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7篇“ 西方文学经典“的相关文章
- 西方文学经典 从古希腊到当代
- 本书以西方历史发展的分期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参照,纵贯西方文学发展的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重要历史阶段,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体系,详细分析阐释文学经典的内在文化价值,强...
- 王钢编
- 文化自信视域下我们如何读西方文学经典
- 本书是2018年度”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读西方文学经典(2018-SKZZ-12)”课题结项成果。全书按主题分五章:何为英雄人性何以脆弱女性与社会如何相处家庭之爱与日常生活何以可贵自由与责任赋予了人生什么品质本书在大量专业...
- 陈为艳作
- 反西方文学经典的一种路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清代诗词的移入
- 2019年
- 1968年5月法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和学生运动,这场被称为“五月运动”的文化政治事件的影响快速波及美国,加之越南战争和民权运动的推波助澜,整个美国社会和知识界弥漫着浓烈的打破既有秩序和反叛传统的气息。这场由左翼分子领导的西方“文化大革命”在文学领域内产生的反应便是对文学经典的反叛。对文学经典的论争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战争”,其原因在于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权力关系”和“表征权利”争斗的场域。
- 邹丽丹
- 关键词:文学经典美国社会诗词清代
- 变与不变:西方文学经典形成机制中的文学本质特征思考
- 2018年
- 不论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形成都有其不变的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真善美的宣扬;但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真善美的艺术准则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学的形式、内容和功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社会需求;这些因素促成或制约了文学经典的形成。因此,要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既要不断追求和准确把握历代经典文学那些不变的普遍价值;又要敏于洞悉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形式、内容和功用上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使作品植根于民众的现实生活。
- 李维兴
-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性社会功用
- 从阿诺德到威廉斯:近代以来西方文学经典理论溯源被引量:2
- 2017年
- 考察西方文学经典论争的理论源流,对于厘清国内近年来文学经典讨论中的话语缠绕,弄清论争各方背后的理论资源进而透视国内文学经典论争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卡尔巴斯、约翰·杰洛瑞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分为五个时段,梳理了西方近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理论谱系。可以看出:文学经典既是因不同价值标准而产生的"文化代表性样本序列",也是根植于作品本身的美学艺术典范,在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和研究中,只有置身于当下新的文学实践和文化建构,才能显现其双重价值和意义。
- 张颖
- 关键词:西方文学经典
- 20世纪西方文学经典研究
- 本书所要讨论和阐释的是20世纪欧美文学经典的文学品格及其内在形成机制问题。全书从诗学品格与发展趋向入手,分为三篇:上篇阐述异化的世界与人存在的价值;中篇探讨隐秘的自我与人内在的探索;下篇讨论宏大的历史与人本质的重建。
- 王钢著
- 关键词:文学研究外国文学
- 西方文学经典导读
- 本书共分两编,第一编为9个单元,主要介绍从古希腊到19世纪西方文学的概况。第二部分为9个单元,主要介绍20世纪西方文学,其中涉及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主要文学流派。
- 冉东平著
- 关键词:文学欣赏
- 西方文学经典中“医者”形象的嬗变被引量:1
- 2013年
-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医生角色不时地作为一种承担特殊社会意义和负载作家审美理想的独特形象进入文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和文学语境的变迁,文学作品中的"医者"形象与内涵亦不断演变。以"医者"形象变迁这一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相关文本,研究西方文学不同时期作品中"医者"形象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从《圣经》神话中医治一切的上帝到现代派作品中接受过医学教育并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医生,西方文学经典中的"医者"形象经历了去神性化的过程。同时指出,不同时期的"医者"形象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医学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作家对医生角色的认识与思考。
- 宋萍
- 关键词:西方文学
- 变异、转向与回归——西方文学经典与审美教育
- 2012年
- 西方文学经典和审美教学相辅相成,二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的浸润下,促进了审美意识的积累与形成。在当代西方文学经典教学中,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异和现代教育的转向,西方文学经典的教学遇到了较大的困境。尽管如此,让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阅读中获得美学力量,一直是当代文学教育者的追求。因为在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同时,西方文学经典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学生自身。
- 高红梅
- 关键词:文学经典审美教学
- 西方文学经典与后现代意识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认为,在西方,文学经典化的过程是和去经典化同时并存的,因而不能因为后现代时期重视对经典的颠覆与解构就否认这个时代有经典。后现代文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意识以及后现代文学思潮精神品质的入口,在此突出而清晰地表现出后现代意识对启蒙与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与精神建构。对后现代问题的讨论,首先应基于这一认识。
- 马汉广
- 关键词:后现代意识文学经典化现代文学思潮后现代文学去经典化
相关作者
- 王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昌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改编 西方文学经典 西方文学
- 宋萍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西方文学经典 西方文学 嬗变 社会 莎士比亚
- 马汉广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8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 福柯 话语 后现代 后现代文学
- 吴树宏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外语学院
- 研究主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 文化主体 影像叙述 《夜宴》
- 王立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8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惠特曼 惠特曼诗歌 高中生英语 高中生 文化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