韦英才

- 作品数:47被引量:2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壮医医院
- 研究主题:经筋疗法 经筋 壮医经筋疗法 疗效观察 壮医
- 梁树勇

- 作品数:30被引量:1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壮医医院
- 研究主题:经筋疗法 疗效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 腰背肌筋膜炎
- 高新

- 作品数:29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点穴 经筋疗法 膝骨关节炎 手法 颈性眩晕
- 吕亚南

- 作品数:48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点穴 经筋疗法 膝骨关节炎 颈性眩晕 经筋
- 梁斌

- 作品数:256被引量:1,1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不连 体外冲击波 骨水泥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