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8 篇“ 褐稻虱 “的相关文章
褐 稻 虱 发生量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分析2017年 该文通过研究黄山市近年来褐 飞虱 的发生特点,明确了怀卵雌成虫、高龄若虫、短翅雌成虫等左右着下一代发生程度,是预测下一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阐明了怀卵雌成虫、高龄若虫、短翅雌成虫关键因子数据的获得、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三大"关键因子"及田间食料等实践表明,其对作出准确的发生量预测和正确指导大田防控大有裨益。 鲍周明 方春华关键词:褐稻虱 药剂对水量对单季晚稻 穗期褐 稻 虱 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为获得药剂最佳对水量,选择常用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了药剂不同对水量对单季晚稻 穗期褐 稻 虱 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每667m^2用25%吡蚜酮SC50g条件下,药剂不同对水量,对单季晚粳稻 穗期褐 稻 虱 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每667m^2对水50kg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每667m^2对水60kg。考虑到喷雾器的容量及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建议每667m^2对水量以45~48kg为好。 谢士杰 柴荣耀 吴华新 王立 沈群超关键词:褐稻虱 国际水稻 研究所抗褐 稻 虱 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与抗性株系筛选 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广东褐 稻 虱 生物型致害力增强和抗性品种抗性减退的现状,对从国际水稻 研究所引进的抗褐 稻 虱 水稻 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74份鉴定材料中,获得5份高抗种质,8份中抗种质。同时还进行抗性单株系筛选,通过抗性鉴定、单株繁育和株系抗性鉴定,获得了对广东高致害力褐 稻 虱 种群具有较高抗性的株系11个,这将为广东的抗褐 稻 虱 育种提供良好的抗源。 张扬 肖汉祥 李燕芳 张振飞 廖永林关键词:褐飞虱 水稻品种 抗虫性鉴定 野栽杂种后代水稻 品种对褐 稻 虱 抗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褐 稻 虱 在不同抗性水稻 品种上的生存率、发育进度、蜜露量、群体建立与感虫对照品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了野栽杂种后代水稻 品种对褐 稻 虱 的抗性机制。结果显示,野栽杂种后代对褐 稻 虱 的抗生级别为1-3级,存活率为22%-40%,蜜露量为7.4-14.4 mm^2,种群数量为14-32头/雌,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TN1。试验结果表明:野栽杂种后代水稻 品种对褐 稻 虱 的抗性机制为抗生性。 肖汉祥 李燕芳 张扬 黄炳超关键词:水稻 褐稻虱 抗生性 几种植物次生物质对褐 稻 虱 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被引量:1 2010年 为探讨褐 稻 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生态控制的作用机理,应用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不同组合对褐 稻 虱 种群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乙醇提取物与现代苦楝Melia azedarach油的不同组合,作用于褐 稻 虱 种群;根据不同虫期的调查数据,拟合出控制矩阵中各分块矩阵的元素值,并对褐 稻 虱 种群的控制作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单独施用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1gDW/100mL)、现代苦楝油(200倍)各1次,能显著降低褐 稻 虱 种群数量,然而种群趋势指数I(population trend index)仍在1.00以上,即下代褐 稻 虱 种群仍呈增长趋势,联合添加其中2种或3种能持续控制褐 稻 虱 下代种群的增长。同时,植物次生物质对褐 稻 虱 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尤其是在本田种群建立的初期,由于其显著的忌避作用,降低田间卵量,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关键词:褐稻虱 植物次生物质 薇甘菊 飞机草 苦楝 乙醇提取物 薇甘菊五种溶剂提取物对褐 稻 虱 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4 2010年 室内测定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5种溶剂提取物对褐 稻 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ál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处理后48h,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驱避褐 稻 虱 成虫产卵的作用显著,驱避率分别达86.44%、83.90%;干扰成虫取食效果最好的为乙醇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拒食率分别达74.19%、51.86%;提取物对褐 稻 虱 成虫、若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对1~2龄若虫的活性较强的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对成虫的毒杀活性最强的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综上所述,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褐 稻 虱 实验种群的干扰效果最强,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达0.0428、0.0515。考虑生物活性、提取效率、溶剂价格与毒性等因素,认为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杀虫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关键词:褐稻虱 薇甘菊 驱避作用 植物粗提物对褐 稻 虱 成虫取食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9年 分别用31科47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的稻 株饲养褐 稻 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l成虫,研究对褐 稻 虱 成虫的拒取食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供试植物提取物对褐 稻 虱 有一定程度的拒取食效果。大蒜、苦楝油、白花非洲山毛豆的提取物对褐 稻 虱 成虫拒食效果最好,24h后的拒取食率分别达89.19%、75.63%与63.74%。薇甘菊、蟛蜞菊、荚竹桃、含羞草、鱼尾葵、艾蒿、人心果和走马箭8种植物提取物拒取食率均达50%以上。相反,莎草、鸡矢藤、甘草、飞机草、地肤、水葫芦、华南毛蕨、假连翘、鼬瓣草、尾叶桉和白花丹11种植物提取物对褐 稻 虱 成虫取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关键词:褐稻虱 拒食 生物活性 气候条件对晚稻 褐 稻 虱 大暴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分析2005、2006年8-9月的气温、湿度、降水量及雨日、日照多寡、风向频率等气象要素的不同变化特征,分析引起2005、2006年2年湖州晚稻 田褐 稻 虱 不同发生程度、造成不同损失的气候原因,还分析了造成2005年褐 稻 虱 爆发的其他可能原因,提出根据气象条件分析预测,合理安排防御措施,避开不利防治时间等。 骆丽楠 顾泽 潘欣葆 向华关键词:气候条件 褐稻虱 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对褐 稻 虱 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the 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评价了3种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褐 稻 虱 种群控制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非嗜食植物薇甘菊、飞机草(浓度均为0.01gDW/mL)和苦楝油(200倍)对褐 稻 虱 种群的增长起着明显的干扰作用,其中对成虫产卵驱避的IIPC分别为0.4383、0.4308、0.4795,对褐 稻 虱 种群的防治效果可达73.89%、76.07%和81.34%。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成虫的产卵驱避,对若虫的毒杀作用较弱,对褐 稻 虱 种群的IIPC分别为0.2611、0.2393和0.1966;此外表明对褐 稻 虱 种群的寄生性天敌安全。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关键词:褐稻虱 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 稻 虱 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 被引量:3 2009年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分析了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 稻 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乙醇提取物和现代苦楝油(Trilogy)的不同组合,对褐 稻 虱 种群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分未成正比;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或3种以上组分的联合处理,可使褐 稻 虱 成虫产卵量降低80%以上,对若虫毒杀效果达47.41%~57.10%,其联合作用最终可将褐 稻 虱 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ndex of population trend,I)降到1.00以下,达到持续控制效果。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关键词:褐稻虱 植物提取物 植物杀虫剂 驱避作用
相关作者
曾玲 作品数:566 被引量:2,786 H指数:2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火蚁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红火蚁 桔小实蝇 美洲斑潜蝇 种群 生命表 梁广文 作品数:523 被引量:3,381 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研究主题:桔小实蝇 红火蚁 种群 小菜蛾 生命表 吴荣宗 作品数:27 被引量:152 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研究主题:褐稻虱 抗性 水稻品种 水稻 抗虫性 张良佑 作品数:19 被引量:167 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褐稻虱 抗性 抗虫性 水稻 水稻品种 钟平生 作品数:122 被引量:338 H指数:11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 研究主题:红火蚁 褐稻虱 饵剂 种群 小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