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0篇“ 肾动态显像“的相关文章
动态显像被引量:4
2019年
动态显像是核医学科常见的检查项目,静脉注射 99Tcm-DTPA后行SPECT ,通过观察血流灌注相和功能动态相可明确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等,通过分析高峰时间、半排时间及小球滤过率(GFR)等参数,可准确定量、定性分析功能,同时根据脏影像勾画ROI,得出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即图,对功能的判断有很大帮助,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早期、确切的诊断数据.
杨国仁卢婷婷
关键词:核医学核素肾动态显像肾图
2种注射器在动态显像中“弹丸”注射的可行性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在动态显像中采用2种注射器对穿刺困难的静脉进行“弹丸”注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雄性大鼠(SD)30只,分别进行2次动态显像。第1次用改良注射器[将原始头皮针(软管长度26.5 cm)剪短至1 cm连接普通注射器]进行“弹丸”注射,设为试验组;间隔3~5 d进行第2次显像,使用普通注射器“弹丸”注射,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显像的“弹丸”注射成功率,用SPSS 17.0软件对2次显像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各项功能参数。结果:试验组“弹丸”注射成功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6%。试验组“弹丸”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3.62±0.26)mL/min和(3.48±0.28)mL/min,灌注相峰值分别为(49.24±5.20)/s和(53.45±5.30)/s,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峰半高宽值分别为(5.56±0.36)/s和(5.62±0.42)/s,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穿刺困难的静脉,用改良注射器替代普通注射器进行脏GFR显像是可行的。采用改良的头皮针注射器取代普通注射器进行弹丸注射,在提升动态显像检测效果上可能更具优势。
史永丽陈姣姣张云平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注射器
^(99)Tc^(m)-DTPA动态显像探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2025年
目的探索^(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动态显像定量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拟行术后^(131)I残余甲状腺组织消融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5例,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44.8±10.7)岁。分别测定左甲状腺素钠片(L-T_(4))撤除前和撤除后4周血清甲状腺相关指标和功能参数。采用^(99)Tc^(m)-DTPA动态显像测定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和半排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L-T_(4)撤除前相比,35例患者L-T_(4)撤除4周后,GFR[(95.80±18.09)与(89.86±15.58)ml/min;t=4.83,P<0.001]、估计的GFR(eGFR)[(108.27±18.39)与(87.97±16.24)ml·min^(-1)·1.73 m^(-2);t=9.37,P<0.001]、胱抑素C水平[(0.72±0.12)与(0.64±0.15)mg/L;t=3.73,P=0.001]明显下降,且男性GFR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女性[6.16(3.62,14.89)与3.83(0.57,8.25)ml/min;Z=-1.98,P=0.048]。此外,^(99)Tc^(m)-DTPA动态显像发现左、右高峰时间较停药前明显延长[3.03(2.53,3.78)与3.04(2.53,4.13)min;Z=-3.85,P<0.001;3.14(2.46,4.20)与3.50(2.74,4.50)min;Z=-3.44,P=0.001],但左、右半排时间均无明显变化(Z值:-0.88、-0.48,P值:0.381、0.634)。结论^(99)Tc^(m)-DTPA动态显像证实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引起功能减退;血流灌注量降低是其可能的参与机制。
杨佳欢钟鹏柴红陈泽泉陈立波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小球滤过率放射性核素显像99M锝五乙酸盐
动态显像测定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2024年
小球滤过率(GFR)可以通过动态 Gates 方法来测定,这一方法广泛运用在临床工作中,除此之外,简便、安全、可重复操作更是其优势,不仅可以评估总和分的GFR情况,还可以有效评估双侧尿路排泄情况。动态显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但多种因素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在控制这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基于Gates法原理的研究,介绍了对测定GFR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张洪刘少强黄铀新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
动态显像评价积水患者功能的临床分析
2024年
分析积水患者实行动态显像评价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积水患者,根据积水程度分为重度积水组31例、中度积水组29例及轻度积水组25例,选入同期非积水病患者、健康人员各30名,均实行动态显像。对每组动态显像评估结果中小球滤过率(gGFR、rGFR)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积水患者gGFR(70.39±22.17)与非积水病gGFR(55.69±13.84)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rGFR(58.69±20.74)(53.64±25.19)比较差异较小(P>0.05),其中积水患者gGFR(70.39±22.17)高于rGFR(58.69±2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积水病gGFR(55.69±13.84)、rGFR(53.64±25.19)相关性较低;不同程度积水gGFR与rGFR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轻、中、重度积水患者gGFR、rGFR随着积水的严重程度降低(P<0.05),健康人员gGFR与rGFR相关性较低(P>0.05)。结论 动态显像评价积水患者功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在反映功能状态中具有一定优势,gGFR、rGFR可作为评价积水患者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自嵋华李道芬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肾积水肾功能
两种体表定位方法对SPECT动态显像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屈肘定位和肋弓下缘定位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动态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进行SPECT动态显像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屈肘体表定位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进行SPECT动态显像2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肋弓下缘体表定位法。两组均实施相同的准备、注射人员准备、检查仪器及采集过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患者对定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29例(99.13%)显像符合标准,2例(0.87%)显像不合格;对照组197例(93.81%)显像符合标准,13例(6.19%)显像不合格。观察组显像符合标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定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肋弓下缘体表定位法是SPECT动态显像检查时最佳的体表定位,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检查结果,提高患者对定位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王素辉田梅玲高永楷张攀
关键词:SPECT肾动态显像体表定位图像质量
动态显像图像处理前后对小球滤过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研究旨在探讨动态显像图像后处理对慢性小球滤过不全患者小球滤过的影响,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60例慢性小球滤过不全患者,采用动态显像99mTc-DTPA技术测定小球滤过率。重点检测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生化指标,同时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图像采集处理前、后的结者脏深度和GFR值,果:基于动态显像图像后处理,观察到患者的小球滤过率值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其中平均滤过率由处理前诊断的45.2±8.6ml/min提高至处理后的52.8±9.4ml/min(P<0.05)。与此同时,患者BUN、Scr水平明显下降,Ccr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动态显像图像后处理对慢性小球滤过不全患者的小球滤过率诊断结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小球滤过率,表现为生化指标的改善。动态显像图像后处理为小球滤过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辅助手段,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还需优化本研究思路,明确临床机制和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进而更全面地评估其在慢性小球滤过不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敏敏
关键词:肾动态后处理肾小球滤过
SPECT动态显像用于糖尿病早期损伤预测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究糖尿病早期损伤预测期间,以SPECT动态显像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起始时间自2019年1月开始,拟定相关计划,收集研究数据,至2023年6月截止,将纳入患者以尿白蛋白排泄率进行分组,微量组26例;正常组26例;大量组28例,均进行SPECT动态显像检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小球滤过率。结果正常组与微量组的生化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组比正常组、微量组的生化指标水平高(P均<0.05)。微量组小球滤过率(69.15±15.47)ml/min与正常组小球滤过率(74.29±15.29)ml/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组小球滤过率(63.19±13.54)ml/min低于正常组小球滤过率(74.29±15.29)ml/min(t=2.8287,P=0.0066)。结论 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损伤过程中,以SPECT动态显像预测价值显著,能够作为早期预测脏功能损伤重要手段,协助医师了解患者疾病进展程度,便于开展对应措施进行施治。
方莉许梦苗何光远赵骏范光磊
关键词:糖尿病早期肾损伤SPECT肾动态显像
^(99m)Tc-DTPA动态显像评价早期成人PNS患者AKI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99m)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动态显像评价早期成人原发性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早期成人PNS患者42例作为病例组,以病理结果有无间质损伤为标准,分析^(99m)Tc-DTPA动态显像定量指标和生化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uric acid,UA)、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对小管间质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①病例组患者的总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GFR、右GFR分别与血SCr、BUN、β2-MG水平呈负相关。②总GFR诊断早期成人PNS患者小管间质损伤的诊断效能优于血SCr、BUN、β2-MG,总GFR结合达峰时间(T_(p))、半排时间(T_(1/2))、20min残留率(R_(20/p))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结论^(99m)Tc-DTPA动态显像对早期成人PNS患者小管间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蒋灵军刘晓杰张志刚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
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99mTc-DTPA动态显像弹丸式注射中的应用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99mTc-DTPA动态显像弹丸式注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选取了4组共计160名患者,每组40人,分别为N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前三组均使用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99mTc-DTPA动态显像弹丸式注射,而对照组则采用其他方式。通过临床观察,记录并分析了各组在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学的力量再次体现在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功能这些关键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这款直型密封式静脉留置针的三个实验组(NA群、MA群和MAA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病程普遍要比对照组要长,再加上它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都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尤以病程长久的MAA群来说,这个差异就更是明显。这些数据为直型密封式静脉留置针在99mTc-DTPA功能扫描中的颗粒式注射的应用及其患者病程和血压的隐性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99mTc-DTPA动态显像弹丸式注射的使用,成效卓著。HbAlc值的增长,对病情加重的程度有所揭示。当涉及功能判断,比较了Serum Creatinine、GFR、功能曲线峰时还有HbAlc等多项因素,结果 显示出各组间有着明显异样。这强化了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功能改善上的重要影响。结论 这种针剂不只可有效改进病人的病程、血压及血糖状况,更对功能产生了正面影响,方法 带来新的可能。
童良前随燕芳钟佳玲符礼青钟娇艳
关键词:病程肾功能

相关作者

王荣福
作品数:585被引量:1,721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肿瘤 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张春丽
作品数:273被引量:1,045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TC 肿瘤 显像研究 生物分布 放射性核素显像
傅宏亮
作品数:101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儿童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碘 肾动态显像
张旭初
作品数:77被引量:5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18F-FDG 肾动态显像 发射型计算机 肾小球滤过率
黄建敏
作品数:60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显像 发射型计算机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