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6篇“ 血清学检查“的相关文章
- 无创血清学检查预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血管管腔继发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短暂的缺氧可引起心绞痛,长期持续缺氧可导致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属于侵入性,价格偏贵,患者依从性差,无法作为定期复查的最优选择。最近几年,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专注于无创血清学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逐年增长,本文就单一指标以及联合组建的血清学指标预测冠心病进行讨论。
- 张红顾明
- 关键词:冠心病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血清学检查结果及检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在临床中的血清学检查结果与检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玉山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收治的70例血吸虫病患者纳为血吸虫病组,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学肝纤维四项指标检查,并对血吸虫病组患者展开B超检查。对比两组血清学肝纤维四项指标,根据B超检查结果对不同门脉内径与纤维化程度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展开对比。结果 血吸虫病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与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B超检查,70例血吸虫病患者中门脉内径<14 mm的有47例,≥14 mm的有23例;门脉内径≥14 mm的血吸虫病患者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高于门脉内径<14 mm的患者(P<0.05);经B超检查,70例血吸虫病患者中肝纤维化Ⅱ级有36例,Ⅲ级有34例;Ⅲ级患者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P<0.05)。结论 血清学检查在临床血吸虫病诊疗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表现,不仅能够准确检出血吸虫病患者,还有助于明确患者的门脉内径变化情况及肝纤维化程度。
- 朱希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
- 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联合血清学检查对卵巢-附件肿瘤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对卵巢-附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病理确诊的卵巢-附件肿瘤患者9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O-RADS分类、血清CA125、HE4对卵巢-附件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RADS分类、CA125、HE4及三者联合应用对卵巢-附件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卵巢-附件肿瘤中,良性61例,恶性29例。O-RADS分类中2、3、4、5类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依次增高,与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A125、HE4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72.00%、70.37%,与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O-RADS分类、CA125、HE4及三者联合诊断卵巢-附件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753、0.762、0.909,联合诊断AUC高于任一单独诊断技术(P均<0.05)。结论超声O-RADS分类联合血清CA125、HE4有助于提高卵巢-附件肿瘤的诊断效能。
- 冯景任永凤李健马利亚李晓雪
- 关键词:CA-125抗原
- 125例梅毒患者的皮肤特征与血清学检查特征
- 2024年
- 探讨125例梅毒患者的皮肤特征与血清学检查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1月到2023年9月选择在医院诊治的梅毒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记录患者的皮肤特征。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实验(tolulizedredunheatedserumtest,TRUST)检测血清滴度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125例患者中,表现为皮损状况65例,占比52.00%(皮损组),其中手掌部皮损21例、躯干部19例、四肢部15例、外生殖器部10例。皮损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收缩压、舒张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皮损组的病程显著多于非皮损组(P<0.05)。皮损组的血清TRUST滴度1:2、1:4、1:8、1:16、1:32、1:64、1:128分别为2例、4例、6例、14例、20例、10例、9例,非皮损组分别为16例、14例、10例、8例、6例、4例、2例,皮损组与非皮损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TRUST滴度与皮损状况、病程等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多表现为皮损症状,梅毒患者的皮肤特征与血清学检查特征存在相关性,梅毒血清TRUST试验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李卫鸿师成玲李晓琴刘延莹候恋茹
- 关键词:梅毒皮损
-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影响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东昌府人民医院医院收治的2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研究组158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1年),对照组107例,收集分析两组入组前、入组半年和入组一年时血清PG、PGR和胃泌素17变化,分析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服用阿司匹林半年后PGⅠ、PGⅡ水平均较用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561,P<0.05),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2.338,P<0.05);但PGR与胃泌素17水平较用药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一年后较用药前,PGⅠ、PGⅡ水平增高,PGR与胃泌素1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6、5.782、3.536,Z=6.029,P<0.05);用药一年后较对照组PGⅠ、PGⅡ水平增高,PGR与胃泌素1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8、5.074、3.186,Z=6.749,P<0.05)。用药一年后,胃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3.252、3.469,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分泌功能,且该作用可能存在用药时间节点。
- 韩磊吴倩刘娟韩艳鑫
- 关键词:阿司匹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
- 2020—2022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查结果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银川市贺兰县人民医院筛查出的5668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血清学结果与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布病的流行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与诊治水平。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贺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布病患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追踪研究临床资料。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筛查5668例,其中阳性患者963例,阴性患者4705例,发病率为16.99%。分析初诊963例临床病例资料。963例布病患者资料中,男性748例,占比77.67%,女性243例,占比25.23%,男性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农民为主要患病群体,发病率为72.25%。布病高发季节为春季,3月份为发病最高峰。10岁及以下儿童占0.92%,不容忽视。963例患者中接触方式以接触羊史(84.21%)为主,其次为接触牛史(10.59%),同时接触羊和牛史(4.88%)和猪史(0.31%)。针对963例患者患病接触方式调查后显示,以饲养接触方式为主,其比例高达96.46%,其次为屠宰,所占比例为1.66%,放牧、屠宰、接生、收购或者加工皮毛、喝牛奶或者羊奶以及邻居养羊等接触方式所占比例则较少,均不足1%。963例阳性患者以急性期为主,所占比例为83.69%,其次为亚急性期,所占比例为10.59%,最后是慢性期,所占比例为5.71%。布病阳性患者以发热症状为主,共814例(84.53%),其次为关节痛621例(64.49%)、淋巴结肿大51例(5.30%)、肌肉酸痛491例(50.99%)。发热为布病的主要表现,其次为关节痛。结论布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易被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针对本地区饲养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更要加强对本地区的布病的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高危人群的防控意识,从而控制布鲁菌病传播扩散。
- 白利平郭丽华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查流行病
- 血常规联合血清学检查在妊娠期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探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探究血常规联合血清学检查在妊娠期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取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10月,将我院妊娠期贫血孕妇76例和健康体检妊娠期孕妇76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给予血常规检查和血清检查,以对比观察组孕妇不同时期的大小细胞贫血情况、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观察组大、小细胞贫血血常规变化、两组孕妇血清相关检查指标、观察组孕妇不同时期血常规结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妊娠期贫血患者中孕早期与孕中期小细胞贫血概率较高为74.42%和70.83%,孕晚期大细胞贫血占比较高65.57%,2组血常规检查发现,观察组贫血孕妇的MCH、MCV、Hb与参照组相比数值较低,RDM较参照组高,观察组小细胞与大细胞贫血相比Hb无可比性,MCH、MCV较低,RDM较高,2组孕妇血清检查相比,观察组维生素B12、叶酸、SF、维生素A低于参照组,对比孕早、中、晚期发现孕早期RBC、MCHC、Hb、HCT数值较孕中期高较孕晚期高(P<0.05)。结论 临床中患者根据血常规、血清检查,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贫血情况,提高患者妊娠期的健康状态,检验应用效果显著。
- 宋芳芳孙鹏
- 关键词:妊娠期贫血血常规检验
- 甘孜州三县棘球蚴病既往患者及其家属腹部B超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 了解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地区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棘球蚴病精准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2021年分别对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棘球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信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腹部B超和血清学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对率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在3县的35个乡镇开展研究,共纳入1 209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检出阳性病人989名,其中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60.71%,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占26.87%;患者年龄介于6~92岁;女性患者占61.09%;牧民和文盲患者分别占77.15%、78.97%。结论在棘球蚴病流行县,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比较大,患者以女性、牧民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应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检测,做到精准化防控。
- 张仲双张光葭喻文杰何伟廖沙姚人新王奇杨柳王谦
-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区腹部B超
- 孕妇产前血清学检查抗G抗体鉴定与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孕妇产前血清学检查中抗G抗体鉴定,区分抗G和普通抗D及抗D和抗C混合抗体,采用O型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吸收放散方法,区别鉴定孕妇抗G抗体。方法选取较少报道使用的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法吸收放散,并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检测等试验鉴定抗G。结果试验设计和方法能有效鉴定区别抗G和抗D及抗C。结论采用O型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吸收放散方法,鉴定抗G抗体,细胞来源广泛,节约吸收时间,鉴定结果准确。
- 黄靓刘丹凤维杰刘盼盼
-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
- 血清学检查在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采取血清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2019.7-2021.2作为研究时间,从入院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患儿中共计选取200例纳入实验,对于入组患儿均实施Rh血型鉴定、ABO、新生儿溶血测定,并进行新生儿血液标本测定。结果:游离抗体指标检测、直接抗球蛋白指标检测、抗体释放检验结果显示阳性共12例,游离抗体指标检验、直接抗球蛋白指标检验结果显示阳性共19例,抗体释放指标检验、游离抗体指标检验阳性26例,单一抗体释放指标检验结果显示阳性共33例,抗体释放指标检验、直接抗球蛋白指标检验结果显示阳性共12例,针对ABO-HDN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检验,确诊的三项检测共计检出阳性患儿51.00%,抗体释放指标检验共计检出阳性患儿81.37%,游离抗体指标检验阳性患儿在发病患儿当中占据55.88%,直接抗球蛋白指标检验阳性患儿当中发病患儿共计42.16%,母体O型,婴儿A型、B型,A型患儿阳性72例与B型患儿对比,存在显著指标对比差异性(P<0.05),男婴、女婴溶血病发病率比较指标差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天内阳性占比90.30%、4-7天阳性占比72.86%、7天以上阳性占比23.53%,三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实施血清学检查能够尽早为新生儿确诊,在此过程中应对于A型、小于7天的新生儿实施重点筛查,并予以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 钟广龙
- 关键词:ABO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
相关作者
- 刘毅

- 作品数:68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型鉴定 ABO血型 献血者 血型血清学 血型
- 戴跃仙

- 作品数:6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清学检查 CA199 肿瘤标志物 乳腺肿瘤诊断 胰腺癌
- 刘衍春

- 作品数:160被引量:5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型 献血者 ABO血型 无偿献血者 汉族人群
- 林太明

- 作品数:62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百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诊治 猪场 猪蓝耳病 仔猪腹泻 混合感染诊治
- 王加松

- 作品数:108被引量:2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感染性钉螺 疫情 血吸虫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