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篇“ 胃黏膜损害“的相关文章
老年“双抗”患者的胃黏膜损害及其保护策略被引量:4
2018年
由于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简称"双抗")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双抗"引起的胃黏膜损害成为常见的临床问题,"双抗"患者的胃黏膜保护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热点。老年人胃黏膜屏障退化,其所承受的损伤或侵袭因素更多、更重,故"双抗"导致的胃黏膜损害也更常见、危害更大,其胃黏膜保护策略也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本文就上述内容作简要综述。
张倩倩郑松柏
关键词:胃黏膜屏障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
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Occludin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中.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糜烂或溃疡患者(其中糜烂45例、溃疡25例)及15例正常对照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切片,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例切片测量50个细胞间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Occludin呈正常连续的细胞膜表达;糜烂组10例正常表达,35例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主要为细胞膜不完整表达、细胞质表达及表达缺失;25例溃疡均表达异常。糜烂组和溃疡组Occludin异常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糜烂组和溃疡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组和溃疡组平均细胞间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糜烂组和溃疡组对比(P>0.05。结论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胃黏膜上皮Occludin分布异常、数量减少、细胞间隙增宽,影响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导致胃黏膜损害
孙沂赵燕杨斌
关键词:OCCLUDIN阿司匹林胃黏膜损害细胞间隙
非甾体类药物致急性胃黏膜损害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析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的急性胃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急性胃黏膜损害患者70例,按照患者前10天是否服用了非甾体类药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为服用了非甾体的药物,对照组为未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与穿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腹部疼痛与不适的症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而复合型溃疡的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甾体类药物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害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加强对疾病特点的认识,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发生率,降低疾病的风险。
李红艳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害非甾体类药物
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保护作用的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7例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壹丽安组46例和埃索美拉唑组51例。其中壹丽安组采用10 mg/(次·d)艾普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采用40 mg/(次·d)埃索美拉唑治疗。用药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别应用艾普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后,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1%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壹丽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埃索美拉唑组的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服用艾普拉唑具有较好的保护胃黏膜损害作用。
邓锦伟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胃黏膜损害
常规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常规应用抑酸药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3-06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抑酸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重度颅脑损伤基础治疗,抑酸组加用抑酸药物静脉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液pH值和红细胞数量、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和大便潜血阳性以及治疗前后血泌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抑酸组液平均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液红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酸组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及大便潜血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3.3%,对照组分别为50.0%、36.7%,抑酸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4d后抑酸组患者血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常规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可明显降低胃黏膜损害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徐晓峰惠东伟曹龙兴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抑酸药物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静滴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静滴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降颅内压、调节水电解质、营养支持等常规西医基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静滴。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液p H值及液红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液p H值及液红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液p H值及液红细胞数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治疗后液p H值及液红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静滴能有效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的应激性胃黏膜损害,降低患者液p H值及液红细胞数,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姜宗臣国泉薄克义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规格30mg/支;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规格40mg/支。结果共有48例受试者成功入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4235和0.3896,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值得广泛推广。
艾德华田淑艳唐立峰
关键词:兰索拉唑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损害出血
右美托咪定或(和)舒芬太尼预处理对浸水束缚应激大鼠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或(和)舒芬太尼(SUF)预处理对浸水束缚应激(WIRS)大鼠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6)、WIRS对照组(WC组,n=6)、DEX预处理组(DP组,n=6)、SUF预处理组(SP组,n=6)、DEX复合SUF预处理组(DSP组,n=6)。DP组:腹腔注射7.5μg/kg10min后进行WIRS;SP组:腹腔注射10μg/kg2min后进行WIRS;DSP组:腹腔注射7.5μg/kg DEX8min后再注射SUF10μg/kg,2min后进行WIRS;以等容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10min进行WIRS作为WC组。所有实验大鼠于WIRS6h后给予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剖腹取出全后先进行液pH测定、胃黏膜损伤指数(GI)评定,然后按要求留取胃黏膜组织标本以检测胃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和病理学检查。结果:DEX预处理后,MDA、MPO升高幅度都较WC组明显降低,pH、SOD下降幅度明显减少,GI和胃黏膜损伤病理改变较WC组减轻(P﹤0.05),但NOS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DSP组SOD、MDA、GI、pH、MPO、NOS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预处理可有效减轻WIRS诱发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控制伤害性应激反应、降低氧化应激、降低酸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但并没有使舒芬太尼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增强。
曹明屠伟峰刘晓燕郄文斌
关键词:溃疡舒芬太尼
黄连解毒汤拮抗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黏膜损害的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拮抗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黏膜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梗塞组、西咪替丁组、HJD高剂量(10.78g/kg)组、HJD低剂量(5.39g/kg)组,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每日1次连续灌4天后处死大鼠,分离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梗塞大鼠的胃黏膜结构出现明显的组织破坏,HJD与西米替丁均能减轻上述组织破坏,且HJD的疗效优于西米替丁(P<0.05或P<0.01)。结论 HJD能够部分拮抗急性脑梗塞导致的胃黏膜损害
杨秀丽吴天慧唐晓晓王尚书唐明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脑梗塞胃黏膜电镜
不同针灸方法逆转环磷酰胺致大鼠胃黏膜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运用不同针灸方法干预环磷酰胺损害大鼠,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环磷酰胺损害大鼠胃黏膜保护的不同效应,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8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6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方法造化学治疗后胃黏膜损伤模型,分别以针灸、艾灸、温针灸干预,比较干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各组大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温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升高(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胃黏膜厚度增加(P<0.01)。结论温针灸可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内源性表达,逆转环磷酰胺致大鼠胃黏膜损害
王晓颖盛强索玉平闫丽萍
关键词:针灸疗法表皮生长因子

相关作者

胡伏莲
作品数:367被引量:6,505H指数:4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四联疗法 HP
覃进
作品数:11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柳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应激性溃疡出血 化瘀止血 糊剂 中药糊剂 胃肠功能障碍
赖跃进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应激性溃疡出血 化瘀止血 糊剂 骨质疏松症 用药规律
章士刚
作品数:25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电视胸腔镜 全胸腔镜 中药糊剂 应激性溃疡出血 肺癌
黄柏文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柳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应激性溃疡出血 化瘀止血 糊剂 中药糊剂 胃肠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