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75篇“ 肝切除“的相关文章
日间切除术2例报道
2024年
目的探讨日间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并总结2024年7月27日和2024年8月2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日间切除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围手术期及预后资料,阐述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结果2例患者中,1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69岁和5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为23.7 kg/m2和23.9 kg/m2;2例均实施微创切除术,其中1例为机器人脏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为腹腔镜模式化左外叶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32 min和25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10 ml;无输血;术后24 h内出院。随访14 d,无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无14 d内再次入院。结论在合适的患者中,日间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潘立超王兆海刘荣
关键词:微创肝切除日间手术
腹腔镜解剖性切除的发展
2024年
解性切除是指完整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内的实质,在其理论与技术操作不断完善、丰富的过程中,对于其实际疗效的质疑与争议从未停歇。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进脏外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充实并丰富解剖性切除理论创造新的契机,有望更好实现细胞癌的治疗效果.
陆朝阳金也孙备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
腹腔镜切除术100例手术体会
2024年
目的:分析非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2021年100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脏病变患者资料,阻断组采用门血流阻断,非阻断组未进行门血流阻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相关生化指标等。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转氨酶水平高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3例发生胆漏,经冲洗引流后治愈,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合适的患者,非血流阻断的腹腔镜切除术,可以减少因门阻断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手术安全、可行。
王冠男王小明韩猛钱道海王徐奚士航潘璇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
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蔡敏易明亮尹泓王琼伍静雯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肝切除术影响因素
切除术中血流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术中出血是影响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脏血流控制技术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各种血流控制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证,需要临床医师充分了解、熟练掌握并个体化应用。目前,外科医师对于脏血流阻断技术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深,其方法及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本文就半血流阻断法、全血流控制技术、Glisson蒂横断术、门静脉球囊阻断术等脏血流控制技术进展加以综述。
唐亦骁何心渝徐骁卫强
关键词:肝脏切除术血流控制PRINGLE法
γ射线照射联合部分切除诱导小鼠脏老化
2024年
目的鉴于老化在细胞移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照射联合切除诱导小鼠脏老化模型。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单次照射联合切除术造模;造模后检测小鼠存活率、体重、指数、功,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老化相关分泌因子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脏组织老化相关分泌因子及端粒酶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的表达;ELISA检测脏组织中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脂褐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核大小及脂质积累,称重法检测脏中三酰甘油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组织丙二醛水平。结果照射联合切除后小鼠体重显著降低,重体重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SA-β-Gal以及脂褐素水平增加并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细胞核明显增大;CDKN1A和CDKN2A的表达增加;老化相关分泌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脏脂质沉积及氧化损伤加重。结论成功建立照射联合切除诱导小鼠脏老化模型。
吴勤录韩子轩向慎思万悦王效芳董典典陈慧于淼
关键词:小鼠照射肝切除术
一种切除术中用的多功能球囊导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除术中用的多功能球囊导管,包括留置管、阻断组件、测压组件和回流组件。留置管内壁一端设置的一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留置管外侧壁,压力传感器横截面积小于五百微米,留置管内设置有显影环,显影环内接设...
耿利宋飞虹郭俊武董志涛戴炳华
靶向免疫治疗时代的切除术再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外科手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治愈细胞癌的最有效手段,即使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外科为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似乎并未进一步提高。近些年,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为癌的综合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靶免治疗在各阶段癌治疗中的优势也不断体现,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原有的癌外科治疗理念是否仍然正确。在此我们深入讨论在靶免时代,切除术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张占国
关键词:免疫治疗肝切除术
细胞癌切除术后肺部转移研究进展
2024年
切除术是原发性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较高。HCC行切除术后发生的外转移以肺部转移(pulmonary metastasis, PM)最为常见。近年来对于HCC切除术后PM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微血管侵犯及肿瘤直径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HCC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手术可能是治疗切除术后PM的有效手段。本文对HCC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李博伦尹新民徐威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肝切除术肺转移
腹腔镜切除术后衰竭的护理体会
2024年
随着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脏相关的手术由最早的“外科禁地”逐渐成为各类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病死率由最初的20%逐渐降至目前的5%左右[1-2]。对于患者而言,切除术后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是最大的死亡威胁,病死率高达50%。对于PHLF,除临床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外,进一步给予相应的特殊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良性影响。本研究总结归纳了41例腹腔镜切除术后发生PHLF患者的护理方案,精细化的护理内容、完善的护理策略对PHLF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
王风清吴雪影宋慧霞魏娟苏婷婷谷申森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肝功能衰竭护理

相关作者

吴孟超
作品数:1,496被引量:10,844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肝肿瘤 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董家鸿
作品数:1,092被引量:7,231H指数:3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肝细胞
陈孝平
作品数:768被引量:5,32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肝癌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
刘荣
作品数:389被引量:2,11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机器人 肝切除 腹腔镜肝切除术
耿小平
作品数:543被引量:3,390H指数:2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切除术 肝肿瘤 肝癌 肝脏 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