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篇“ 脊髓半横断“的相关文章
一种动物脊髓横断损伤造模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医学研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动物脊髓横断损伤造模器,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一侧的定位针,所述支架的上端开设有贯穿其内部的通槽,所述定位针活动插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定位针的调节机构,...
马阳光胡学昱王哲施翌丁坦吴挺宇杨永永刘义周洁王唯李金州
美洲大蠊研粉干预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缝合;生理盐水组与美洲大蠊组均建立左侧脊髓横断损伤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与美洲大蠊研粉,连续给药14 d。术后6 h及1,3,7,14 d行BBB评分,观察后肢运动功能的情况;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横断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术后6 h及1,3,7,14 d的BBB评分均降低(P<0.05);美洲大蠊组术后7,14 d的BBB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Beclin-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生理盐水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美洲大蠊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④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研粉能够改善脊髓横断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机制可能是美洲大蠊研粉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加了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周邦瑜李杰阮玉山耿福能李绍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半横断损伤自噬BECLIN-1
美洲大蠊研粉促进脊髓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研粉干预的脊髓横断损伤(h 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h 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流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实验分组:(1)第一部分:50只雌性SD...
周邦瑜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元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区域自噬分子Beclin-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脊髓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Beclin-1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七叶皂苷钠改善脊髓横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选取89只成年雌性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A组)9只,只切开椎板;生理盐水组...
刘其兴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神经功能恢复自噬BECLIN-1
文献传递
改良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损伤更小、存活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改良的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常规脊髓横断模型组和改良脊髓横断模型组,分别采用常规和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1周和2周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学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结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脊髓后正中线定位以及二次手术显露脊髓的成功率等主要参数,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改良脊髓横断模型组较常规脊髓横断模型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BBB运动功能学评分更优,术中脊髓后正中线定位更准确,二次手术显露脊髓的成功率更高。在改良的脊髓横断模型基础上,成功建立了脊髓瘢痕组织移植模型,成功率可达70%以上。结论改良的脊髓横断模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运动功能学评分、术中脊髓后正中线定位及二次手术显露脊髓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更适用于脊髓损伤研究,尤其是非急性期脊髓损伤研究。
孙德日胡慧媛朱悦
关键词:脊髓损伤大鼠模型
脊髓横断损伤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2017年
背景:研究证明,神经系统显著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神经不同层面、不同成分对骨痂影响各不相同。目的:制备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的大鼠模型,观察神经完整性不同的骨折,愈合时骨痂量的不同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其对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分2组,制备单纯骨折模型及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模型,切断右脊髓。于术后14,28 d分批取材,取胫骨,称量湿质量,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变化,q PCR SYBR GREEN法检测骨折断端骨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胫骨湿质量大于患侧(P<0.05),均大于单纯骨折组(P<0.05);(2)X射线显示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对侧骨痂最大,患侧次之,单纯骨折骨痂最小;(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28 d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细胞排列紊乱;患侧纤维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较规则;单纯骨折,骨性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规则。(4)q PCR SYBR GREEN法结果显示,单纯骨折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较脊髓横断损伤并骨折组高(P<0.05);(5)结果提示,完整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须因素。
陈齐勇林煜梁硅清刘伯龄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神经损伤胫骨骨折骨痂
NSCs与PLGA复合体移植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背景:  目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是目前临床工作种难以攻克的难题。而生物细胞学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目的:  研究乳鼠脑组织源神...
周权明
关键词:脊髓半横断损伤
大鼠脊髓横断伤联合架桥模型制作及评估
2016年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横断伤联合架桥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然后取大鼠前肢正中神经,并于横断伤两端行正中神经架桥术。术后4周,左心室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FAP、RECA、NF-200;另一部分动物行单宁酸-氯化铁灌注;观察移植物内有无血管、血管内有无血流、血管与周边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外周神经架桥后4周,移植正中神经贴合于脊髓背侧1/2。移植神经内有RECA阳性的血管存在,而且有血流可以到达移植物内部,且神经纤维(NF-200阳性)与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关系紧密。结论:大鼠脊髓横断伤联合正中神经架桥术后,由宿主可以向移植物内长入新生血管,血管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存活及生长。本模型为较好的外周神经移植的存活模型,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於飞薛澄施洋李军姚安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4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电针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损伤治疗组(D组)。A,C两组不进行电针治疗,B,D两组进行电针治疗。所有组大鼠于术后1,3,7,14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斜板试验评定和测试大鼠后肢功能。14d后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所有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B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较A,B两组BBB评分明显减少,斜板角度明显降低,SEP和SEP的潜伏期延长,峰-峰值减小。1d时,BBB行为学评分和斜板试验A,B两组高于C,D组,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d时,A,B组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大于C,D两组;7d时,A,B两组结果趋于稳定,好于C,D两组;14d时,C,D两组结果明显变好,D组实验结果优于C组,且两组实验结果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恢复。
赵京杰纪萌方震刘玉秋刘士伟郭清清赵颖刘倩倩王晓萃吴金生
关键词:脊髓半横断损伤电针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对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移植对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SD大鼠BMSCs行CM-DiI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BMSCs移植组、bFGF+BMSCs移植组,每组各20只。建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移植组采用明胶海绵和细胞悬液填充。分别于术后3、7、14、21 d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区CM-DiI、GFAP和GAP-43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FGF+BMSCs移植组和BMSCs移植组大鼠的左后肢运动功能较损伤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移植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GAP-43的表达量极少,BMSCs移植组则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bFGF+BMSCs移植组术后早期GFAP高表达,BMSCs移植组次之,损伤组最少,但14d后,GFAP表达刚好相反。结论:bFGF+BMSCs移植较BMSCs移植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
李东印张晔刘晓梅郑辉陈尚夏春林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关作者

王廷华
作品数:547被引量:1,08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 脊髓损伤 BDNF 免疫组织化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周雪
作品数:106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研究主题:背根节 备用背根节 脊髓 嗅鞘细胞 猫脊髓
章为
作品数:66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脊髓 背根节 半横断损伤 大鼠脊髓 备用背根节
赵秀军
作品数:46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何首乌饮 P19细胞 睾丸组织 睾酮 脊髓半横断
朱振东
作品数:37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嗅鞘细胞 嗅鞘细胞移植 教学改革 半横断损伤 久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