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29篇“ 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文章
- 天津武清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 2024年
- 明确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害虫的调控作用是制定水稻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前提和基础。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武清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采集了8 262个节肢动物样本,隶属3纲、12目、59科、127种。其中,害虫41种、中性节肢动物29种和天敌57种。其中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49种及寄生性天敌8种。天津稻田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3.1513和0.6505,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1193。天津稻田害虫优势种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性节肢动物以铜色长角沼蝇Sepedon aenescens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黄尾小蟌Agriocnemis pyqmaea、褐斑异痣蟌Ischnura sengal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圆尾肖蛸Tetragnatha vermiformi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寄生性天敌主要以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oratorius占优势,且在天津首次报道。本研究明确了天津武清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开发应用天敌昆虫及害虫生态控制提供借鉴。
- 许见辉刘佰明白义川王芳何亮谷希树张李香杨泽众
- 关键词: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 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为探究蠕形螨在其所致传染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6—7月通过透明胶纸法采集芜湖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通过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扩增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 RNA)基因V4区以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将测序结果根据重叠关系进行拼接、过滤得到有效序列,再进行操作分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对得到的OTU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在不同分类水平对细菌菌落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S r RNA测序获得57 483条有效序列,根据不同相似度水平对其进行OTU分类,得到159个OTUs;对其中97%相似水平的OTU进行分类学水平分析,发现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分属于14个门、20个纲、51个目、72个科、94个属。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弧菌属、慢生根瘤菌和贪噬菌属为优势菌属。ITS测序共获得56 362条有效序列及147个OTUs,分属于5个门、17个纲、34个目、68个科、93个属;注释到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属门和毛囊菌门等,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链格孢菌属、附球菌属、青霉菌属和帚枝霉属为优势菌属。结论 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组成具有较高多样性,同时微生物种类较多、物种丰度较高。
- 韩忍忍张大存王澜汤非凡曹佳诚王婧璇湛孝东谷生丽
- 关键词:人体蠕形螨细菌群落群落多样性内转录间隔区
- 大鹏半岛山油柑+水竹果+鼠刺群落多样性
- 2024年
- 为了解深圳大鹏半岛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个100 m×100 m固定样方,分析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经调查和统计,发现该群落共有植物175种,隶属于66科123属,其中以被子植物为主,共160种,蕨类植物共计12种,裸子植物3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乔木层以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水竹果(Garcinia oblongifolia)和鼠刺(Itea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以藤槐(Bowringia callicarp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和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为主要优势种;幼苗层以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思茅山橙(Melodinus cochinchinensis)和黑莎草(Gahnia tristis)为主要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规律呈现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幼苗层,各层次的指数数值均较高,且差异性较小,表明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各层植物丰富,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相对均匀。
- 宋文恩冯金露吴文龙申黎明昝启杰
- 关键词:群落特征多样性
- 昆仑山青海片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 2024年
- 昆仑山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诸多适应高海拔、寒旱气候的特有鸟类物种。为揭示昆仑山青海片区内鸟类群落在不同季节和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环境驱动因素,我们于2021年12月(冬季)和2022年7月(夏季)在当地选取102个样方,通过样线法对鸟类多样性进行了本底调查,并选取了不同的气候和人为干扰因子拟合多样性指数与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昆仑山青海片区野外调查过程中共记录到鸟类14目31科59属8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1种,该地区新分布鸟类8种;(2)鸟类群落多样性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多样性显著高于冬季,草甸和草原生境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生境,冬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梯度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3)气候因素驱动鸟类多样性指数呈现季节性差异,最冷季度降水量对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影响最大,冬季为年降水量;此外,等温性和温度季节性对冬夏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本研究揭示了水资源和稳定的气候对昆仑山青海片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性,为昆仑山青海片区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未来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 李斌宋鹏飞顾海峰徐波刘道鑫江峰梁程博张萌高红梅蔡振媛张同作
- 关键词:鸟类群落多样性海拔梯度
- 群落多样性对群落可入侵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 AIP)的成功入侵可能改变群落结构和群落可入侵性,并破坏本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群落多样性常用指标涵盖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等方面,而这些多样性指标与群落可入侵性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群落可入侵性是评价群落对抗外来入侵物种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如何准确理解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对群落可入侵性的影响,是入侵生态学领域一个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对现有的群落可入侵性相关性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群落多样性对群落可入侵性的作用因生境和研究尺度的不同而异。过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单一多样性维度对群落可入侵性的作用,同时对不同群落可入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较少,且缺乏一个通用的群落可入侵性量化的指标。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多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制提供科学基础。在构建生态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框架时,群落多样性的考量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入侵生态学的认识,而且还能指引研究者实施更加有效的预防、监测和干预手段,从而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
- 谢家杰
-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群落多样性
- 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
- 2024年
- 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6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和18个群丛,植被类型多样。除尼泊尔桤木—紫茎泽兰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最低外,相同群落灌木层S值明显高于乔木层。Sorenson相似性分析结果,两个群落物种间相似性灌木层高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结果,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多样性较高,暖性落叶阔叶林多样性最低,同一群落灌木层D指数明显高于乔木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D、H、J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不高;乔木层D指数与H指数、D指数与J指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灌木层D指数与H指数、D指数与J指数、H指数与J指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针对保护区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等特征,提出加强对原生植被的保护、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和开展生态修复等保护建议。
- 崔茂欢李亚楠杨勋马俊华
- 关键词:植物群落多样性植被类型植被分布
- 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栝楼连作障碍消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连作(对照)、连作—翻耕—种植新苗和栝楼—水稻轮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对比其差异,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栝楼—水稻轮作和连作—翻耕—种植新苗2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能显著增加栝楼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但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栝楼主要致病相关真菌属[壳多孢菌属(Stagonosporopsis)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相对丰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栝楼—水稻轮作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壳多孢菌属和炭疽菌属等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能显著影响栝楼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分布。【结论】栝楼—水稻轮作能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该种植模式对栝楼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优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
- 徐筋燕何晓兰邵明灿万云龙郭万君施苏配杨中海潘明如郭书巧
- 关键词:栝楼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连作障碍
- 黄草乌间作玉米对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揭示乌头属黄草乌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集黄草乌单作(S)、黄草乌间作玉米2∶1模式(I1)和4∶2模式(I2)的黄草乌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黄草乌间作玉米提高了黄草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黄草乌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为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的优势细菌属有12种;优势真菌门为被孢霉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主要的优势真菌属有8种。冗余分析(RDA)显示,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度最大;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理化指标均与不同优势菌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黄草乌与玉米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为进一步揭示黄草乌间作优势机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吴加香刘涛寸梦壵徐志勇罗曌字淑慧
- 关键词:草乌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了解硒砂瓜根系微生物组成规律,挖掘微生物资源,维持硒砂瓜根系土壤健康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根围、根际、根表和根内4个生态位土壤样品,分别标记为SRW、SRJ、SRB和SRN,通过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进行解析,探究硒砂瓜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Sobs、Shannon、Simpson、Chao1和ACE指数,比较各生态位及内生菌与硒砂瓜根系其他生态位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的细菌物种差异,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及溯源分析。【结果】土壤中(SRW、SRJ及SRB)细菌群落Sobs、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内生菌群落(SRN)(P<0.05,下同),多样性即Shannon和Simpson指数排序为SRJ>SRW>SRB>SRN,丰富度即ACE和Chao1指数排序为SRW>SRJ>SRB>SRN。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类群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各生态位变形菌门占比59.59%~84.62%,4个生态位的优势属均为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固氮菌属(Azotobacter),根瘤菌属占比5.48%~15.68%。PCoA结果显示,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2=0.6651,P=0.001)。根系各生态位相对丰度前15的物种中,10个细菌门和8个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内生菌与硒砂瓜根系其他生态位相对丰度前15的物种中,8个细菌门和5个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溯源分析结果发现根际细菌群落中有55.70%来源于根围细菌,根表细菌群落中有65.75%来源于根际细菌,根内细菌群落中有90.75%来源于根表细菌,表明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宁夏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组成丰富,相对丰度有差异且细菌�
- 朱滕滕岳思君谢志鹏王国琴郑蕊苏建宇
- 关键词:生态位多样性群落结构
- 三江源地区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构建了多样性梯度为1~5、重复4次且周期为1年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上与地下的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增加使净多样性效应显著增强(P<0.001),使群落获得更高的地下和总生物量。净多样性效应的次要来源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根冠比和平均根径的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和优势度效应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根冠比和平均根径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变化是正向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 王雨欣卢素锦杨青尹鑫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群落生物量
相关作者
- 吾玛尔·阿布力孜

- 作品数:26被引量:47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群落多样性 土壤螨类 多样性 土壤甲螨 不同生境
- 刘洋

- 作品数:83被引量:4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群落多样性 内生细菌 野生 CICC 种子
- 刘凯

- 作品数:287被引量:97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长江下游 秀丽白虾 刀鲚 长江
- 王新谱

- 作品数:195被引量:60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多样性 鞘翅目 区系 芫菁科 昆虫群落
- 吴松林

- 作品数:23被引量:84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群落多样性 土壤螨类 不同生境 群落特征 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