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5篇“ 计算机X线摄影术“的相关文章
肺炎诊断中计算机X线摄影术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就应用传统X线影像学技展开检查(对照组,n=40)与应用数字X线摄影展开检查(观察组,n=40)完全符合率、确诊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肺癌5例中,完全符合4例,基本符合1例;肺炎30例中,完全符合26例,基本符合3例,不符合1例;支气管囊肿5例中,完全符合4例,基本符合1例。对照组30例中,肺癌6例,肺炎28例,支气管囊肿6例,肺癌6例中,完全符合4例,基本符合1例,不符合1例;肺炎28例中,完全符合18例,基本符合3例,不符合7例;支气管囊肿6例中,完全符合4例,基本符合1例,不符合1例。观察组完全符合率和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应用数字X线摄影进行诊断,相较传统X线影像学检查技,可明显提升诊断完全符合率及确诊率,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王文武
关键词:肺炎符合率确诊率
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在乡镇医院肺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在乡镇医院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并根据其临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影像学(CXR)的检查方法,实验组则是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CR)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观察并通过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2.4%,而实验组总体的有效率高达93.3%,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准确率可得,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在乡镇医院中对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比传统X线影像学(CXR)确诊率高,CR应用价值相对比较高,适合在乡镇医院诊断肺炎上大力推广以便在临床普遍使用。
孙刚
关键词:肺炎诊断
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胸部肋骨因其重格组织不同分为膈上肋和膈下肋,胸部外伤常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液气胸。普通X线摄影很难将所有肋骨及肺组织同时显示最佳,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CR),经过其较完善的后处理功能则能得到更为理想影像效果。为深讨CR技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滕银如张微军李辉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术胸部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普通X线摄影后处理功能CR技术
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2006年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术与屏/片系统床旁摄影合格率、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受辐射剂量等,来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床旁摄影中的作用。结果 计算机X线摄影术摄片合格率100%,一次性成功率100%,患者受辐射剂量减少20%~30%。结论 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床旁摄影中优于屏/片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赵书臣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术重症监护病房床边胸片
计算机X线摄影术(CR)的临床应用的体会
2004年
目的通过对CR系统的了解,是逐步实现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的基础。方法采用医学数字图像传输标准3.0格式规范化采集,存储、显示,管理所有病人的影像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结果经临床应用CR系统是经济有效的更适合基层医院发展,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结论CR系统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既符合医院的利益要求又方便工作。
方真华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术信息安全
X-平片与计算机X线摄影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 X-平片及计算机 X线摄影术 (CR)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效果的评价手段。方法 :人工耳蜗植入后行 X-平片与 CR检查 ,显示植入电极的形态和位置。结果 :15例 15耳人工耳蜗植入后植入电极的形态、位置正常 ,植入深度平均为 2 3.0 5 mm,达到规定标准。结论 :使用 X-平片与 CR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效果与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价 ,是一经济、简便、直观、有价值的方法。
姚艺文张道行张源大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X线手术效果
计算机X线摄影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1997年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1995年6月率先在国内引进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设备。CR成像与传统影像不同,可提供数字化的平片影像,从而使X线平片跨入医学影像信息数字化领域。经计算机处理后的CR照片性能已得到放射学界的充分肯定。 CR系统由日本富士医疗设备公司于八十年代开始研制,八十年代后期已有产品应用,九十年代产品几经升级。目前CR类型设备已在全世界初步普及(约2600台)。 (一)CR系统的成像原理 CR系统改变了常规X线摄影中使用的增感屏-胶片组合系统在胶片上最终形成的影像无法直接数字化的成像方式。发展了一种既可接收模拟信息,又可实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信息载体,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应用已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再进一步处理,实现数字化存贮与传输。 CR成像系统中记录和显示信息的载体称为成像板(imaging plate,IP)。
李葆林
关键词:信息数字化数字化信息医学影像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增感屏
不同首发症状肺动脉栓塞CTA的表现及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不同首发症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E患者107例的CTA资料,以胸部症状为首发症状76例为A组,下肢症状为首发症状31例为B组。观察PE是单侧还是双侧肺动脉受累,根据血栓累及肺动脉的部位分为主干型PE和分支型P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根据分布范围分为局部血栓和广泛血栓。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A、B两组在累及单、双侧肺动脉的差异及主干型、分支型检出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A、B两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下肢DVT分布类型检出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E患者107例,CTA检查共发现栓子348个。A组76例,单侧肺动脉受累19例,双侧肺动脉受累57例;B组31例,单侧肺动脉受累15例,双侧肺动脉受累16例;两组患者单、双侧肺动脉受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A组患者主干型PE 64例,分支型PE 12例;B组患者主干型PE 19例,分支型PE 12例;两组的栓塞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5)。两组患者DSA检查共检出74例下肢DVT,DSA显示A组局部血栓11例,广泛血栓32例;B组局部血栓2例,广泛血栓29例;两组患者下肢DVT分布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结论 CTA能准确诊断不同首发症状的PE及引起PE的下肢DVT,清楚地显示血栓的位置、范围,并且显示两组病例影像学上的差异,揭示了PE与DVT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岳丽纯杨春霞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卢铃铨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管造影术计算机体层成像计算机X线摄影术
DR、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显示情况分析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DR、螺旋CT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DR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检出情况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对0级、Ⅰ级、Ⅱ级病变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24.7%、39.2%,DR检查分别为15.5%、13.4%、25.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关节面侵蚀81例(83.5%),关节面下骨质囊变63例(64.9%),骨质增生硬化65例(67.0%),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21例(21.6%),其比例均明显高于DR组的57例(58.7%)、39例(40.2%)、53例(54.6%)和4例(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较DR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李国强邓家秀方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计算机X线摄影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设备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设备。;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医院诊断的计算机X断层摄影术设备。;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
Y·S·金E·S·金Y·M·郑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刘胜萍
作品数:28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功能 尘肺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 汽车制造 职业健康检查
王国亮
作品数:15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数字化摄影 平片 全下肢 全脊柱 数字化
刘永杰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零医院
研究主题:X线摄影技术 计算机X线摄影术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数字化成像技术 照片质量
曾敏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千伏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术 尘肺病诊断 尘肺病 乳腺摄影
胡茂能
作品数:84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体位架 腰椎 尘肺病 尘肺病诊断 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