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7篇“ 调脂药物“的相关文章
- 黑龙江省调脂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
- 2024年
- 目的对调脂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目录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调研法和专家论证法建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对黑龙江省14种调脂药物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调脂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共涉及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和安维宁)得分最高;经济性方面,阿托伐他汀(安维宁)、瑞舒伐他汀(爱舒宁)、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和匹伐他汀(邦之)得分最高;创新性方面,原研品种更占优势;适宜性和可及性方面,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得分最高。结论黑龙江省14种调脂药物中,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和安维宁)、瑞舒伐他汀(可定)的临床综合评价得分较高,可作为强推荐级别的品种。
- 吴禹蒙宋佳刘利龙孙向菊徐娜闫虹吴玉波
- 关键词:调脂药物指标体系
- 调脂药物靶点与高血压肾病风险:一项药物靶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估调脂药物靶点所介导的脂质表型(HMGCR、PCSK9和NPC1L1)与高血压肾病风险之间潜在的因果相关性。方法使用来自欧洲人群公开可获得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采用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关的遗传变异,根据选定的调脂药物靶基因筛选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MR分析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确保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因预测的LDL-C水平与较高的高血压肾病风险相关(OR=1.19,95%CI:1.03~1.38,P=0.021)。较高的HMGCR介导的LDL-C水平与高血压肾病风险存在正向因果相关性(OR=4.08,95%CI:2.86~5.81;P<0.001)。然而,PCSK9和NPC1L1介导的LDL-C水平与高血压肾病风险无相关性。Cochran Q检验、MR-PRESSO检测和MR-Egger截距测试显示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或水平多效性。结论HMGCR介导的LDL-C与高血压肾病的发病风险存在因果相关性,针对HMGCR基因的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潜在益处。
- 连兴基彭晓辉王衍慧杨媚刘丽兰黄玉宇
- 关键词:调脂药物高血压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 2月在金溪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他汀类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比对照组的77.1 4%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T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LVEF、SV、CO、CI、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他汀类调脂药物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还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
- 周京喜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他汀类调脂药物丹红注射液
- 医院门诊患者调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常熟市中医院门诊患者调脂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调脂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门诊开具的包含调脂药物处方7 200张,采用Excel软件记录患者详细情况(性别、年龄、诊断)、调脂药物类别、名称、联合用药情况等,根据药品说明书、用药标准及用药须知等,评价调脂药物处方合理性。结果 7 200张处方中,患者男4 000例,女3 200例;年龄51~70岁患者居多,占比60.24%。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高脂血症等,占比96.21%。他汀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为91.03%(6 554/7 200)。诊断与用药不符/诊断书写不全处方280张(3.89%),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92张(1.28%),主要为给药时间和用量不适宜;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处方20张(0.28%)。结论 该院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符合经济、适用原则,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应定期对医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患者用药准确性,并及时进行检测,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张蒙
- 关键词:调脂药物门诊
- 认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类调脂药物
- 2024年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引起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常见原因。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2])。
- 景智丁征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脏病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调脂药物
- 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药物应用调查及临床药师干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调脂药物应用现状,并观察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T2DM患者90例,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心血管危险程度及调脂药物应用现状,并根据是否有临床药师参与指导分为干预组(n=54)及对照组(n=36),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指导,干预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指导。比较2组用药依从性、干预前后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0例T2DM患者中,低风险患者2例,较高风险患者20例,极高风险患者68例;88例患者需要使用调脂药物(97.78%),79例患者已使用调脂药物(87.78%),使用他汀类药物64例(阿托伐他汀50例,瑞舒伐他汀钙13例),使用非诺贝特9例;干预组的用药依从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P<0.05;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患者调脂药物使用率较高,主要以他汀类调脂药物为主,临床药师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脂。
- 吴方儒潘云胡春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调脂药物临床药师用药依从性
-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冠状动脉斑块消退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脂质代谢异常,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不稳定斑块破裂是ASCVD病人发生急性缺血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已证实通过他汀强化降低LDL-C水平能够诱导冠状动脉斑块稳定和消退。然而,由于不能耐受他汀的不良反应,病人依从性差,导致LDL-C达标率低。即使LDL-C控制达标,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较高的残余心血管风险。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发展迅速,如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等已被证实可提高LDL-C的达标率,降低残余心血管风险,促进冠状动脉斑块的消退。现就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状动脉斑块消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SC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利的决策。
- 黄万程果马丽赵金河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斑块斑块
- 丁苯酞与抗凝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探析丁苯酞与抗凝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内包括试验组与普通组,每组各65例。普通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普通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IHSS评分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峰流速差值、平均血流速度、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试验组患者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峰流速差值、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可采取常规抗凝调脂方案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价值高。
- 王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
-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影响调脂药物服用与血脂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影响调脂药物服用与血脂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调脂药物服用情况及血脂控制达标情况,对影响其血脂控制达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坚持服用调脂药物39例,占39.00%,间断或未服用调脂药物61例,占61.00%;血脂控制达标36例,占36.00%,血脂控制未达标64例,占64.00%。性别、年龄、病程及吸烟与患者调脂药物的服用有相关性(P<0.05),肥胖与患者调脂药物的服用无关(P>0.05);性别、年龄、病程、吸烟、肥胖、调脂药物服用情况均与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吸烟、肥胖(P<0.05),保护因素为坚持服用调脂药物(P<0.05)。结论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患者间断或未服用调脂药物情况较严重,血脂控制达标率偏低,影响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吸烟、肥胖,临床需要提高重视,及时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以提高血脂控制水平。
- 刘洋刘翠娴赵永福罗才福
- 关键词:冠心病调脂药物
- 医院门诊调脂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和趋势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2018至2021年医院门诊调脂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和趋势分析。方法抽取医院门诊2018至2021年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调脂药物处方600份,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调脂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脂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90份冠心病治疗处方中,调脂药物分布占比依次为阿托伐他汀片(25.51%)、辛伐他汀片(23.81%)、非诺贝特胶囊(21.09%)等;在236份脑梗塞治疗处方中,调脂药物分布占比依次为阿托伐他汀片(22.22%)、辛伐他汀片(21.46%)、普伐他汀片(21.07%)等;在40份脑出血治疗处方中,调脂药物分布占比依次为阿托伐他汀片(32.61%)、阿昔莫司分散片(19.57%)等;在34份脑供血不足治疗处方中,调脂药物分布占比依次为阿托伐他汀片(30.95%)、辛伐他汀片(23.81%)等。门诊调脂药物吉非罗齐胶囊DUI为1.023,日剂量>1.0,用药不合理。2018至2021年门诊辛伐他汀片、普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片、吉非罗齐胶囊、阿昔莫司分散片的DUI呈逐步上升趋势。在600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为42份,占处方的7.00%,即处方合格率为93.00%。不合理处方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用药疗程不当(42.86%)。采用600份调查问卷对不合理处方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因素统计,其中医院规定未更新、药商经济利益以及医院流程不规范是主要的调脂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社会因素,且医院规定未更新的符合率最高为79.00%。结论考虑降低门诊患者吉非罗齐胶囊日剂量,重点解决用药疗程不当和医院规定未更新等突出问题,更新并有效实施医院规范化管理,可为实际工作中的调脂药物合理用药提供医学依据,使合理用药标准化。
- 贾莎莎段永超
- 关键词:医院门诊调脂药物
相关作者
- 赵水平

- 作品数:749被引量:5,10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血脂 血脂异常
- 顼志敏

- 作品数:305被引量:1,79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合理用药 心血管病 心肌梗塞 血脂异常
- 胡大一

- 作品数:3,552被引量:28,772H指数:6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李建军

- 作品数:593被引量:2,734H指数:2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疾病
- 刘梅林

- 作品数:281被引量:1,5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