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篇“ 自知力恢复“的相关文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急性期有效治疗后自知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急性期有效治疗后自知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组2014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接受急性期治疗并获得临床有效的BD患者,使用自知采用自知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将患者的自知水平划分为正常组与损伤组,进行两组的比较,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自知水平有显著关联的影响因素。BD。结果:使用心境障碍问卷(MDQ)评估评估临床疗效,以MDQ<7分为临床有效标准。正常组与损伤组的MDQ得分与自杀情况问卷(QSA)得分的组间差异BD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itc模型结果显示,控制QSA得分的情况下,MDQ总分为BD患者急性期有效治疗后自知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4,95%CI:1.03-1.25)。结论:积极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病情,能够促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知恢复水平,继而为后续治疗及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奠定良好基础。
郭城伟张玲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自知力
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自知恢复程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76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自知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贝克认知自知量表(BCIS)以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得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ITAQ、BC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SQ问卷中对于积极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行为方式,促进自知恢复
张伟
关键词:认知疗法精神分裂症自知力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作用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排序的方式,单号为对照组(n=60),双号为观察组(n=60),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科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而后对两组患者自知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知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可促进其自知恢复,同时有效的改善精神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书喜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自知力
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健康教育对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蓬江区、江海区送医送药点长期接受治疗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TAQ量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ITAQ量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知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和健康教育后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同时提升患者的药物服用依从性,改善自知情况。
潘兴华吴淑华潘瑞媚郑宇婷黄惠莉谭耀江黄秋婵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促进自知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促进自知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采用自知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ITAQ和BPRS评估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ITAQ评估结果为(18.69±3.62)分、(12.97±3.94)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而BPRS评估结果为(26.91±8.36)分、(28.54±8.06)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t=10.23、6.76、15.47、13.64,均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ITAQ评估结果为(18.69±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61,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BPRS评估结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服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8周后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为65.63%,对照组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为35.94%,均显著高于人院时,且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服药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23.05、3.87、11.28,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其自知恢复和病情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季亚萍梁肖媚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
目的长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及其因素进行定量及半定量评估,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α=0.05的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为阴性症状,服药依从性、药物剂量,标准化回归系数...
彭星星陈栋旋黄雄侯华成李艳杰刘忠发梁翠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
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集体心理治疗形式自知教育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的作用。方法将精神分裂症95例随机分成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8例,自知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的研究组47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结果 BPRS量表二次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院时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形式自知教育是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的有效方法。
尹烈虎蒋瑜贺英杨兰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自知力
支持性团体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支持性团体治疗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团体治疗。采用自知与治疗态度问卷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前自知、治疗态度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观察组自知、治疗态度及社会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持性团体治疗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改善社会功能。
何香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社会功能
患者自知恢复情况在精神科护理病程记录中确切描述的体会
2010年
刘顺杰孙丽云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病程记录自知力护理过程
非药物治疗因素对精神病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
2009年
自知是指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即能否察觉或识别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体验哪些是属于病态。自知在精神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定、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控制之后,愈后是否理想,其自知恢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为此,作者就非药物治疗因素对精神病患者自知恢复的影响进行了归纳,现介绍如下。
申太芳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症状自知力

相关作者

刘芳莹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省安康医院
研究主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恢复
刘琳
作品数:101被引量:1,039H指数:18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 数据收集 健康教育
贺英
作品数:64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 军人 新兵 心理应激 心理素质
戴明华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省安康医院
研究主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恢复
韩凤珍
作品数:27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 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