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肿块性病变“的相关文章
- 乳腺非肿块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及多模态超声诊断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7月本院行乳腺多模超声(B超+CDFI+SE+C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及月经史、US、彩色多普勒、SE、CEUS各种模式下多个参数的差异,并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法确定诊断恶性NML独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恶性NML预测模型并检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比较不同超声模式下的NML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共71个乳腺病变)。患者平均年龄(46.32±9.96)岁。病变的最大直径0.47~5.62 cm,平均值为(2.25±1.30)cm。恶性组40个(56.3%),良性组31个(43.7%)。两组的年龄、微钙化、血管分布、达峰时间、峰值强度、蟹爪状形态和硬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微钙化、高峰值强度、质硬是恶性NML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恶性NML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2.5%、83.9%、90.2%、89.7%、92.9%,较其他超声模式的准确度明显提高。结论 多模式超声方法简单、诊断性能高,有助于预测NML的潜在恶性。
- 丁玲玲
- 关键词:B型超声对比增强超声
- 集成磁共振和扩散加权成像多定量参数联合DISCO的列线图预测BI-RADS 4类乳腺肿块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多定量参数联合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的列线图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98例BI-RADS 4类肿块性病变的集成磁共振、DWI及DISCO图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采用病灶整体勾画法、最大层面勾画法、在强化最明显处勾画3个感兴趣区,分别记作“tumor”“stand”和“local”,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弛豫时间值(T1、T2)和质子密度值(PD),T+和PD+分别代表增强后的定量值,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最佳感兴趣区勾画方法的弛豫定量模型,基于DISCO图像分析影像学特征建立BI-RADS模型,基于弛豫定量参数、ADC值联合BI-RADS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_(stand)(OR=0.761)、ΔT1%_(stand)(OR=1.078)可构建最佳定量弛豫模型,边缘(OR=3.24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OR=4.594)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两者构建BI-RADS模型,联合诊断模型(边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_(local)、T2_(stand)、ΔT1%_(stand))鉴别BI-RADS 4类乳腺肿块性病变效能(AUC=0.953)高于弛豫定量模型(AUC=0.887)和BI-RADS模型(AUC=0.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94、3.658,P均<0.0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预测概率为10%~100%时,联合诊断模型的净收益最高。结论集成磁共振、DWI多定量参数联合DISCO鉴别BI-RADS 4类肿块性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最佳,并且基于该模型建立的列线图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 宋美娜何花王志军孙杰宋江高娜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基于深度学习的脑部肿块性病变的体积估算方法
- 脑部肿块性病变指的是因人体脑部的某种疾病而随之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体积的肿块体征,例如脑出血、脑血肿(ICH)、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都会形成一定体积的肿块。这些肿块会导致颅内压不断升高,如果不及时清理,病情会迅速恶化,最终有可...
- 李用
- 多模态MRI在乳腺非肿块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on-mass-like enhancement,NMLE)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恶性NMLE患者,计为恶性组;另选同时期60例良性NMLE患者作为对照,计为良性组(后经手术病理确认)。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多模态MRI诊断,对比分析相关参数。结果恶性NMLE患者小叶节段样多于良性患者(P<0.05),病灶内部簇集样强化率高于良性NMLE(P<0.05);两组患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存在差异(P<0.05),Ⅲ型TIC为恶性患者的可能性更高,恶性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低于良性NMLE患者(P<0.05);体素内不相关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分析显示恶性NMLE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高于良性患者(P<0.05),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K^(trans)、K_(ep)是NMLE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NMLE病理诊断方程式:Log=-5.884-(0.712ADC值)+(1.023K_(ep))+(0.809K_(e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显示,Hosemer-Lemeshow检验此模型对NMLE恶性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4%、88.33%。结论恶性NMLE患者的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TIC类型均与良性NMLE患者存在一定差异,Ⅲ型TIC类型是判断NMLE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DC值≤1.225 mm^(2)/s、K^(trans)>0.0831 min、K_(ep)>0.6309 min时,患者为恶性NMLE的可能性更高,多模态MRI有助于提高NMLE的临床诊断率。
- 王宝锋马彦高李义曾宪强王荣勤杜新峰
- 关键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联合二维合成乳腺X线图像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联合二维合成乳腺X线图像(2DSM)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乳腺肿块就诊的104例女性患者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和DBT检查资料,对FFDM、2DSM、2DSM+DBT、FFDM+DBT 4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进行分析,2位医师对FFDM与2DSM在乳腺肿块性病变检出率、乳腺腺体类型及肿块是否伴钙化的诊断行一致性检验。记录FFDM和DBT检查单体位单次曝光的平均腺体剂量(AGD)。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4种方法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ROC曲线。结果:104例共发现肿块108枚,其中良性66枚,恶性42枚。单体位乳腺DBT的AGD与FFDM相近,其中乳腺内外侧斜位DBT的AGD较FFDM稍高,在致密性乳腺中更明显。2位医师判断FFDM与2DSM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检出率、乳腺腺体类型,以及肿块伴钙化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DSM与FFDM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相当(AUC=0.741,0.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SM+DBT与FFDM+DBT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SM+DBT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FFD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M与FFDM对乳腺内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相当,在相近的辐射剂量下,一次DBT检查可同时获得2DSM+DBT图像,且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 郭秋高继东丁捷任振东任克
-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乳腺疾病
- 不同方法测量扩散峰度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DWI参数诊断乳腺肿块性病变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扩散峰度成像(DK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DWI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9例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62个病变)。MR检查包括动态增强MRI、IVIM DWI和DKI。分别于动态增强MRI强化最明显处设置ROI,测量其标准扩散系数(ADC_(stand))、慢速扩散系数(ADC_(slow))、平均峰度值(mean kurtosis, MK)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MD);于病灶实性部分最大层面沿病变边缘勾画ROI,测量病灶整体的ADC_(stand)-max、ADC_(slow)-max、ADC_(fast)-max、MK-max、MD-max,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比较AUC。结果 62个病变中,良性36个,恶性26个。良恶性病变间ADC_(stand)、ADC_(stand)-max、ADC_(slow)、ADC_(slow)-max、MK、MK-max、MD、MD-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DC_(slow)联合MK的AUC最大(0.915),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4.6%。ADC_(stand)与ADC_(stand)-max(Z=1.465,P=0.143)、ADC_(slow)与ADC_(slow)-max(Z=1.013,P=0.311)、MK与MK-max(Z=1.021,P=0.307)、MD与MD-max(Z=1.428,P=0.153)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DKI和IVIM DWI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测量方法之间鉴别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 司丽芳刘小娟杨开颜马怡尘王丽蒋涛
- 关键词:乳腺肿瘤扩散磁共振成像
- 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性病变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病变的MRI影像学特点,判断病变良、恶性,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钼靶检查诊断为非肿块性病变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58例,观察分析其MRI中的病灶形态、弥散加权及增强特点、时间-曲线等。结果58例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病变的患者中,BI—RADS4-5类13例,其中7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均有伴随征象,如钙化(集群分布钙化、段样分布钙化)、局部的结构扭曲、相邻皮肤增厚以及乳头内陷,6例单纯非肿决病变中3例为良性病变;BI—RADS2-3类25例,其中10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BI—RADS0类20例,需要进一步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病理符合率为43.10%。58例行MRI结果显示,BI—RADS4-5类31例,2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BI—RADS2-3类27例,病理证实3例为恶性病变;MRI病理符合率为84.95%。结论对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性的病变,乳腺MRI通过对其病变形态、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对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 苏慧
- 关键词:乳腺钼靶恶性核磁共振成像
- 基于BI-RADS分类多参数乳腺MRI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评价乳腺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各观察指标对肿块性乳腺病变的阳性预测价值(PPV)及诊断效能;探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征象、功能磁共振成像(DWI-ADC)值联合应用对该类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乳腺肿块性病变,计算BI-RADS分类各指标的PPV,并分析MRI常规检查(形态、边界、边缘及内部强化方式)、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和DWI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得出PPV和Kappa值。结果194例肿块性病变中,BI-RADS 3~5类PPV分别为0.114、0.286、0.904;依据MRI BI-RADS词汇形态学描述,形态不规则PPV为0.780,边缘不规则/毛刺PPV为0.849,边缘强化PPV为0.889;TIC平台型和流出型PPV分别为0.613和0.833;ADC值≤1.18×10^(-3) mm^2/s PPV高达0.901。形状、病灶强化方式与病理结果吻合度较弱kappa值分别为0.410和0.386,边界与病理结果吻合度检验水平一般kappa值0.570。TIC曲线及ADC值与病理结果吻合度检验水平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8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DC值、边缘及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较准确(OR=01.041,3.156和2.217),ADC值≤1.18×10^(-3) mm^2/s、边缘毛刺征、TICⅡ型和Ⅲ型为MRI诊断恶性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危险因素(OR=01.041,3.156和2.217)。结论运用BI-RADS词汇中的标准术语对乳腺MRI中肿块性病变特点进行严谨评估,对预测肿块性病变的恶性可能性有很大作用。边缘、TIC曲线及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柏玉涵李玉萍彭红芬蒋玮丽张东友
- 关键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乳腺肿瘤弥散加权
- 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灌注结果与病理对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当前医学影像学正在从传统的以大体病理解剖为基础的单纯的形态学检查向着能够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的形态学结合功能、代谢及分子影像学方向发展。CT灌注成像作为功能影像学的一种,在肺内结节或肿块的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的临床价值。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评价病灶内部血流情况的检查手段,它不仅可以提供病变形态学方面的信息,还可以提供病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病变疗效的判断及预后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揭广廉罗泽斌
- 关键词:CT灌注病理
-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DCE-MRI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生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性病变38例,术前接受了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38例病变,恶性25例,环形强化或边缘强18例,占72%;64%(16/25)边缘见毛刺,28%(7/25)形态不规则;早期增强率为(89.5±26.7)%;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2%(18/25)为流出型,24%(6/25)为平台型。良性13例,38.5%(5/13)见分叶,46.2%(6/13)光滑;早期增强率为(51.5±22.3)%,76.9%(10/13)为流入型,15.4%(2/13)为平台型;良恶性病变增强形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三者对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23/25)、84.6%(11/13);88%(22/25)、53.8%(7/13);96%(24/25)、76.9%(10/13)。结论:环形或边缘强化、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边缘光滑和单相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良性;早期增强率诊断的特异性较差。
- 高峥嵘荆彦平骆宾张俊徐新峰李景刚郭影张焱程敬亮
-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余强

- 作品数:133被引量:5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 CT CT表现 磁共振
- 张静

- 作品数:2,384被引量:13,949H指数:3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儿童 护理 微波辐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李恒国

- 作品数:175被引量:5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X线计算机 CT分析
- 石慧敏

- 作品数:22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恶性肿瘤 头颈部肿块 CT诊断 CT灌注 CT表现
- 蔡幼铨

- 作品数:181被引量:1,84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MR 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