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3篇“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章
-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 2024年
- 比较PFNA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InterTan内固定治疗。结果:2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0.835,P>0.05),实验组愈合时间(t=2.673,P<0.05)和并发症率(χ2=5.841,P<0.05)均显著少于(或低于)对照组。结论: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 王淑中李树高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
- 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作用分析
- 2024年
- 探讨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髓外固定系统治疗,B组给予髓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训练时间、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为(7.19±1.84)周、(4.38±1.31)周、(3.31±2.07)分、(86.29±4.57)分,均优于A组的(9.73±2.12)周、(6.57±1.79)周、(5.74±2.52)分、(78.64±6.52)分;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A组(19.23%),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髓内固定系统的应用效果较髓外固定系统更好,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
- 张大亮
- 关键词:髓内固定系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研究
- 2024年
- 分析两种不同治疗系统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的研讨。方法 选取防城港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应用髓外固定系统,探究组23例应用用髓内固定系统,判定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分别在3d、10d、30d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探究组分别在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探究组治疗安全性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髓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优势,与髓外固定相比,髓内固定通过外部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和支持,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现骨折的快速愈合和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 陈基谋陈湘龙
- 关键词:髓外固定髓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IFF)治疗中不同固定系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IFF患者中采集40例,利用特制摇码器将研究对象编码并分组,共两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表示为“髓外组”与“髓内组”,探究二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髓内组治疗优良率90.00%,高于髓外组60.00%(P<0.05),恢复时间短于髓外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髓外组(P<0.05)。结论 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相对而言髓内固定系统更利于骨折恢复与预后改善,在康复速度加快、不良事件减少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 高朝平
- 关键词:髓内固定系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的近期疗效
- 2024年
- 研究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研究人员从医院骨科近三年来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取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近期疗效产生的影响。结果 通过一系列数据对比和研究,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可以在患者治疗中进行广泛地应用。
- 冷伯义
-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
- 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观察并探讨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区间:2020.9-2022.9;从我院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传统过线器固定;观察组: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结果相近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远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能使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以恢复;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 彭勇张友忠李王李广峰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试验组实施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血清指标、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Harri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PFNA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能最大限度恢复原有髋关节功能,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含量。
- 冯建旭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
- 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作用研究与探讨
- 2024年
- 对比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的作用探讨;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髓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愈合,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髓内固定术治疗,用时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老年IFF的有效手段,值得借鉴。
- 崔啸天
- 关键词:髓内髓外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优势评价
- 2024年
- 分析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UIF)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治疗的80例老年UIF患者,双盲法分为A组(40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PFLP)内固定)和B组(40例,PFNA内固定),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炎性因子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A组(P<0.05)。结论 老年UIF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效果显著且安全。
- 蔡沅锜朱志科文正春方立志聂军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合加速康复理念在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在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确诊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加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颈干角丢失)、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与术后指标、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在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加速康复理念,效果显著,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黎荣华黄超农新盛潘耀宏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