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蒺藜科“的相关文章
西鄂尔多斯蒺藜灌木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与分子机制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Bunge)Maxim.)、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是隶属于蒺藜的三...
李国芳
关键词:白刺四合木生理生态
霸王复合体(蒺藜)的群体遗传学和物种界定研究
霸王复合体隶属于蒺藜(Zygophyllaceae)霸王属(Zygophyllum),是中国西北干旱生境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霸王复...
王殳
关键词:群体遗传学
中国霸王属(蒺藜)的系统发育及霸王遗传多样性研究
蒺藜(Zygophyllaceae)是一个古老的小,约有285种植物。霸王属(Zygophyllum L.)是蒺藜最大的属,属内约150个种,我国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该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玲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霸王EST-SSR
内蒙古中西部等地蒺藜、蒿属花粉形貌学研究
花粉形态是孢粉分析的基础,对于探究植物起源、分化及鉴定、解释地层化石孢粉具有重要意义。蒺藜是经典分类学上歧见颇多的一个类群[1],然而有关其花粉形态研究较少在数量统计分析上揭示其属间差异。蒿属植物花粉是地层中常见的花粉...
侯钰儿
关键词:蒿属植物花粉形态分类回归树
内蒙古西部地区蒺藜花粉光学显微特征与分类学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为定量分析蒺藜属间花粉形态差异,采集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蒺藜、唐古特白刺、霸王、骆驼蓬、四合木、蝎虎驼蹄瓣等植物的现代植物花粉,研究其光学显微镜下花粉特征,并将主要特征量化进行回归树分析(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对比探讨了花粉形态分类与《中国植物志》分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蒺藜花粉形态以小粒为主,形状为球形、近球形、长球形,萌发孔为三孔沟、三拟孔沟、散孔,表面纹饰有网状、条纹状,多数具沟膜;四合木和蝎虎驼蹄瓣花粉趋向近球形化;基于量化花粉形态特征参数的CART分类树结果与《中国植物志》分类结果差异较大,表明受外界环境影响进化变异较小的植物花粉形态可能更多地揭示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侯钰儿雍紫娟王维王维马玉贞何江
关键词:蒺藜科花粉形态
塔里木盆地蒺藜2个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以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蒺藜(Zygophyllaceae)驼蹄瓣属(Zygophyllum)和骆驼蓬属(Peganum)的6种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种间及不同地区的同种植物间种子的基本特性及萌发特性之间的差异,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驼蹄瓣属植物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分别在2.052~3.933 g、0.338~0.454 mm、0.180~0.215 mm范围内变化。骆驼蓬属植物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分别在1.704~2.750 g、0.300~0.360 mm、0.157~0.183 mm范围内变化。不同采集地的驼蹄瓣属种子萌发时间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属种子萌芽能力比驼蹄瓣属的强。驼蹄瓣属种子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塔什库尔干县长梗驼蹄瓣种子,综合性状表现不好的为和田粗茎驼蹄瓣种子;在骆驼蓬属种子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为叶城县骆驼蓬,综合性状表现差的为和硕县多裂骆驼蓬种子。
姜喜陈家力张倩焦培培
关键词:骆驼蓬属萌发特性
乌海市几种蒺藜灌木与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植被与土壤的空间格局关系可以为植被恢复和土壤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对乌海市周边地区的蒺藜灌木与土壤养分分布格局关系进行研究,可为该地区生态恢复的植物选择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在乌海市周边的黄河两侧找到9种以蒺藜灌木为优势种的植被群,在5 m×5 m的样方中建立坐标系,记录每株灌木的具体坐标值,并以100 cm为间隔从坐标原点开始沿4个方向采集土样,测定土样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最后采用集成地统计学、点格局分析和空间比较的IGPS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与蒺藜灌木均无关联;2)土壤全磷在四合木灌丛下形成小斑块,离黄河最近的白刺+霸王+锦鸡儿样方中的蒺藜灌木均为每2.5株聚集1个全磷斑块;3)每1个土壤有机质斑块受乌海北部的1.5株四合木或南部的2株白刺的影响,乌海北部霸王灌丛下存在土壤有机质斑块。采用IGPS方法将乌海市周边地区蒺藜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关系量化,一定程度揭示了灌木的根冠范围;植被恢复中可以考虑采用四合木聚集全磷,采用四合木、霸王或白刺聚集有机质。
谭锦杨建英侯健胡平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土壤养分
蒺藜驼蹄瓣属植物化学成分被引量:4
2018年
全球约有蒺藜驼蹄瓣属植物15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洲及地中海地区该属植物具有耐旱、抗风沙和耐盐碱特性,种子所到之处皆容易生根发芽,适应性极强。对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物或组分的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面,文献记载该属的Zygophyllum aegyptium,Z.album,Z.atriplicoides,Z.berenicense,Z.coccineum,Z.cornutum,Z.decumbens,Z.ducembens,Z.dumosum,Z.eichwaldii,Z.eurypterum,驼蹄瓣(Z.fabago),Z.gaetulum,Z.geslini,Z.melongena,Z.oxianum,Z.propinquum和Z.simplex等植物在民间用做草药或已被证明有生物活性,有的植物在亚洲、非洲地区民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腹泻和痉挛等;有的植物具有降糖、降压、降血脂、解痉、解热、抗腹泻、抑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等药理活性。驼蹄瓣属植物可以被用作防治代谢综合征,该属许多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该属植物还有待于在以下几方面的进一步研究,(1)生物活性成分的活性导向分离;(2)分子机制的明确;(3)通过HPLC,GC,LCMS等方法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该文综述了驼蹄瓣属植物中已分离和鉴定出的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及其已知的药理活性。
杨晓绒张相锋张维南光明
关键词:化合物皂苷类黄酮类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蒺藜、旋花药用植物资源被引量:1
2017年
介绍了甘肃民勤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蒺藜、旋花植物6属9种药用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与分布,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其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类型和临床功效等。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两药用植物资源的提供了参考。
张杰赵多明胡生新高万林赵倩云谢瑞德潘从华
关键词:蒺藜科旋花科药用植物
低温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对4种蒺藜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低温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对河西走廊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骆驼蓬(P.harmala)、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和蝎虎驼蹄瓣(Z.mucronatum)蒺藜4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条件对4种蒺藜植物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经冬季冷屋贮藏(-5℃、湿润)和冰箱贮藏(4℃、湿润)的驼蹄瓣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74.5%和64%,经室温干贮的种子萌发率仅为27%,略高于贮藏前的种子萌发率(12%);经冬季冷屋贮藏的骆驼蓬种子萌发率达到70.5%,大于冰箱贮藏后的种子萌发率(27%)和室温干贮后的种子萌发率(12%);室温干燥贮藏极大地提高了骆驼蒿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经室温干燥贮藏的骆驼蒿种子萌发率(98%)>冬季冷屋贮藏后的萌发率(65%)>冰箱贮藏后的萌发率(57%)>贮藏前的萌发率(8%);3种贮藏条件对蝎虎驼蹄瓣种子萌发几乎没有影响,萌发率不足10%。说明低温层积能有效破除骆驼蒿、骆驼蓬、驼蹄瓣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而室温干燥贮藏使骆驼蒿种子完成后熟,提高萌发率和萌发速率。
郑秀芳陈文王桔红彭玉姣张勇
关键词:低温层积种子萌发休眠

相关作者

曹瑞
作品数:76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肉苁蓉 四合木 人工接种 封面植物 落叶小灌木
杨持
作品数:169被引量:2,079H指数:29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四合木 草原 羊草 沙漠化过程 沙漠化
段金廒
作品数:1,644被引量:11,655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当归 中药资源 中药 药材
周荣汉
作品数:110被引量:95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中药资源 化学成分 GAP 中药材GAP 中药材
马骥
作品数:152被引量:913H指数:16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荚果蕨 骆驼蓬属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学 中药鉴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