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73篇“ 草乌“的相关文章
草乌炮制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24年
乌头类中药草乌是我国广泛使用的毒性药材,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等功效。草乌毒性主要表现为可引发心律失常的心肌毒性,伴有心脏血管系统异常等问题,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其毒性剧烈,乌头类药材生品不入药使用,需经炮制后入药。草乌炮制方法并无统一标准,差异表现在药材前期处理、蒸煮工艺、辅料选择等方面。本文对草乌毒性研究进展及炮制方法沿革进行归纳,为今后草乌的炮制方法等研究提供参考。
刘闯田颖颖赵新月李依林吕英楠于尚玥裴海鸾田时秋左泽平王志斌
关键词:草乌
草乌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被引量:3
2024年
草乌药用价值极高,在中医、蒙医等领域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但因其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较为接近,治疗窗狭窄,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全方位建立草乌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从基源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草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针对草乌活性毒性的药物特性,结合其化学成分、现代药理毒理活性研究等方面,推测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类和挥发油可作为其Q-marker,为草乌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高雅郭文勇廖翠平阿拉坦朝鲁门额尼日勒图雅
关键词:草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草乌肝毒性效应的代谢通路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制草乌对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影响从而探究代谢通路分析。方法以制草乌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根据预试验结果设定正常组、制草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溶液,1次/d,连续灌胃28 d,末次给药后收集血清样本,检测各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及采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制草乌高剂量组ALT含量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草乌中和低剂量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测显示,正常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索和肝血窦大致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圆润、饱满,肝板排列规则、整齐。制草乌高剂量组肝细胞广泛水肿、空泡化、丧失结构完整性;制草乌中和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异常;从血清中共筛选出34个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15个、下调19个,多数涉及烟酸和多种氨基酸代谢。结论明确制草乌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肝毒性机制主要与烟酰胺(NA)和1-甲基烟酰胺(MNA)代谢有关。
姜艳丽图布新乌日汉胡伊力格其刘锦文韩晓静阿都沁夫白梅荣
关键词:制草乌肝脏毒性血清代谢通路
草乌头光照适应性的转录组分析
2024年
研究通过分析遮荫处理对草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L.)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揭示其响应遮荫的分子机制。通过对遮荫处理后草乌头叶片的转录组测序,发现数据质量较高(Q30≥94.37%),并通过拼接和组装得到59082个Unigenes(N50为1826 bp)。功能注释表明,有27668个Unigenes(46.83%)被注释到多个重要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483个差异基因,其中421个获得注释。研究发现,光照条件显著影响草乌头的光合作用、激素调控和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关键基因分析显示,LHCB17,ATPβ,PetA等在遮荫下表达下调,LHCB1,GA2ox等表达上调。这些基因的调控作用揭示了光照对草乌头生长和代谢适应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分析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不仅增进了对草乌头适应光照环境的理解,还为其遗传调控网络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对草乌头的合理栽培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史佳怡吕丽娟穆赢通路景诗张晓明王俊杰
关键词:草乌头转录组遮荫QRT-PCR
响应曲面法优化生草乌干热抑菌最佳工艺
2024年
目的: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生草乌干热抑菌工艺条件。方法:以成品制剂微生物(细菌、霉菌)数量和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铺盘厚度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生草乌抑菌最佳工艺。结果:生草乌最佳抑菌工艺条件:加热温度为106℃,加热时间为10 h,铺盘厚度为3 cm。结论:此工艺条件经工艺验证试验,干热后选用生草乌入药的制剂成品微生物指标可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重复性好,且干热前后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转移率较高。
邹赣昌俸雅娟覃语燕赖奕文向薇洁
关键词:响应面优化
草乌幼苗形成期叶绿体发育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确定草乌(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苗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Illumina测序对草乌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建成涉及到的四个时期(T1,T2,T3,T4)进行转录分析,挖掘草乌幼苗形成期叶绿体发育关键基因。结果显示,4个时期的6个差异分类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数量依次为:16 379,28 155,16 100,34 368,38 250和44 568个。GO富集分析显示T3vsT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对几丁质的反应,光合系统Ⅰ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是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草乌幼苗形成期叶绿体发育过程中,19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光信号调控叶绿体发育通路上,如GLK1/2,PIFs,HY5基因等。44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上,如AUX/IAA,ARF,DELLA基因等。本研究挖掘到一部分草乌幼苗形成期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草乌生长发育相关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贾春赫吕丽娟李晓杰张晓明穆赢通樊东昌吕艳敏史佳怡王俊杰
关键词:草乌转录组叶绿体发育
草乌叶生物碱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蒙古族习用药材草乌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草乌叶生物碱组分,并利用LC-MS技术进行质谱鉴定;进一步检测鉴定生物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首先,采用CCK-8法检测生物碱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确定最大给药浓度;其次,通过PCR实验检测TNF-α、IL-10、IL-1β和iNOS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Griess法测定NO浓度,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10、IL-1β含量;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LC-MS技术同时鉴定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上述6种生物碱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10、IL-1β及NO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同时可抑制iNOS基因表达及COX-2蛋白表达。结论草乌叶生物碱组分可含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及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而这6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炎效应,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COX-2炎症信号传导有关。
敖登其木格张小峰特格喜白音乌力吉特古斯
关键词:草乌叶生物碱RAW264.7细胞
草乌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炮制减毒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草乌作为临床医生的常用中药,其味苦、辛,性热且具有大毒,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鉴别、炮制、药理、化学成分及毒性等方面,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古今对草乌的毒性的认识、炮制降低毒性的方法、炮制对草乌毒性及毒性成分的影响,综述了古今对草乌毒性的认识,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比较了古代、现代炮制草乌降低毒性方法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明确了草乌的毒性、降低毒性的有效方法;明确了炮制对草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影响的临床意义,旨在为降低草乌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由于草乌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乌头类生物碱既是草乌的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探寻既可降低草乌毒性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的炮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草乌炮制的传统经验要求达到“口尝无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但由于个人味觉敏感度存在差异,口尝的量和方式也有不同,因此对炮制程度的判断缺乏科学性,需要在对其减毒机制、化学成分有更深入的研究,确定更多的活性成分,明确其药理作用基础上,建立统一、严格的质量判断标准;探讨草乌各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炮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将起到重要作用。
付维维张春蕾刘爽黄敬文
关键词:草乌历史沿革化学成分
复方川草乌合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复方川草乌合剂对小鼠的肝肾毒性及其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川草乌合剂低(0.33 g/mL)、中(0.66 g/mL)、高(1.32 g/mL)剂量组与正常+复方川草乌合剂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小鼠不造模,其余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于小鼠足底皮下注射染毒造模,复方川草乌合剂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复方川草乌合剂,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双蒸水。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机械刺激痛阈值和热辐射痛阈值;干预7天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胱甘肽氨基转移酶(glutathion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肌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尿素氮(UREA)含量以及足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川草乌合剂以剂量依赖性提高CFA诱导小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辐射潜伏时间(P<0.05);正常组及正常+复方川草乌合剂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未见明显异常,肝小叶结构清晰,肾小管整体结构完整;各组小鼠血清ALT、AST、DB、TB及CRE、UA、URE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川草乌合剂中、高剂量组小鼠足组织IL-1β含量降低(P<0.05)。结论:复方川草乌合剂对CFA致慢性炎症性疼痛小鼠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且无耐受性,无明显肝肾毒性。
肖登王建丁赵多明王晓怀张雪玲王俊玲李成云
关键词:肝肾毒性镇痛抗炎
草乌致大鼠肝肾亚急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和探讨草乌致大鼠肝肾亚急性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草乌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除正常组外,给药组灌胃相应溶液,连续给予28 d。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采集的大鼠血清、肝、肾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肝肾亚急性毒性敏感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结果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草乌组血清、肝、肾样本中分别鉴定得到34、23和30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通路。结论初步认为草乌通过影响ABC转运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等对肝肾造成损伤,亚精胺、羟脯氨酸、葡萄糖、L-亮氨酸和尿素可作为潜在的肝肾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
乌日汉特日格乐娜琴敖敦格日乐莲花松林白翠兰白梅荣
关键词:草乌肾脏亚急性毒性代谢组学

相关作者

图雅
作品数:215被引量:80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蒙药 红外光谱 草乌 蒙药草乌 二阶导数谱
杜红
作品数:163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微乳 草乌 中药炮制 穿心莲内酯 生物碱
刘志强
作品数:617被引量:2,87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电喷雾质谱 质谱研究 电喷雾 中药 质谱
李飞
作品数:218被引量:1,277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附子 中药炮制 生物碱 乌头碱 乌头
卢中秋
作品数:1,049被引量:3,895H指数:2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中毒 创伤弧菌脓毒症 创伤弧菌 脓毒症 百草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