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29篇“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脂联素、可溶性细胞{1}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1}黏附分子-1水平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1}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1}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T2DM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2DM合并ACI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进行扫描检查,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部位,并测量血管管径,计算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50%)。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1.43%(20/28)、91.94%(57/6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6.563,P<0.05)。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6、4.17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7.86%(5/28)、20.97%(13/62),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6±0.17)、(1.08±0.05)mm,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t=8.5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水平呈负相关(r=-0.294、-0.213,P<0.05)。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ICAM-1、sVCAM-1水平升高;APN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检测T2DM患者血清APN、sICAM-1、sVCAM-1水平有助于
付彦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1}黏附分子-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检测血管{1}黏附分子-1(ICAM-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4)、重度组(n=21)。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急性期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中度组比较,急性期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毛细支气管炎各组患儿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轻、中、重度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痰液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01)。结论 ICAM-1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张晓鸣朱海涛常明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毛细支气管炎痰液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管{1}黏附分子-1和{1}黏附分子-1水平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血管{1}黏附分子(VCAM)-1、{1}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25例经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与心力衰竭的分级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VCAM-1和ICAM-1呈正相关,其他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高表达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VCAM-1和ICAM-1有协同作用。
周琦孙刚王劲红苏学旭徐伟伟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E-选择素、{1}黏附分子-1血管{1}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E-选择素、{1}黏附分子(ICAM)-1血管{1}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方法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38例(研究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19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19例。另选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浆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血浆水平明显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葛卫力米亚非朱敏陆抑非李涛江建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儿童过敏性鼻炎血清血管{1}黏附分子-1、白{1}介素-4、白{1}介素-12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儿童过敏性鼻炎(AR)血清血管{1}黏附分子-1(VCAM-1)、白{1}介素-4(IL-4)、白{1}介素-12(IL-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32例AR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给予相应治疗,另外再选取同一时期的3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试验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对照组的VCAM-1、IL-4、IL-1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前血清VCAM-1、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清VCAM-1、IL-4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儿童血清VCAM-1、IL-4、IL-1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R的血清VCAM-1、IL-4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通过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后,血清VCAM-1、IL-4、IL-12水平均明显趋于正常。
于中君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鼻炎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1}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组织核因子(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1}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胰岛素对照组和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100、200和300μg·kg^(-1)·d^(-1)),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4 w后,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动物模型。药物干预8 w后测定血糖、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病理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NF-κB、MCP^(-1)和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对照组及利拉鲁肽各剂量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各剂量组肾组织NF-κB、MCP^(-1)和VCAM^(-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下调DM大鼠肾脏组织NF-κB、MCP^(-1)和VCAM^(-1)表达,发挥对肾小球毛细{1}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DM大鼠肾损伤。
兴桂华张健何静孙筱竹付永丽
关键词:利拉鲁肽糖尿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核因子-ΚB
兔颅内动脉瘤Toll样受体4及血管{1}黏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观察兔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形成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血管{1}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组每组各10只(术后1、4、8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所有动物行颅内多普勒(TCD)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作流体力学分析,处死行病理染色观察血管形态、血管内膜及中弹力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每组TLR4、VCAM-1表达阳性率及表达量.结果 TLR4在基底动脉尖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 (11.091±1.216)%;术后1周组:(21.109±3.227)%(t=-6.496,P=0.001);术后4周组:(22.838±2.130)%(t=-10.709,P=0.000);术后8周组:(27.480±1.981)%(t=-15.762,P=0.000);V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15.702±0.795)%;术后1周组: (24.411.523)%(t=-11.341,P=0.000);术后4周组:(28.588±1.517)%(t=-16.830,P=0.000);术后8周组:(34.196±4.196)%(t=-9.681,P=0.000).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LR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 0.156±0.001;术后1周组: 1.116±0.061(t=-102.613,P=0.000);术后4周组: 1.376±0.083(t=-19.929,P=0.003);术后8周组: 2.178±0.151(t=-23.215,P=0.00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CAM-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2.178±0.151;术后1周组:0.525±0.027(t=-25.525,P=0.001);术后4周组:0.745±0.021(t=-49.109,P=0.000);术后8周组:0.666±0.030(t=-30.866,P=0.000);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及VCAM-1在兔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中参与了动脉瘤形成的过程.
汪子文赵立文张鹏飞赵文可于耀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炎症TOLL样受体4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1}黏附分子-1、{1}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1}黏附分子-1(VCAM-1)、{1}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VCAM-1、ICAM-1、ET-1与NO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春丽扎西草孙燕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
三黄片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细胞{1}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1}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三黄片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细胞{1}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1}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从造模组中随机选取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及三黄片组10只。模型对照组及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三黄片组给予三黄片研末灌胃。给药8周后,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各死亡大鼠1只,最终两组各9只大鼠。测定血糖、血脂、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切片ICAM-1及V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给药前、给药后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但模型对照组与三黄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组(P<0.05﹚,但模型对照组与三黄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ET-1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三黄片组ET-1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NO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三黄片组NO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及三黄片组ICAM-1及V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三黄片组ICAM-1及VCAM-1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三黄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ET-1的升高及NO的降低,且能抑制ICAM-1及VCAM-1的表达。
田风胜王佟王霞崔荣岗李娟李华君
关键词:三黄片糖尿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及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7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行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 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27例)和非贫血组(49例);并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选择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淋巴细胞 ICAM-1、VCAM-1、Hb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 ICAM-1、VCAM-1和LVMI、MWS 明显升高,Hb 和 LVEF 降低(P <0.01),随着心功能恶化,淋巴细胞 ICAM-1和 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逐渐升高,而 Hb 水平则逐渐降低;心衰贫血组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 <0.05);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与 LVMI 和 MWS 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和 Hb 水平的降低参与了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孟松艳于卫刚张一娜杨奕裴丽春
关键词:心力衰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心室重构

相关作者

章庆春
作品数:28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移植 VCAM-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动物模型 左肺
尹邦良
作品数:174被引量:67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田风胜
作品数:119被引量:43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复荣通脉胶囊 糖尿病肾病 三黄片 糖尿病大鼠
肖淑辉
作品数:21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卵泡液 OH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红斑狼疮 可溶性黏附分子
苗芳
作品数:36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