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5篇“ 肘内翻畸形“的相关文章
关节造影在儿童畸形截骨矫正术中的应用体会
2024年
目的 评估关节造影在儿童畸形截骨矫正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2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28例单侧儿童畸形,其中14例采用关节造影联合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14例采用单纯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提携角改变度数、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6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骨骺早闭、骨不愈合、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中未出现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术后未出现钉道感染。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提携角改变角度大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畸形截骨矫正术中进行关节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远端关节线并指导确定截骨角度和克氏针的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力许宇霞何友智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关节造影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畸形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肱骨远端楔形截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观察组),19例采用肱骨远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畸形侧别、骨折至此次手术时间、健侧提携角及术前患侧提携角、关节屈伸活动度、外侧髁突出指数(lateral condylar prominence index,LCP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截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患侧提携角、LCPI和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Oppenheim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6.7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1例和2例针道感染,均无神经损伤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88%vs 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2,P=0.593)。两组手术时间和截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Oppenhei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Oppe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提携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患侧提携角和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LCPI手术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及单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畸形均可获得满意畸形矫正,而前者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可降低术后肱骨外侧髁突出的发生。
谢康胡子文张思成贾国强金斌褚祥军孙军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截骨术外固定架儿童
基于健侧的计算机模拟截骨联合导板技术治疗儿童畸形
吴家强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肱骨截骨结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畸形
2024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结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15例畸形患者,均行肱骨外侧远端楔形截骨矫正外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断层扫描,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设计并打印个性化的导航模板。术中采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精准截骨行三维矫正并行克氏针、外支架固定。记录手术时间,随访观察术后骨愈合时间、提携角,Mayo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个性化导航模板在手术中与肱骨远端完全匹配,沿着导航模板的骨面方向成功完成截骨。手术时间32.6~39.5min,平均35.5min,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7周骨愈合后即拆除克氏针及外支架,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5个月,外侧突出外观改善明显,术前患侧提携角为(-22.6±4.6)°,健侧提携角为(7.6±3.6)°;术后患侧提携角(4.9±3.3)°。根据Mayo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下行畸形矫形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准确性并缩短学习曲线,克氏针结合外支架固定既提供了足够的力学稳定性,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印飞顾珺王军林伟枫
关键词:截骨术儿童肘内翻畸形
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移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畸形
2024年
目的 探讨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移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畸形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畸形患儿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移锁定钢板固定治疗,40例)和对照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外截骨端矫正克氏针固定治疗,30例)。记录截骨端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提携角、关节活动度、外侧突出指数(LCPI)、关节外观。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46±6.71)个月。截骨端均愈合,时间4~6(4.46±1.31)周。两组提携角、LCPI术后12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LCPI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提携角、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对照组关节凸起明显而影响外观,观察组关节无明显凸起,外观满意。结论 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移锁定钢板固定能有效治疗儿童畸形,且能避免外侧凸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赵仁欢刘昕邓志强叶家军康持
关键词:肘内翻儿童
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在儿童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在儿童畸形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45例采用3D打印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的畸形患儿临床资料。男35例、女10例,左侧24例、右侧21例。测量45例患儿术前、术后提携角,前倾角,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Oppenhei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结果45例均获随访,术前健侧提携角为(10.64±1.93)°、患侧提携角为(-17.34±2.36)°,末次随访时健侧提携角为(10.82±2.74)°、患侧提携角为(11.29±1.63)°,手术前后患侧提携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侧提携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侧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ppenhei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93%(42/45)。结论3D打印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可使矫形变得更简便、更精确、创伤更小,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肖黎孙燕覃银河何东丁绍斌
关键词:肘内翻3D打印
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畸形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两刀一次成型截骨)治疗合并矢状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合并矢状位畸形患者,观察采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后的临床疗效.共收集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4~30岁,平均(11.15±9.63)岁.连续跟踪随访15~47个月,平均(30.47±7.99)个月.测评术前术后的X线片,包括手术前后关节提携角及关节活动度等,采用Flynn关节评分表评估矫形效果.结果完成全部系统随访评估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外观形态和功能活动均获得显著改善,提携角由术前的(-17.65±3.01)°增加至术后的(6.95±1.39)°(P<0.01),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109.35±5.73)°增至术后(130.05±4.07)°(P<0.01).根据Flynn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0例患者中,19例优秀,1例良好.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固定失效.结论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能有效的矫正青少年合并矢状位畸形,增加关节活动度,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陈榆林谢亚娟潘志见李聪牛峰刘岩程志安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截骨
3D打印导板辅助等腰截骨治疗成人畸形一例
2023年
近年来,随着医学3D打印技术迅猛的发展,其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个性化手术导板辅助治疗骨科疾病中尤为突出[1,2,3]。目前少有报道3D打印导板辅助治疗成人畸形的文献。本文分享1例使用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治疗畸形的病例。
杨立勋张文东陈鹏涛高红伟王静成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骨科疾病3D打印截骨骨科领域
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畸形
2023年
目的比较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单边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治疗大龄儿童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单边外固定架组和锁定钢板组。单边外固定架组患侧提携角为-14.8°±3.2°;锁定钢板组患侧提携角为-15.9°±1.7°。术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分别复查关节正侧位X线片,根据截骨端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外固定架或锁定钢板。根据Laupattarakasem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结果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和锁定钢板组相比,单边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更短[(50.6±5.5)min vs.(60.8±5.7)min],术中出血量更少[(25.3±2.8)mL vs.(40.6±3.9)mL],手术切口更小[(3.8±0.5)cm vs.(5.6±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24~64)个月,36例患儿的截骨端均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单边外固定架组出现钉道感染1例,锁定钢板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神经麻痹1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提携角改变和Laupattarakasem功能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边外固定架组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作为大龄儿童畸形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的固定方法之一,单边外固定架可以有效矫正畸形,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胡超李磊阳波王志强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外固定架
基于健侧的计算机模拟截骨联合导板技术治疗青少年畸形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健侧的计算机模拟截骨联合导板技术治疗青少年畸形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3年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3例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16岁,平均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年。使用低辐射剂量CT一次性扫描患者双上肢数据,以肱骨头后倾角定义肱骨远端旋转角度,术前患侧肱骨远端旋转(33.82±4.39)°。将CT平扫数据导入9yuan3D数字骨科系统(V3.34)软件,重建双上肢三维图像,以健侧上肢为参考行模拟手术,规划最佳截骨方案,重叠比对,制备截骨导板。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截骨区骨痂形成情况;手术前后于X线片及CT图像上测量患者双上肢提携角(角度为正值,角度为负值)、前倾角,同时测量关节屈伸活动度及上肢外旋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34~46 min,平均39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克氏针固定术后出现钉道刺激症状,经换药后好转;定期复查X线片均未发生固定器械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术后4周截骨端有连续性骨痂形成,8~12周截骨端愈合。末次随访时,患侧提携角、前倾角、上肢外旋活动度及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健侧比较除关节伸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健患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yo关节评分为85~100分,平均99.3分;获优22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基于健侧的计算机模拟截骨联合导板技术治疗青少年畸形可实现精准截骨,具有手术时间短、易操作等优势,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吴家强徐文强刘朝宇范永飞马秀林刘其鑫张建强王伟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三维重建青少年

相关作者

郭跃明
作品数:85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法整复 肱骨骨折
赵小寅
作品数:21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肘内翻畸形 肛门水肿 针刺 按摩 胸腺萎缩
曹进
作品数:78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治疗儿童 青少年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肱骨骨折
仲肇平
作品数:107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治疗儿童 儿童 弹性髓内钉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向谊
作品数:39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疗法 针刺 荆芥炭 肘内翻畸形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