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1 篇“ 综合救治 “的相关文章
创伤综合 救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24年 创伤医学专注于对外伤患者(主要包括交通伤、坠落伤、锐器伤与枪弹伤等)进行全面评估、精确诊断以及高效治疗。该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在患者遭受急性创伤后,迅速实施有效干预,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据统计,每年约有600万人因创伤相关疾病丧生[1],这也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鉴于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创伤救治 模式,以更好地应对日趋严峻的临床需求。基于特有的地域和社会背景,各国急诊医疗体系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伤救治 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作为我们宝贵的经验,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伤综合 救治 模式提供参考与启示。 梁寓楠 戴晶 滕玥 金红旭关键词:急诊医疗体系 急性创伤 坠落伤 创伤救治 救治模式 枪弹伤 急诊综合 救治 模式下成功抢救1例碘佛醇致严重过敏反应报道 2024年 严重过敏反应为机体在接触过敏原后,突发的、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全身过敏反应,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迅速出现威胁生命的呼吸系统或/和循环系统问题。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可因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而迅速死亡。本研究报道1例在急诊综合 救治 模式成功抢救碘佛醇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通过对整个抢救和救治 过程的报道,指南及抢救措施的应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刘亚杰 刘晓静 白晶 王红宇 张思森关键词:急诊 过敏反应 碘佛醇 微学习教学法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培训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4年 目的研究微学习教学法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培训的25名学员纳入微学习组,另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部ICU培训的25名学员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培训,微学习组采取传统教学基础上联合微学习教学法培训,对比2组学员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科考核微学习组学员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2.16±6.78)分、(84.32±3.09)分vs.(78.04±6.67)分、(77.84±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学习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93.16±3.25)分vs.(88.48±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培训中应用微学习教学法,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更高,满意度更高。 张苏明 李莉 Salwa M.Imran 孟雷关键词:教学法 急危重症 重症医学 教学效果 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 救治 体会 2023年 目的:总结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成功救治 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 救治 的4例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4例患者均因“呼吸困难”入院,核酸抗原示阳性。积极予气管插管、抗病毒、充分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辨证使用中药汤剂胃注、抗感染、升压、抗凝、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脱机成功。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危重型患者死亡率高,总结4例成功救治 患者经验,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采取积极气管插管、充分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等综合 治疗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救治 。 夏彬 谭旭宏关键词:危重型 综合救治 中西医结合 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超早产儿综合 救治 存活1例 2023年 本文报道了1例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超早产儿的诊治经过。该患儿胎龄26周+6, 生后61 d不能脱离有创机械通气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入院诊断为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予适当限液、改善营养, 糖皮质激素、抗解脲脲原体感染减轻肺实质病变, 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 治疗。最终拔除气管插管, 无创机械通气逐渐降级, 生后372 d(纠正胎龄9月6 d)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出院。出院3月余门诊随访, 生长发育尚可, 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流速和吸氧浓度显著下调。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11个月, 完全离氧, 语言运动发育落后, 康复训练中。 高瑞伟 张可 孔维玲 陈超 曹云 周建国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糖皮质激素类 解脲支原体 胃造口术 早产 高龄骨盆骨折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综合 救治 一例 被引量:1 2023年 报道1例高龄跌倒后骨盆骨折危重症患者的综合 救治 经过,通过行多学科全面综合 管理,以全科医学思维的角度强调心-身共同康复,实现家庭-医院协同照护,恢复了高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以此病例为出发点,总结全科医学诊治理念及策略,为临床救治 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肖琦凡 张羽 郭丹 朱宇清关键词:骨盆骨折 全科医学 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评价2022年 目的探讨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对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88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儿均开展常规诊疗,观察组患儿另外开展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单次发作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神智恢复时间、惊厥抽搐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惊厥月发作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救治 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惊厥发作,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救治 措施的满意度,进而提高疗效。 仇丽华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 综合救治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 救治 》试行方案中原区域专家共识 被引量:7 2022年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oor-grad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aSAH)是临床症状严重、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需多学科医护团队协作进行救治 的高危疾病。目前,针对PaSAH诊疗的指南和共识仍然匮乏,尤其在神经专科监测、集束化重症管理和一体化综合 救治 等方面亟需更新循证证据。为此,我们邀请数十位神经内外科、神经重症、神经介入、麻醉科、急诊科、康复科专家,全面收集、筛选研究数据,同时结合中原区域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救治 能力撰写本共识,并制定推荐意见。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微循环学会神经重症分会 李天晓 冯光 栗超跃 韩冰莎 赵黎明 李钊硕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综合救治 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2022年 探讨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者中随机选择126例纳入本次研究,对入组患儿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参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63例)给予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观察统计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不同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参照,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且临床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显效与有效人数显著多于参照,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3.65%VS74.60%,P<0.05)。结论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实施综合 救治 联合预后指导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李丽芳关键词: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 综合救治 临床症状 基于DRGs的区域协同胸痛综合 救治 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建立区域胸痛专病救治 能力评估考核体系,以评促建,为完善胸痛救治 能力评估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明确胸痛救治 能力综合 评估指标、赋予指标权重,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明确了含院前-院前院内衔接-院内救治 3个部分的41项评价指标,并收集了5家医院的救治 病例,验证了胸痛专病救治 能力评估考核体系的可行性。结论对区域协同胸痛救治 医疗机构救治 能力进行综合 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可量化、可推广的评估指标体系。 赵杨子 陈焜 吕雪菁关键词:DRGS
相关作者
潘晓雯 作品数:150 被引量:581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舱 张禹 作品数:114 被引量:480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 高压氧疗法 综合救治 岳茂兴 作品数:801 被引量:1,550 H指数:2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研究主题:救治 临床救治 四氧化二氮 疗法 MODS 潘树义 作品数:179 被引量:577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舱 宋志芳 作品数:116 被引量:991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中价值 机械通气 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