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4篇“ 误译“的相关文章
从论误译误译
2024年
误随译生,可解释,难消除。长期以来,学界热衷定规范、纠偏误。世纪之交的描写译学与跨学科研究,丰富了误译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但总体上系统性与理论性还有待提高。基于首届全国“误译”专题研讨会,论文试议误译理论的创建原则与内容,提出基本原则与检验原则并立,本体研究先行,跨学科研究为继,望最终从误译研究走向误译理论。
黄忠廉濮阳荣黎雅途
关键词:误译
茶文化翻译文本中的误译问题
2024年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茶文化翻译文本是最为重要与有效的载体之一。但是,茶文化翻译文本中的误译问题对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准确的翻译茶文化,更好地发挥茶文化的传播价值,是茶文化翻译文本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茶文化传播的价值、翻译原则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茶文化翻译文本中误译的原因,并对如何优化茶文化翻译文本的质量策略进行了探讨。
甘乐
关键词:茶文化翻译文本误译
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年
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传播,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正确、简洁的外宣译本不仅会准确无误传递国家形象,而且和促对外传播、文化交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反之,外宣翻译的误译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还直接产生不利国家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先阐明外宣误译的标准,再以景区、路标、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近三年外宣误译材料,从语言维度、语用维度、文化差异维度分析地方外宣误译,同时辅以跨文化视角对部分地方外宣翻译材料进行修改。旨在探究总结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为克服外宣误译提供应对策略。
陈丽珠刘龙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外宣翻译误译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现象及成因
2024年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从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视角分析,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背后隐藏着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在深入阐述误读与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基础上,分析了误译在翻译中的再创造意义,对霍克思译《红楼梦》中误译的创造性展开解读,并从语言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译者主观理解与阐释的偏差、文本复杂性与翻译难度的挑战等方面分析霍克思译《红楼梦》误译现象的成因。
孟天伦
关键词:霍克思《红楼梦》误译文化差异
论《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对清谈话语的误译
2024年
汉学家马瑞志的《世说新语》译本对魏晋时代清谈术语、重要学术命题以及审美话语的翻译存在诸多误译。拘泥于词语字面含义,忽视学术话语的历史嬗变与脱离清谈的历史语境,对儒、道、释三教的某些概念未细加区分,将学术话语与日常用语混为一谈,是马译本中清谈话语误译的主因。
付强
关键词:《世说新语》误译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古诗十九首》的误译评析
2024年
通过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分析《古诗十九首》韦利英译本中出现的误译现象,深度剖析误译出现的根本原因,从而对中国诗歌翻译如何避免误译提出相关建议,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译,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郭航乐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误译诗歌翻译
跨文化视角下毕飞宇《青衣》法译本的改写与误译
2024年
中国当代作家毕飞宇所著的中篇小说《青衣》于2003年被翻译成法语,在法国读者中收获了较好的反响。《青衣》原著糅杂了中国文化、传统艺术和女性问题等元素,这些元素既是小说《青衣》的亮点,同时也是该作翻译的难点。译者克劳德·巴彦在翻译过程中基本保留了《青衣》原本的面貌,但为了克服作品中跨文化元素给翻译带来的困难,也对原文进行了一些改写,同时不可避免存在误译的情况。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简要梳理了法译本中的改写和误译,并分析其原因,总结翻译策略。本文认为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应该回到文学自身,译本需要尽可能保留源语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学作品的域外传播应该循序渐进,才能收获真正的读者。
李玟静
关键词:《青衣》法语翻译跨文化改写误译
从文化误译看译者的再创造——解读霍克思译《红楼梦》
2024年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英译本 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霍克思的 《红楼梦》英译本因其语言优美、考据严谨而备受赞 誉,为跨文化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 示。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 译本来理解文化误译的现象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的再创造活动。
孟天伦
重温席勒对素朴文学与感伤文学的思考——关键概念的误译造成的误识
2024年
早期德意志美学或文论著作中的几个常用核心概念的汉译,常给读者带来困惑,甚至只能误解或曲解,“Dichtung”便是一例,中文译者惯用“诗”字译之,其实当为“文学”。这就出现了不少著作的汉译本中满篇皆“诗”的情形,自然经不起深究,例如通常被汉译为《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席勒名文。究其缘由,主要是中文译者不知这个概念的历史语义和在彼时的实际运用。揭示翻译纰缪的有效途径,莫过于深入解析席勒美学思想中的这一经典文本,在讨论席勒不同凡响之作的精义的基础上剖析“Dichtung”概念的具体蕴含,旨在呈现错误译词如何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导。
方维规
“东方杏花”的西行漫记——从《长干行》庞德译本中的误译看中国文学外译三大误区
2024年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意象派的代表诗人,其译作《华夏集》为20世纪的美国诗坛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与传播。《长干行》译文被视作《华夏集》中最负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译作,其中的误译更是中外学者与译者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长干行》译文中误译的分析,反思和探讨中国文学外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活动提供些许参考与思路,避免陷入文学作品外译误区,从而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有效译介。
杨安文刘高忠于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华夏集》《长干行》误译

相关作者

张传彪
作品数:136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句子 汉译英 翻译 误译 诗歌翻译
李田心
作品数:118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奈达 误译 翻译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
谢国先
作品数:62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误译 神话 民俗学 明代 西太平洋
闫茁
作品数:22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误译 误译问题 日文 和歌 古典
张小川
作品数:24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误译 翻译文本 量词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