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4篇“ 胃溃疡模型“的相关文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慢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将冰乙酸溶液于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到壁肌层近黏膜下层构建慢性胃溃疡模型,随后在小鼠尾静脉上注射伊文思蓝,观察穴位敏化点的体表分布规律;HE染色法观察部组织在造模前后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体表痛敏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痛觉阈值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穴位敏化后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皮肤中的CGRP表达。结果通过向小鼠部注射冰乙酸可诱导其形成符合胃溃疡典型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照组EB渗出点较少,模型组EB渗出点分散于脊髓T_(1)~T_(13)节段支配区域,其中以T_(9)~_(T11)区域最为集中,且其伊文思蓝渗出点压痛阈较造模前显著降低(P<0.01)。穴位敏化后模型组的脊髓、DRG和皮肤中的CGRP蛋白和荧光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冰乙酸诱导小鼠形成胃溃疡后,其部组织病变所对应的体表敏化区、相应的脊髓T9~T11节段和DRG神经元中CGRP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外周和中枢痛觉敏化,使体表局部出现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介导穴位敏化的原因。
杨雪郑璇袁伟吴宇蔚刁志君薛思梦乔海法
关键词:胃溃疡痛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小鼠
两种电凝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热损伤及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 通过给大鼠灌注无水乙醇诱发胃溃疡出血模型后,观察柔和电凝与普通电凝对大鼠胃溃疡组织的热损伤程度及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50只SD大鼠,均达到SPF级标准,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组(n=5)、模型组(n=5)、实验组(n=40),后者再分为柔和电凝组(n=20)和普通电凝组(n=20)。用无水乙醇诱发大鼠胃溃疡出血后,实验组大鼠分别用柔和电凝和普通电凝对大鼠的胃溃疡面进行3 s、5 s、8 s电凝后,沿溃疡面周围1 cm切除溃疡及部分正常壁组织,用4%甲醛将组织固定后,经包埋及切片和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溃疡周围热损伤程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予以无水乙醇灌观察胃溃疡造模是否成功,空白组未予特殊处理。结果 大鼠胃溃疡组织热损伤程度普通电凝大于柔和电凝,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电凝治疗后大鼠病理切片见大鼠组织凝固后形成大量焦痂,周围组织损伤程度重,焦痂脱落后容易导致再出血、甚至穿孔。而柔和电凝治疗后组织周围不形成焦痂,周围组织损伤轻。结论 普通电凝止血后对胃溃疡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重,而柔和电凝对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轻,止血疗效好,避免了术后再出血。
段惠春蒲华云周鑫祝杰施竹君马莉张丽华李佳悦
关键词:胃溃疡出血热损伤
一种对寒邪客胃溃疡模型大鼠的构建方法及苗药良姜疡胶囊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胃溃疡研究领域的一种对寒邪客胃溃疡模型大鼠的构建方法及苗药良姜疡胶囊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冰乙酸浆膜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S2:ELISA法检测,通过ELISA法检测测定大鼠血清表皮...
肖欢智刘誉华王飞蒲翔颜勤张瑜王敏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电针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黏膜的保护作用及转录组学分析分子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空白组(n=8)、电针组(n=8)。电针组予以电针针刺内关和足三里治疗,每日30 min。空白组常规喂养,无任何处置。模型组同期进行异氟烷麻醉干预。采用束缚-水浸应激法在干预结束后建立动物模型。取组织并测量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指数,HE染色法观察黏膜形态学改变,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组织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GO功能分类以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预电针针刺后,胃溃疡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高通量测序结果的GO富集分析表明胃溃疡的产生和预电针对胃溃疡的治疗过程中,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的多个方面,同时也表明胃溃疡的形成与电针对其的治疗是多组分、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KEGG富集结果表明,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在胃溃疡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胃溃疡形成及预电针针刺缓解胃溃疡大鼠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电针对胃溃疡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潘婷王海丽李雪峰陈春海陈新华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胃黏膜损伤电针转录组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精灸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通过观察精灸经穴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一般行为学、黏膜损伤指数、组织病理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研究精灸促进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黏膜损伤修复的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
裴梦然
关键词:胃黏膜损伤应激性胃溃疡肠道菌群
两种电凝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热损伤及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
2022年
本实验通过给大鼠灌注无水乙醇诱发胃溃疡出血模型后,观察柔和电凝与普通电凝对大鼠胃溃疡组织的热损伤程度及止血效果,指导胃溃疡出血的内镜下治疗中合理选择电凝模式。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组(n=5)、模型组(n=5)、实验组(n=40),后者再分柔和电凝组(n=20)与普通电凝组(n=20)。用无水乙醇诱发大鼠胃溃疡出血后,实验组大鼠分别用柔和电凝与普通电凝对大鼠的胃溃疡面进行3秒、5秒、8秒,电凝后沿溃疡面周围1cm切除溃疡及部分正常壁组织,用4%甲醛将组织固定后,经包埋及切片和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溃疡周围热损伤程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予以无水乙醇灌观察胃溃疡造模是否成功,空白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结果:大鼠胃溃疡组织热损伤程度普通电凝大于柔和电凝,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普通电凝止血后对胃溃疡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重,而柔和电凝对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轻,止血疗效好,避免了术后再出血。
段惠春蒲华云周鑫祝杰施竹君
关键词:胃溃疡出血热损伤
针刺与悬灸不同干预方式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TRPV1、ASIC3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与悬灸两种不同干预方式治疗胃溃疡组织ASIC3、TRPV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阐明针灸两种不同干预方式治疗胃溃疡可能的启动途径。方法选用2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40±20 g),按体重编号,随机选取7只大...
刘家天
关键词:胃溃疡TRPV1炎症因子
高稳定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对胃溃疡模型小鼠的保护与治疗作用研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蛋白,能特异性清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超氧化物。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学价值,SOD在食品添加、农业生产、化妆品、...
邢璐
关键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改造胃溃疡
左金果胶胶囊的处方优化及其对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优化左金果胶胶囊的处方,制备对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的现代左金果胶胶囊剂。方法:以果胶、可溶性淀粉、糊精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胶囊剂中颗粒的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左金果胶胶囊的处方。以左金提取物浸膏粉末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填充法制备左金果胶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金果胶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采用转篮法考察该胶囊剂在0.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通过灌75%乙醇复制胃溃疡大鼠模型,以胃溃疡指数、胃溃疡抑制率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为指标,初步考察左金果胶胶囊(剂量分别为54、108、216mg/kg)的胃溃疡保护作用。结果:左金果胶胶囊的最优处方为果胶含量45%、可溶性淀粉含量12%、糊精含量27%、木糖醇含量1%。体外释放结果表明,1 h时左金果胶胶囊中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分别释放了53.76%、54.82%,二者均在8 h左右释放完全,且均符合零级释放行为。不同剂量左金果胶胶囊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胃溃疡模型大鼠组织的溃疡损伤,显著降低其胃溃疡指数(P<0.01),显著升高其胃溃疡抑制率和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P<0.01)。结论:成功制得对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缓释效应的左金果胶胶囊。
杨贵前刘文陶玲沈祥春宋朔尧张环李和蓉王守莉石惠云
关键词:胃溃疡正交实验
电针合募配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泌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1)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证明电针合募配穴可以有效预防胃溃疡的发生。(2)筛选电针干预后受到显著调控的蛋白质通路及差异表达蛋白。(3)研究电针干预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酸分泌相关蛋白质的影响,为胃溃疡生物学机制探索和临床针刺治疗胃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1、中脘-足三里配伍组S2(简称"合募配穴组")、模型组S3各10只。S1组不做处理,S2组呼吸麻醉状态下选取"足三里""中脘"进行针刺干预,1次/d,20min,共7d;S3组每日呼吸麻醉20min;S2组和S3组禁食24h后进行束缚-水浸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HE染色观察,运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组织各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情况,筛选差异通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生长抑素(SS)、泌素(GAS)的含量及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见,S3组织黏膜损伤严重,S2组织黏膜形态相对良好。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合募配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酸分泌通路有显著调控作用。ELISA结果显示:与S1组相比,S2组血清SS含量明显下降(P<0.05),S3组血清中SS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1组相比,S2组血清GAS含量明显升高(P<0.01),S3组血清中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是S2组血清中GAS含量低于S3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1组相比,S2组血清SS表达明显减少,S3组血清中SS表达显著减少;与S1组相比,S2组大鼠血清GAS表达明显增加,S3组血清中GAS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电针合募配穴可以有效预防胃溃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酸分泌通路中SS和GAS的表达,来达到预防胃溃疡的目的。
王璐瑶邓文艳周丹王富春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胃溃疡胃泌素生长抑素

相关作者

杜锦辉
作品数:65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散 胃溃疡 中医药 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模型
郑洪新
作品数:311被引量:2,857H指数:2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补肾中药 肾藏精 补肾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蒋宁
作品数:58被引量:389H指数:13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胃溃疡 化疗性 拆方 骨质疏松症 模型大鼠
董秋梅
作品数:155被引量:4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蒙药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药
才丽平
作品数:59被引量:404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胃溃疡 哮喘豚鼠 P物质 胃溃疡模型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