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8篇“ 血清药物浓度“的相关文章
某三甲医院2023年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检测情况及合理用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本院万古霉素血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结果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在我院使用万古霉素并检测血浓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测结果和临床应用评价万古霉素的用合理性。结果:136例患者共报告万古霉素TDM 184例次,患者平均给(5.29 ± 3.5) d后首次进行TDM检测,37.30%患者监测结果在10~20 μg/mL范围内。28例次检测结果超过危急值(30 μg/mL),其中5位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结论:本院万古霉素应用过程中存在标本送检偏晚、联合用不合理以及万古霉素浓度达标率低等问题。使用万古霉素需加强血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适当的给方案进行个性化治疗。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of vancomyci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used vancomycin in our hospital in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vancomycin was evaluated by combining the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3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vancomycin TDM was reported in 184 cases. An average of (5.29 ± 3.5) days of administration followed by the first vancomycin TDM test. 37.30% of patients had monitoring results within the range of 10~20 μg/mL. 28 test results exceeded the critical value (30 μg/mL), with 5 patients occurred acute kidney injury. Conclusion: The challenges of vancomycin used in our hospital include, delays in TDM specimen collection,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low compliance rate of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The use of vancomycin requires enhanced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s and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dosing regimens for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tient’s clinical situation.
张懿杨中保宋慧玲
关键词:万古霉素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清药物浓度的检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综合分析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清药物浓度的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安溪县第三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接受的躁狂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长期口服碳酸锂药物治疗,运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并采用BRMS系统评估与分析不同浓度水平的相关症状控制程度。结果:患者的用剂量位于0.25~0.5g/d时,血清药物浓度水平以<0.6mmol/L为主;患者的用剂量位于0.7~1.25g/d时,其血清药物浓度水平以0.6~1.0mmol/L为主;患者的用剂量≥1.5g/d时,其血清药物浓度水平以>1.2mmol/L为主。所研究患者中有11例的血清药物浓度水平>1.2mmol/L,且该水平存在4例中毒情况;1.0~1.2 mmol/L患者有10例,出现1例中毒现象;其与浓度水平未见中毒情况。所研究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水平与用剂量呈现出正相关趋势。不同浓度水平的组别,其治疗后的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关症状控制程度均较好。结论:在临床上对躁狂症患进行碳酸锂血清药物浓度的测定,不仅可以对临床用产生较好的指导意义,并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预防中毒。
徐燕华
关键词:躁狂症碳酸锂血清药物浓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血清药物浓度与性激素六项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的血清药物浓度与性激素六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1、4周后患者血清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浓度与性激素六项水平,并分析利培酮及其9-羟利培酮的血清药物浓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六项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第4周,患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高于治疗后第1周,睾酮(T)低于治疗后第1周后,血清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浓度均高于治疗后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浓度均与PRL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与T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利培酮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PRL和T浓度,造成内分泌失调。
谢鹏李佳鍠陈芳静卉吴奕珉刘国海胡春华
关键词: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精神分裂症性激素
某院六种治疗药物血清药物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2023年
目的 调查分析某院6种治疗药物血清药物浓度监测情况,探讨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价值,促进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共243份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 243份样本中丙戊酸钠送检样本最多,占比34.16%;卡马西平样本有88.89%控制在有效血清药物浓度范围内;地高辛样本有83.33%血清药物浓度偏低;万古霉素样本有53.82%谷浓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环孢素样本有47.62%谷浓度100~200 ng/ml;监测甲氨蝶呤大剂量冲击疗法后24 h、48 h、72 h血清药物浓度,有28例延迟排泄。结论 某院的血清治疗药物监测需提高送检样本量,加强动态监测,从而减少药物毒性反应,提高疗效。
谢加力张晓明林彤远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个体化给药合理用药
一种新型尿酸酶血清药物浓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尿酸酶血清药物浓度检测方法,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针对尿酸酶的单克隆抗体、编码抗体和抗体片段的核酸序列及其制备方法。体外实验证实本发明的抗体对尿酸酶具有非常好的检测灵敏度。
江筠何成张雪子田石华
利奈唑胺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在耐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的唑烷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耐结核病的关键药物,该治疗窗口狭窄,虽然疗效明显,但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该治疗耐结核病一直困扰临床医生。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为药物剂量调整提供依据,使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利用TDM研究利奈唑胺在耐结核病患者中的最佳使用剂量和疗程,探讨利奈唑胺的谷浓度、峰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安全使用利奈唑胺个体化治疗进行系列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利奈唑胺的使用剂量及安全性、利奈唑胺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TDM的方式和应用等进行综述,为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耐结核病提供参考。
胡秋萌张培泽
关键词: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耐药结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血清药物浓度方法学建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CZ)和利奈唑胺(LNZ)血清药物浓度方法。方法方法学验证。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服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的重症感染患者标本分别为155、44和59例。以利奈唑胺-[2H3]为内标,准确称量和配制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工作液,采用ACE PFP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质谱分析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离子化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根据CLSI中C62-A文件指南和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指南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回收率等。结果VRC和PCZ线性范围均为0.10~10.00 mg/L,最低检测限均为0.01 mg/L;LNZ线性范围为0.50~50.00 mg/L,最低检测限为0.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0.99)。VRC批内变异系数(CV)≤8.30%,批间CV≤6.99%;PCZ批内CV≤9.78%,批间CV≤7.98%;LNZ批内CV≤6.14%,批间CV≤7.14%。VRC、PCZ和LNZ回收率分别为90.96%~103.18%、91.84%~99.17%和97.04%~100.41%。血浓度VRC155例、PCZ44例和LNZ59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VRC、PCZ和LNZ血清药物浓度,该方法检测可靠实用,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需求。
桑奕雯陈萌刘波俞攀李翔张巩陶志华戴海斌
关键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利奈唑胺串联质谱法
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分析抗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以下简称“血浓度”)、疗效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患者120例,治疗方案均为口服丙戊酸钠,通过监测患者血浓度,分析其抗癫痫疗效与血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癫痫控制率为60.83%,血浓度50-100mg/L患者的癫痫控制率高于<50mg/L、>100m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者与女患者的平均血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患者血浓度维持在50-100mg/L水平的比例高于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有效浓度比例为20.83%,成年组有效浓度比例为30.83%,前者低于后者,并且平均血浓度也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浓度50-100mg/L时抗癫痫治疗效果较佳,而性别、年龄等因素均会对丙戊酸钠血浓度产生影响,这导致临床实施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时容易出现疗效不一的情况,有必要在治疗中对血浓度加强监测,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方案。
巴哈提古丽·叶斯木汗木拉塔力·克力木
关键词:抗癫痫治疗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影响因素
丙戊酸钠在不同民族间的血清药物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
2022年
论丙戊酸钠在不同民族间的血清药物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丙戊酸钠治疗患者90例,回顾分析其用情况,对比不同民族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抗癫痫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患者的日用剂量、血浓度、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差异均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的抗癫痫疗效显著,在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民族疗效差异并不大,且把握好血浓度后,不良反应也将降低,可推广应用。
孙艳魏文灵
关键词:丙戊酸钠不同民族血清药物浓度
阿立哌唑血清药物浓度/剂量比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联合用、CYP2D6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对服用阿立哌唑(ARI)患者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本院2019~2020年服用ARI的住院患者病历,计算C/D值,考察年龄、性别、合并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患者ARI、ARI+脱氢阿立哌唑(DARI)C/D值的影响。结果:133例住院患者的ARI平均血浓度为(240.74±171.00)ng·ml^(-1),平均C/D为(237.89±161.68)ng·ml^(-1)·mg^(-1)·kg^(-1);ARI+DARI浓度为(322.72±187.78)ng·ml^(-1),C/D为(304.95±194.73)ng·ml^(-1)·mg^(-1)·kg^(-1)。性别、年龄不影响C/D值及C^(+)/C^(+)(P>0.05)。联合丙戊酸组的ARI、ARI+DARI C/D值明显低于无合并用组(P<0.05)。CYP2D6*2(AA)组ARI C/D值显著高于CYP2D6*2(GG)组(P<0.05)。CYP2D6*41(TT)组ARI C/D值显著高于CYP2D6*41(CC)组(P<0.01)。CYP2D6*2(TT)ARI+DARI C/D值显著高于CYP2D6*41(CC)组(P<0.01)。结论:ARI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动学差异,患者服用ARI后的C/D值与患者的CYP2D6*2、CYP2D6*10基因多态性以及合并丙戊酸有关,C^(+)/C^(+)可以间接反映ARI代谢速率,推荐进行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结合血浓度及临床疗效调整、优化给方案。
李琰瞿发林汪莉刘曼华陈颖隋沂言钱霖
关键词:阿立哌唑影响因素CYP2D6

相关作者

赵宁民
作品数:136被引量:30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血药浓度 抗菌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王漪檬
作品数:52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伏立康唑 血清药物浓度 抗癫痫药
马爱玲
作品数:66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炎
王强
作品数:168被引量:920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外科 万古霉素 X线计算机 脑脊液 多层螺旋CT
武元星
作品数:41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万古霉素 神经外科 术后患者 耐药性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