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肠套叠整复“的相关文章
肠套叠整复导管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肠套叠整复导管。;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肠套叠整复用的导气管。;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余远曙劳群尹红梅冯长锋
一种肠套叠整复用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肠套叠整复用导管,包括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前端侧面设有若干排气通孔,主气管的后端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后端设有与主气管连通的主充气接口;所述主气管的前端位于排气孔的后侧设有囊...
余远曙劳群尹红梅冯长锋
一种用于儿童肠套叠整复的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儿童肠套叠整复的保护装置,包括弹性垫,弹性垫包括上层用于支撑人体平躺的棉层以及下层用于与放置表面进行铺设限位的防滑层,棉层和防滑层之间设置若干通管,通管前端延伸至棉层表面,后端延伸至弹性垫一侧边,若干...
林孝坤夏琼璋胡俊虞贤贤黄晓忠陈聪德夏立广张华刘平陈通克
文献传递
654-2在肠套叠整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总结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复位术中654-2的应用价值及用药指证。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175例在本院进行空气灌复位术175例肠套叠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整复前是否肌注654-2,将本组病例分为两组,即普通组98例和注射组77例。对以上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75例中整复前未注射654-2者98例,空气灌整复成功83例,成功率84.7%,15例整复失败者注射654-2后再次整复成功10例;整复前注射654-2针剂者77例,整复成功73例,整复成功率为94.8%,有3例整复2~3 h后梗阻症状加重。结论:654-2可以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整复率,但对于有梗阻征的患儿会加重症状,应选择性谨慎使用。
李祖斌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
不同注气压力对婴幼儿肠套叠整复效果的差异性探讨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注气压力对肠套叠整复效果的差异,评估直接采纳中位注气压力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诊断性空气灌压力为6-7Kpa的肠套叠整复患儿130例,采用不同注气压力进行整复治疗。方法A为:直接采纳恒定中位注气压力为10Kpa。方法:B为:采纳注气压力从8-14Kpa渐进性加压。结果:方法A整复成功60例,失败5例,整复成功率为92.31%,失败病例手术证实3例为回回结复杂型,2例为回结型,手术证实2例回结型病例均伴有回盲部、阑尾明显肿胀,整复时间(3±1.37)分;方法B整复成功61例,失败4例,整复成功率为93.85%,失败病例手术证实2例为回回结复杂型,1例回结型,1例临床术前复查B超,提示肠套叠自行解套,终止手术,整复时间(5±1.50)分。两组之间的整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套叠直接采纳中位注气压力法具有整复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及辐射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超凡孙多成汪建华张剑罗碧丽池铭波徐林
关键词:注气压力肠套叠放射摄影术空气灌肠
探讨X线下空气灌法在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X线下空气灌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症状、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空气灌器进行肠套叠整复治疗,观察组78例患儿均接受X线下空气灌整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套叠整复情况,并对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任何特殊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成功整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对整复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发现,空气灌复位成功患儿的平均发病时间明显低于失败患儿(P<0.05),表明病程时间长未能及时行复位治疗是影响空气灌整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结论:采用X线下空气灌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显著,能够快速、有效、安全解除肠套叠症状,并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为进一步提升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提倡及早根据临床症状与指征选择合理的复位方式,避免病情进展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结局。
曹诗林林育成宁丽洁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手术复位
一种儿童肠套叠整复术中用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肠套叠整复术中用约束装置,包括宽体约束带,所述宽体约束带两端安装有魔术贴,所述宽体约束带中间左侧开设有第二孔组,所述宽体约束带中间右侧开设有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中间贯穿有第二收紧线组,所述第二收...
华浅近林金辉王林友
文献传递
B超引导下水灌治疗小儿肠套叠整复成功率与水压值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水灌治疗小儿肠套叠水压值与整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54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套叠长度、水灌整复成功时的水压力值、整复成功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454例,整复成功452例,整复成功率达到99.3%。整复未成功2例,中转手术探查,麦克尔憩室1例,回盲部淋巴瘤1例。当水压值为7 ~ 9 kPa时肠套叠整复成功49例,占总例数的10.9%;当水压值为9.1 ~ 11 kPa时肠套叠整复成功61例,占13.5%;当水压值为11.1 ~ 13 kPa时肠套叠整复307例,占总例数的67.9%;水压值为13.1 ~ 15 kPa时,肠套叠整复成功35例,占总例数的7.7%。结论 B超引导下水灌治疗小儿肠套叠安全可行,当水压值为11.1 ~ 13 kPa时,整复成功率最高且未见并发症。
李俊峰管哲明杜浩文刘传阳胡强
关键词:小儿水灌肠肠套叠
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管粘连4例、回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张庆峰姚干
关键词:肠套叠腹腔镜儿童
经脐缘小切口肠套叠整复术在儿童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脐缘小切口行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间2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经脐缘小切口行肠套叠整复术的临床资料。本组26例患儿年龄3~28个月,平均11.2个月。起病时间均在48h内,给予空气灌,采用100mmHg压力超过15min未能复位成功。手术沿脐窝下方皮肤褶皱做弧形切口,先将回末端提出使套叠管位于切口下方,然后右手手指经切口伸入腹腔,并通过双手在腹壁外的配合完成肠套叠复位。结果25例患儿经脐缘切口顺利完成肠套叠整复术,其中1例患儿在复位中发现为梅克尔憩室引起肠套叠,同时经脐部切口完成梅克尔憩室切除术,1例患儿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右侧延长2cm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9min。术后1例患儿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伤口裂开、迟发型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患儿均未见肠套叠复发,伤口隐藏于脐缘,不易发现。结论对于起病时间短,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大多数能采用经脐切口完成肠套叠整复术。手术伤口小,不易发生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且术后手术瘢痕位于脐缘,起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对于复位困难的患儿,适当延长切口,也能完成手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与难度。
鲍俏李宁周学锋余克驰刘芳娜孙大昂毕波张文
关键词:肠套叠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相关作者

荆鹏程
作品数:25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急腹症 急腹症患者 腹腔镜检查 诊治体会
吕忠船
作品数:71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急腹症 急腹症患者 腹腔镜检查 疝修补术
孙洪臣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肠套叠整复 肠套叠 腹腔镜辅助 空气灌肠整复 腹腔镜
傅文宏
作品数:18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 大咯血 DSA分析 急性大咯血 栓塞治疗
郭吉田
作品数:50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急腹症 腹腔镜 急腹症患者 腹腔镜检查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