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 篇“ 综合救治能力 “的相关文章
微学习教学法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 培训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4年 目的研究微学习教学法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 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培训的25名学员纳入微学习组,另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部ICU培训的25名学员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培训,微学习组采取传统教学基础上联合微学习教学法培训,对比2组学员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科考核微学习组学员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2.16±6.78)分、(84.32±3.09)分vs.(78.04±6.67)分、(77.84±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学习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93.16±3.25)分vs.(88.48±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危重症综合 救治 能力 培训中应用微学习教学法,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更高,满意度更高。 张苏明 李莉 Salwa M.Imran 孟雷关键词:教学法 急危重症 重症医学 教学效果 基于DRGs的区域协同胸痛综合 救治 能力 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建立区域胸痛专病救治 能力 评估考核体系,以评促建,为完善胸痛救治 能力 评估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明确胸痛救治 能力 综合 评估指标、赋予指标权重,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明确了含院前-院前院内衔接-院内救治 3个部分的41项评价指标,并收集了5家医院的救治 病例,验证了胸痛专病救治 能力 评估考核体系的可行性。结论对区域协同胸痛救治 医疗机构救治 能力 进行综合 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可量化、可推广的评估指标体系。 赵杨子 陈焜 吕雪菁关键词:DRGS 新医改背景下提高急诊综合 救治 能力 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估新医改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综合 救治 能力 建设的成效。方法:通过创新患者管理制度、规范就诊流程和培养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等方法强化对急诊综合 救治 能力 建设。以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对急诊综合 救治 能力 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随着急诊患者逐年增加,同期急诊医患比、医护比和患者滞留急诊时间有所下降。与2013年度比较,2015年度急诊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明显降低,ROSC成功率显著提高。与2014年度比较,2015年度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至2015年底约2/3的急诊医师能独自完成急救操作技能,临床中所有急救工作均由急诊医师团队完成。结论:规范急诊患者管理流程和加强医护人员能力 培养能显著提升急诊综合 救治 能力 ,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水平。 冒山林 夏志洁 曹隽 郭涛 葛梓 赵晖 周鑫健关键词:急诊医学 综合救治能力 急救能力 注重急救模拟训练 提高文职护士平战综合 救治 能力 文职护士已成为我军末来一线卫勤保障的骨干力量,为适应末来战争对军事护理的新需要,提高平战时护理救治 能力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军事护理人才,我院从护理教育入手,利用医院应急保障旅卫生营的优势,突出平战结合的护理教学思想。近年临... 杨菲 刘珊 游继武 赵丽 李亚楠文献传递 加强急诊工作提升医院综合 救治 能力 没有急诊部门能力 的提升和积极参与,医院救治 重症水平将难以根本性迈进与提高Max Harry Weil [Weil Institut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美国威尔危重医学研究院;创始人Max... 单爱军危重孕产妇救治 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被引量:15 2018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 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 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 能力 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 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危重孕产妇救治 中心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原则上依托综合 救治 能力 较强的医疗机构,或产科实力突出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的妇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管理指南 综合救治能力 孕产妇死亡率 医疗资源 妇幼保健院 百年老院破解转型难题 2018年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6年。近年来,医院以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医院规范化管理成绩斐然,百年老院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科+人才"锻造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学科建设单一、综合 救治 能力 不足等制约因素,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大专科、小综合 "的发展模式。 孙帅关键词:医院改革 综合救治能力 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 传染病医疗联盟平台构建探讨 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我国共有167家传染病医院[1]。管理好慢性传染病患者,有效应对突发及新发传染病疫情,与疾控部门等多方联动,守好"健康中国"的门户,是传染病医院的使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医疗联盟是提高传染病综合 救治 能力 ,保障医疗服务同质化的有效举措。本文以佑安医疗联盟为例,探讨构建传染病医疗联盟平台的体会,报告如下。 胡红林 袁晓青 胡中杰 李雪梅 张彤 孟莎 葛晓娟关键词:医疗联盟 综合救治能力 中国卫生 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疫情 疾控部门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 2017年 急诊诊疗是反映医院综合 救治 能力 的指标之一。相对于门诊和住院部,急诊科面对的患者存在病情不明、缓急不一、就诊量不确定的特点。要求急诊科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有效、安全地处置患者。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就诊体验。因此,简单、方便、无创、经济的监测手段符合急诊的需求。 孙峰 王亚 马士程 徐军 朱华栋 于学忠关键词:二氧化碳监测 呼气末 综合救治能力 经济负担 就诊量 13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 2014年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预料较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猝死是直接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据报道全球每年猝死人数高达800-900万人,美国每年死亡人数可达30-40万人,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4万余人。在欧美等国猝死的平均生还率只有2%-3%。而在我国,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尚不健全,猝死者的平均生还率比欧美国家要低。由于绝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院外,多半发生在夜间的睡眠过程,所以如何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提高救治 成功率是当前院前急救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中心近两年来所救治 的猝死病例,以期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提高猝死的院前综合 救治 能力 。 李绪阳关键词:猝死病例 院前急救 救治成功率 综合救治能力 身体健康
相关作者
周钢 作品数:16 被引量:95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急性甲醇中毒 META分析 眼动脉 管向东 作品数:281 被引量:2,082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ICU 血流动力学 重症 休克 赵晖 作品数:12 被引量:56 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磁共振成像 医疗资源 成人 林昂如 作品数:109 被引量:593 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肌蒂髂骨瓣 儿童 骨折固定术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葛梓 作品数:17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腹压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 疝修补手术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