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篇“ 虫卵肉芽肿“的相关文章
环鸟苷酸腺苷酸促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第二信使分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GAMP处理组(8只)、感染对照组(28只)、感染cGAMP处理组(28只)。cGAMP处理组尾静脉单独注射cGAMP(2μg,100μl),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经腹部皮肤贴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BS(100μl)和cGAMP(2μg,100μl),每周1次。3组小鼠各8只分别注射10次,每次注射后观察小鼠死亡情况。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各5只)于感染后7周,取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取小鼠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染色,计算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纤维化面积,并计数肝组织虫卵数。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各15只)于感染后0、4和7周,取小鼠肝组织,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肝组织β干扰素(IFN-β)编码基因Ifnb1的表达水平;取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血清中IFN-β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GAMP处理组小鼠无死亡;感染后10周,感染对照组小鼠死亡2只,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死亡5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P<0.01)。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血清ALT分别为(394.80±72.82)和(627.20±93.58)U/L(t=4.38,P<0.01),血清AST分别为(605.00±148.90)和(871.80±138.10)U/L(t=2.94,P<0.05)。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肝组织虫卵数分别为50600±15473和53400±16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均出现明显的肝组织结构被破坏,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病理损害比例分别为(35.32±15.09)%和(64.98±13.91)%(t=3.23,P<0.05);肝组织虫卵肉芽肿面积分别为(0.57±0.45)和(1.17±0.74)mm^(2)
梁乐梁乐沈玉娟胡媛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促进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在感染后第2、4、6、8周处死小鼠,收集肝脾组织和血液。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脾组织中Th17细胞、Treg百分比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IL-23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7、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jSEA),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RORγt、FOXP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IL-17、IL-23、TGF-β的水平。结果血吸虫感染第4周开始,肝组织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胶原蛋白沉积增加,感染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在肝、脾组织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17细胞百分数在感染后第2、4、6周显著性升高;Treg百分数在感染后第4、6、8周的小鼠肝组织中显著性升高,而在小鼠脾脏中则是在感染第2、4周显著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肝组织中,Th17细胞/Treg比值在感染组均明显降低;在脾组织中,Th17细胞/Treg比值在感染后第2、4周明显降低,第6周出现升高。Th17细胞/Treg比例失衡在肝脏更为明显。感染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相关的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Th17细胞和Treg的动态变化相吻合。SjSEA刺激小鼠脾细胞能够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结论Th17细胞在血吸虫病的肝组织病理损伤中可能起主要作用,Th17细胞/Treg比例失衡与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和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邹冬雪刘俊彭莉胡丽高勇强梁瑜刘彦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TH17细胞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卵可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和肠壁等组织,引起Th2型为主的免疫应答,导致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纤维化。该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包括调节性B细胞)、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1、2和17等细胞亚型]、调节性T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等。本文综述了参与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反应的细胞类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孙钰浚李钊琪吕芳丽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反应病理机制
TLRs途径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探讨TLRs信号途径是否为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参与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炎症病变。采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和NF-κB的变化状况。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小鼠模型,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蛋白及mRNA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FCM和Real-time PCR检测。经抗原分子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显著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IκB蛋白表达水平在刺激30 min后显著降低。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TLR2、TLR4蛋白及其mRNA含量以及IL-1β、TNF-α、IL-6、ALT与AST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未感染组比较变化显著(P<0. 05)。表明TLRs信号途径可能是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并被其激活;而且TLRs信号途径在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冰彭莉黎丽梁瑜胡丽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IL-17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血吸虫肝损伤模型小鼠,探讨IL-17与肉芽肿病变及血清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各25只。感染组小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第14、28、42、56、70 d剖杀,每次5只,正常对照组剖杀时间点与感染组一致,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取肝组织,肉眼观察肝脏表面肉芽肿炎症动态变化;取肝脏约0.5 g,匀浆,收集匀浆液上清,ELISA检测肝脏匀浆上清IL-17动态变化。结果大体病理标本肉眼观显示小鼠肝脏肉芽肿炎症在42 d左右最明显;血清学结果显示GPT/GOT在感染后42 d达到最高值。感染后28 d,肝脏局部匀浆上清中IL-17开始明显增加,42~56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结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肉芽肿的严重程度、肝脏的损伤与IL-17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有相关性。
方会龙陈福春江超黄秀珍王俊杰
关键词: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白细胞介素17
IL-18联合SjRPS4oCB多价疫苗免疫对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pVAX1/IL-18联合pVAX1/SjRPS4oCB多价疫苗诱导免疫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NS组、pVAX1空质粒组、pVAX1/IL-18组、pVAX1/SjRPS4oCB组和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每组小鼠注射相应质粒10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3周,用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感染后第8周剖杀小鼠,取肝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及虫卵周围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肝组织减卵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VAX1/SjRPS4oCB+pVAX1/IL-18组小鼠肝脏病变程度较轻,表面虫卵结节较少,肝脏色泽、质地等接近正常肝脏,虫卵肉芽肿数量及肉芽肿面积均下降,虫卵肉芽肿周围胶原含量减少;肝减卵效果显著,减卵率为63.00%,与其它各组27.00%~5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联合pVAX1/SjRPS4oCB疫苗具有抑制抑制肝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效果。
程红兵程红兵周云飞张树菊冯其梅崔国艳刘益萍崔国艳刘明社魏红
关键词:血吸虫病肉芽肿
IL-37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宿主肝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带病。该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患病人数达2亿以上。血吸虫病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截至...
任翠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化痰散结法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和纤维化的干预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化痰散结中药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感染18头血吸虫尾蚴致血吸虫病肝损伤的72只小鼠分为4组,模型组24只,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各16只;另16只正常BALA/c小鼠为正常组。制备50mg/kg、100mg/kg、150mg/kg、中、高3种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浙贝母、漏芦由乙醇提取),第6周开始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0.5ml/次,1次/d,疗程8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剂量疗程同上。实验结束时取眼球血检测血清ALT、AST,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分别观察肝脏病理和检测18kDa转运蛋白(TSP0)分布与表达。结果:感染第6周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结节形成,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炎症反应明显,说明模型建造成功。实验结束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各指标均以高剂量组最好,中剂量组次之(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多于正常组,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浙贝母、漏芦乙醇提取物能减轻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和肝星状细胞TSPO的表达有关。
陈春先陈波孙舟陈盛铎
关键词:炎症
日本血吸虫感染T细胞缺陷型小鼠诱导肝虫卵肉芽肿研究
[目的]利用T细胞缺陷型BALB/c裸鼠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研究 T细胞缺失后血吸虫感染不同时间点肝脏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研究T细胞缺失后B细胞及MDSC在血吸虫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水平以及与肝虫卵肉芽肿和纤维...
冯安贵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B细胞
HMGB1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526.30,P<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1.574,P=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刘明社赵中夫刘益萍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HMGB1

相关作者

李允鹤
作品数:79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感染 虫卵肉芽肿 肉芽肿病变 日本血吸虫病
夏超明
作品数:120被引量:366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感染 虫卵肉芽肿 血吸虫病 肉芽肿病变
管晓虹
作品数:130被引量:51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NP30 抗独特型抗体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单克隆抗体
蔡卫民
作品数:209被引量:1,535H指数:2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日本血吸虫病 Γ-干扰素 抗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胡永德
作品数:37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 肉芽肿病变 抗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