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20 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的相关文章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 下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切开子宫 肌层直到肌瘤 的假包膜,剔除 肌瘤 ,缝合子宫 切口,最后取出肌瘤 。结果:32例手术 全部成功,无手术 并发症。手术 时间(80±36)min,出血量(90±32)ml。结论:腹腔镜 下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术 者必须具备腹腔镜 下娴熟的缝合技术 。 赵宏辉 柴玉雪 韩秋丽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 对比传统3~4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抽样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行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患者共100例,根据手术 方案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3~4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观察组50例则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 期临床指标、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 后切口美观性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 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 后即刻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更低,术 后切口美观性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与传统多孔术 式相比可有效缩短术 后住院时间,缓解早期疼痛症状,并有助于提高手术 切口美观性。 赵伟丹 郭秋芬 王静 王荣俊关键词: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疗效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子宫 肌瘤 的临床效果分析2025年 子宫 肌瘤 治疗时,为了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探究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的操作步骤、实施价值。方法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筛选程序后,确定了参考对象64例,且上述患者均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院,被临床上确诊为“子宫 肌瘤 ”;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科学性,我们将64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方法 以电脑随机法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凸显不同模式差异,临床上将传统开腹手术 用于对照组,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用于实验组,每组各有32例子宫 肌瘤 患者,比较效果。结果 (1)预后恢复时间对比,实验组更短,P<0.05;(2)卵巢功能(E2、FSH、LH指标)相较,实验组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3)手术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实验组高,P<0.05;(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P<0.05。结论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在临床治疗阶段效果更佳,具体益处表现在:缩短患者预后恢复时间,改善卵巢功能方面,与此同时,上述治疗技术 还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在并发症方面的预防作用比较明显,能够降低发生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郑玲珑关键词: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并发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子宫 肌瘤 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子宫 肌瘤 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在本院接受子宫 肌瘤 手术 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 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 手术 组(A组)40例、开腹手术 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 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 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和术 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SH和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月B组的FSH和E2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月两组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 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较开腹手术 在改善卵巢功能和术 后生理、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腹腔镜 手术 可作为子宫 肌瘤 治疗的优选方式之一。 杨青 万会敏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疗效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对子宫 肌瘤 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2025年 探讨子宫 肌瘤 患者在接受腹腔镜 肌瘤 摘除术 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行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后感染出现几率。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了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确诊为子宫 肌瘤 的100名子宫 肌瘤 患者,100名子宫 肌瘤 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划分为对照组50名子宫 肌瘤 患者和实验组50名子宫 肌瘤 患者,对照组子宫 肌瘤 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开腹切瘤手术 ,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同样由50名患者组成,她们接受了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作为实验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这两组患者在手术 后相关指标上的差异,以评估两种手术 方法的效果。结果 患者术 后切口感染率共有10名子宫 肌瘤 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10%。对感染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发现15株病原菌,病原菌中最多的病菌为格兰阴性菌,占比超过了90%,实验组的CRP、TNF-α以及IL-6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子宫 肌瘤 患者。实验组在手术 时长、盆腔引流操作、术 后排气时间以及进食时间上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 后FSH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MH和E2水平则高于对照组,抗氧化指标选择了CTX,MYO,PGE2以及SP检测为后续提供了手术 后恢复相关指标,两组患者在手术 前抗氧化水平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手术 后,两组患者CTX低于手术 前,而MYO以及PGE2和SP水平却高于手术 前。但实验组手术 后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MYO、PGE2和SP的水平又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共出现两个切口感染,一名盆腔粘连患者,一名局部血肿和一名肠梗阻患者,不良发生率占比达到10%,对照组出现8例切口感染、2株盆腔粘连、3株局部血肿以及1例肠梗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 肌瘤 患者在接受腹腔镜 肌瘤 剔除 手术 以后,相对比传统开腹切除术 手术 后感染率更低,感染程度较轻,手术 后可以有效的缩短� 勾春凤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患者 卵巢储备功能 增加辅助孔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增加辅助孔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行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单孔组),67例行传统腹腔镜 手术 (多孔组)。比较两组的术 中及术 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单孔组的手术 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多孔组[(102.21±21.01)min vs (119.39±43.91)min,(4.08±1.06)d vs (5.14±1.69)d],术 后6h及12h VAS评分低于多孔组[(6.76±0.95)分vs (7.36±0.89)分,(5.27±0.97)分vs (5.82±1.01)分],切口满意度CS评分均高于多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 中出血量、术 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术 中术 后输血率、术 后第一天引流量、术 后通气时间、术 后发热、切口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安全可行,该术 式具有良好的器械操控性,降低手术 难度,缩短手术 时长,易于初学者掌握,避免旋切肌瘤 导致的肌瘤 播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祁艳燕 郭慧明 金钰铌 廖娅彤 何钧翰 邓浪萍 陈仕璞关键词:子宫肌瘤 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连续缝合及棒球式缝合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连续缝合及棒球式缝合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1例采用棒球式缝合,对照组52例采用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术 中情况及术 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 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 后体温与术 后发热例较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棒球式缝合安全可行,手术 时间短,术 后发热少,术 后恢复快。 蔡小继 吴晓杰 李汉秦关键词:子宫肌瘤 戈舍瑞林联合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子宫 肌瘤 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戈舍瑞林联合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LM)治疗子宫 肌瘤 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子宫 肌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LM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戈舍瑞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EGF、EGF、IGF-1、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周,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19.5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LM治疗子宫 肌瘤 患者可降低生长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LM治疗。 邢丽飞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戈舍瑞林 复发率 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与开腹式手术 治疗子宫 肌瘤 的效果评价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与开腹式手术 治疗子宫 肌瘤 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菏泽市单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 肌瘤 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式手术 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比较两组基本手术 指标、激素水平、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 操作时间、在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 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 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观察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治疗子宫 肌瘤 的效果优于开腹式手术 ,手术 时间短、术 中损伤小、术 后恢复快,对性激素水平影响小,安全性高。 单莉莉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组(TAP组),每组31例。PQ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QLB,每侧给予0.35%罗哌卡因20 ml。TA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4%或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麻醉前(T_(0))、阻滞时(T_(1))、手术 切皮时(T_(2))和苏醒期(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术 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术 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种类与用量,术 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PQLB组与TAP组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F=0.323,P=0.572)、心率(F=0.195,P=0.660)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术 中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Z=-0.458,P=0.647)和住院时间(Z=-1.652,P=0.099)差异均无显著性。PQLB组术 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TAP组(32.3%vs.74.2%,χ^(2)=10.949,P=0.000)。PQLB组术 后48 h内非甾体类抗炎药用量显著低于TAP组[0(0,0)mg vs.400(0,1600)mg,Z=-4.849,P=0.000],阿片类(曲马多)用量无显著差异(Z=-0.045,P=0.964)。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QLB组患者术 后12、24 h腹壁痛和内脏痛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未超过3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结论PQLB可以为腹腔镜 子宫 肌瘤 剔除 术 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对于内脏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术 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王丽薇 敦元莉 姚瑶 吴长毅 张坤 曲音音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