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结膜瓣转位术“的相关文章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与球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2024年
比对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球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综合成效。方法 抽取翼状胬肉患者96例,总共96眼,入院起止点是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对其展开研究,并且使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参比组,前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治疗,后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在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比参比组更短(P<0.05);研究组SIT、UCVA值比参比组更低(P<0.05);研究组自觉症状与眼部恢复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 针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球结膜转位治疗的效果更佳,鼓励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并运用,为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潘秀晖
关键词:翼状胬肉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带蒂结膜转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带蒂结膜转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该院治疗的97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带蒂结膜转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转位组,将接受游离结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47例患者纳入游离组。采用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采用1:1最近距离匹配法进行匹配,以卡钳值保证匹配结果的优良性,匹配后共有40对患者,转位组40例,游离组40例。两组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转位组采用带蒂结膜转位治疗,游离组采用游离结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上皮愈合评分、疼痛程度、泪膜稳定性、泪腺分泌量及复发率。结果匹配后两组性别、眼部并发症、年龄、病程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位组眼红评分为(1.75±0.34)分低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8,P<0.05);两组手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腺分泌试验(Schirmer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位组、游离组后BUT[(10.37±1.05)、(10.28±1.10)s]均长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SM研究方法,发现采用带蒂结膜转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能够改善患者视力及泪膜功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且后眼红程度轻微。
龚茫来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泪膜功能复发率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与球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对比逆行切除+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与逆行切除+球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34只眼)。A组采用逆行切除+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进行治疗,B组采用逆行切除+球结膜转位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手前后角膜散光度和裸眼视力。后随访6个月,对比2组复发率情况。结果(1)手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组手时间长于B组(t=4.824,P=0.000),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B组(t=2.023,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总有效率:A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B组(75.53%),χ^(2)=5.314,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角膜散光度:与前比较,A组(t_(1个月)=18.534,t_(3个月)=27.730,均P=0.000)、B组(t_(1个月)=14.934,t_(3个月)=27.218,均P=0.000)后1、3个月散光度均降低;与后1个月比较,后3个月2组散光度均降低(t_(A组)=12.513,t_(B组)=12.376,均P=0.000)。A组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_(1个月)=3.215,P=0.002;t_(3个月)=2.263,P=0.027)。(4)裸眼视力:与前比较,A组(t_(1个月)=4.852,t_(3个月)=13.908,均P=0.000)、B组(t_(1个月)=2.062,P=0.047;t_(3个月)=9.277,P=0.000)后1、3个月视力均提高;与后1个月比较,后3个月2组视力均提高(t_(A组)=11.662,t_(B组)=7.215,均P=0.000)。A组后1、3个月视力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1个月)=3.092,P=0.003;t_(3个月)=6.997,P=0.000)。(5)复发率:A组复发率(2.94%)低于B组(23.53%),χ^(2)=4.61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逆行切除+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增强疗效,降低患者角膜散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有效降低复发率,治疗效果优于逆行切除+球结膜转位
刘琳曹天龙刘观华
关键词:逆行切除翼状胬肉
改良带蒂结膜转位联合手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对其泪膜功能及视力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改良带蒂结膜转位联合手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对其泪膜功能及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手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带蒂结膜转位治疗,比较两组手前后泪膜功能和视力水平。结果: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带蒂结膜转位联合手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距离,提高视力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手切除治疗。
王敬娜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功能
改良结膜转位(下方)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和探讨改良结膜转位(下方)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喀什地区94例(9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羊膜移植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共47例(47眼),结膜转位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结膜转位(下方)共47例(47眼)。结果分别在后1 d、1周、1、3、6个月观察刺激症状(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复发率及并发症(感染、眼球运动受限、睑球粘连、巩膜溶解坏死、结膜囊肿)的发生率,完成随访94例(94眼)。早期随访(后1 d、1周)羊膜移植组患者自觉刺激症状明显比结膜转位组严重,后期随访(后1、3、6个月)羊膜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9.15%,出现3例并发症(1例巩膜溶解坏死、2例结膜囊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结膜转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6.38%,无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汉族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未出现复发病例,维吾尔族患者复发12例,出现3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带蒂结膜转位(下方)保留了上方球结膜,为日后的其他眼科手留下了宝贵的手空间,操作简便,无需增加羊膜等材料,经济适用,在基层医院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在相同手条件下,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曹淑娟姜爱新项道满
关键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
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接诊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胬肉切除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进行治疗。对患者后的愈合时间、治愈率和后2年内复发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传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高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显著高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患者的治愈情况显著低于联合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所改善;联合组平均提升3行,传统组平均提升2行;后6个月,联合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治疗有效提高了翼状胬肉治愈率,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视力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姬秋红文丰宋友根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瓣转位疗效预后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转位的临床对照被引量:2
2015年
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2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5例,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观察两组患者手情况、治愈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治愈率为92.38%,复发率为4.76%,B组治愈率为83.81%,复发率为11.43%,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翼状胬肉切除中,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且该治疗方法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孙华贵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瓣转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切除加球结膜转位的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加球结膜转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间实施翼状胬肉切除加球结膜转位的患者3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共有40只眼开展翼状胬肉切除加球结膜转位,对患者开展后随访,有1眼复发,患者总的临床治愈率为97.5%。结论将翼状胬肉切除加球结膜转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治愈率高的特点,并且患者后的复发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娟芹薛慧芳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转位术
羊膜移植和带蒂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羊膜移植和带蒂结膜转位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在我院行羊膜移植和带蒂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种手方式的后胬肉的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之间前资料比较(年龄、入选前手次数、胬肉长入角膜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5例病例资料中113例完成了6个月的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羊膜移植和带蒂结膜转位后胬肉的复发率分别为:19.0%、18.0%,两组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有5例(4.4%)病例出现了移植物下积血和结膜囊肿,羊膜移植和带蒂结膜转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6.0%。结论两种手方式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均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的防止胬肉复发,但结膜转位具有成本低、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等诸多的优点,在翼状胬肉手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
张玉香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羊膜移植结膜瓣转位并发症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转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转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97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0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随访19-24个月,平均(20.24±0.25)个月;B组患者(47眼):行结膜转位,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19.75±0.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后恢复情况、复发率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A组患者失访5眼,4眼复发,复发率为8.89%;B组患者失访4眼,5眼复发,复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x^2=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后散光度数分别为(0.76±0.68)D 和(0.82±0.60)D ,两组间比较,t=0.0.438,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转位均可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尚不能认为在后复发率和后散光矫正方面,两种手方式存在差异。
魏来王智勇邵冬
关键词:翼状胬肉

相关作者

刘应鹏
作品数:24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
研究主题:角膜移植 可持续发展 玻璃体切割术 眼球萎缩 异体巩膜
王智勇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 乳腺病变 超声检查 BI-RADS
孙琴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安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三联手术 羊膜移植术 羊膜移植 继发性
黄雄兰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灵山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体 光凝治疗 联合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刘银环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辨证论治 结膜瓣转位术 转位术 翼状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