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9篇“ 胆管梗阻“的相关文章
-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小肠造瘘治疗恶性胆管梗阻:1例报道
- 2024年
- 针对完全无法切除的肝胆管恶性肿瘤,传统的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可有效减黄,但长期的胆汁外流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进而导致营养状况低下,而且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口服胆汁去改善这一状况,因此,需要探索一种能够有效减黄且解决长期胆汁外流的治疗方法。笔者团队采用PTCD联合小肠造瘘治疗恶性胆管梗阻,以重建肝肠循环,现将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操作流程报道如下。
- 何滔邓书祥李嘉鑫
- 关键词:恶性胆管梗阻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空肠造瘘胆汁回输
- 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高度怀疑为胆管梗阻患者119例,入院后均接受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结果: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在定位诊断、良恶性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定位准确率、良恶性定性诊断与病理学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胆管梗阻为自变量(非胆管梗阻=0,胆管梗阻=1),以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MRCP诊断以及联合诊断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胆管梗阻的曲线下面积(0.961,95%CI:0.763~0.985)高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5%、96.67%(P<0.05)。结论:256层螺旋CT重组技术与MRCP均能够实现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在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赵雪高洁张萍
- 关键词:胆管梗阻256层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 段惠潇于双颖席海旭李建辉郝欣花海洋李常洲齐静
-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管梗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炎
- 介入治疗:胆管梗阻的利器
- 2023年
- 胆管梗阻是指因胆管腔内病变或管壁浸润压迫,使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胆管所致的胆管梗阻性病变。胆管梗阻的发生直接影响胆汁排泄,引起胆汁淤积和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使肝功能持续恶化,增加胆道感染、低蛋白血症和消化功能障碍等发生风险,严重者甚至发生肝衰竭或肾衰竭。
- 周传国
- 关键词:消化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胆管梗阻胆汁排泄胆道感染低蛋白血症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皮经肝胆管不同引流方式治疗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疗效对比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使用经皮肝胆管不同引流方式对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参照与试验两组(n=50),分别给予胆管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双支架植入内引流两种引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参照组(80.0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过手术引流治疗前3 d和术后7 d,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的肝功能的组间比较均显示出均衡性特征(P>0.05);经过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均处于低于接受手术之前的水平,且试验组接受手术治疗后14d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数值较参照组低,组间比较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处在低于参照组的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PTCD应用于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治疗当中可发挥出较好效果,双支架或多支架的胆管内引流较单支架对侧外引流的效果要好,能够有效改善肝脏功能,恢复胆汁的循环,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李宛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不同路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及置管引流术治疗中低位胆管梗阻的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路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及置管引流术治疗中低位胆管梗阻的疗效比较。方法 搜集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及置管引流术治疗中低位胆管梗阻的424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的穿刺路径分为剑突下肝左叶入路组(A组,224例)和右侧肋间肝右叶入路组(B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天及术后1周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胆管出血发生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腹腔积液自引流管周围漏出情况,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42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其中A组224例,B组200例,A组与B组相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管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1周总胆红素下降速率、直接胆红素下降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速率、γ-谷氨酰转肽酶手术后3天及1周下降速率A组显著快于B组(P<0.05)。腹腔积液自引流管周围漏出情况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患者生存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在治疗中低位胆管梗阻的黄疸患者中,经皮左肝穿刺路径的患者临床疗效要优于经皮右肝穿刺路径。
- 杨耀博颜昭勇焦阳肖亮陈思攀
- 关键词:胆管梗阻穿刺路径支架置入
-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价值。方法选择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73例,均开展MRCP检查,仔细观察良恶性患者的MRCP图像,并统计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绘制ROC曲线图,分析MRCP的诊断价值。结果经MRCP检查发现,良性胆管炎的图像上显示胆总管中上段呈现均匀对称的扩张,且边缘光滑,下段呈现移行性逐渐狭窄;胆管结石图像上显示低信号,周边存在高信号胆汁。恶性胆管癌显示胆总管管腔均匀扩张,胆总管梗阻位置的管壁边缘不规则,管腔狭窄不均匀或者截断;转移淋巴结压迫是胃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胆总管造成压迫,管腔不规则狭窄或者截断,近端胆管扩张;胰头癌显示梗阻近端截断,胰头以上胆总管与胰管扩张,呈现双管征;壶腹癌显示十二指肠中局限性充盈缺损,胆总管下端呈现乳头状肿块,胆管扩张,梗阻近端截断。MRCP共检出64例,符合率87.67%,包含胆管炎21例,胆管结石31例,胆管癌5例,转移淋巴结压迫2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2例。经ROC分析,MRCP与病理检验的面积差异是0.083,标准误差是0.045,95%置信区间0.005~0.172,(P>0.05)。结论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诊断价值较高,可对良恶性进行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谢振辉
- 关键词:肝外胆管梗阻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良恶性
- 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5例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45例单纯胆管梗阻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纯胆管梗阻患者相比,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中男性占比更高(91.11%vs.46.67%;χ^(2)=20.737,P<0.01)、农村病例占比更高(62.22%vs.22.22%;χ^(2)=14.757,P<0.01),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45例,占100%)和腹痛(40例,占8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10.717,95%可信区间(CI):(2.571,44.662)]和有饮酒史[OR=4.474,95%CI:(1.019,19.642)]是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0.128,95%CI:(0.038,0.435)]为保护因素。实验室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较单纯胆管梗阻患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66、-3.454和-3.821,P均<0.05)。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胆管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结论胆管梗阻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 方文娟李响姜旭段珊珊丁健左丽娇张雪丽张晓丽韩甦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胆管梗阻
- 经皮胆管腔内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胆管梗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被引量:2
- 2022年
- 胆管腔内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B-RFA)是一种治疗恶性胆管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的新方法,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应用于胆管癌、胰头癌、转移性淋巴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MBO。因其具有微创及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在MBO初治中联合支架植入或支架植入后狭窄/阻塞支架再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下,组织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与体会的基础上,针对EB-RFA治疗MBO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达成统一意见,制定本共识,以期指导国内同行更好地应用EB-RFA治疗MBO。
- 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李家平
- 关键词:胆道射频消融
- 胆管刷检细胞学及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恶性胆管梗阻早期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胆管刷检细胞学、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恶性胆管梗阻早期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对89例胆管梗阻患者进行胆管刷检、K-Ras基因突变检测,以病理学及随访结局为金标准,对2种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胆管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胆管刷检细胞学诊断恶性胆管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2.6%(30/57)、96.9%(31/32)、68.5%(61/89),K-Ras基因突变的诊断结果分别为60.8%(31/51)、100%(32/32)、75.9%(63/83),而两者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提高至72.5%(37/51),准确率可提高至81.9%(68/83),与胆管刷检细胞学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刷检细胞学与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有助于恶性胆管梗阻的早期定性诊断。
- 许颖颖王倩倩秦耿房龙
- 关键词:恶性胆管梗阻K-RAS基因突变灵敏度
相关作者
- 胡冰

- 作品数:171被引量:1,175H指数:1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内镜逆行
- 龚彪

- 作品数:154被引量:94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胆管癌 胆胰疾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汪涛

- 作品数:198被引量:80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胆道镜 超声引导 恶性梗阻性黄疸 穿刺引流 胰周脓肿
- 李兆申

- 作品数:2,269被引量:18,677H指数:5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内镜 幽门螺杆菌
- 翟仁友

- 作品数:279被引量:2,201H指数:2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肺栓塞 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