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超亲优势“的相关文章
超亲优势数量遗传学理论推导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超亲优势作为杂种优势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但对其认识仍处于不断加深中,对超亲优势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推导,为玉米育种的理论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在综述前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实践,基于加性-显性模型推导超亲优势数学表达式,探讨超亲优势可能的遗传基础及其在指导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结果】基因型尺度模型下的中优势超亲优势的数学表达式分别为MPH_(F_(1))≈Σdy~2及HPH_(F_(1))≈Σy(d-a)和LPH_(F_(1))≈Σ(d+a);单个位点下双基因频率差异和显性效应是超亲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在多个位点下显性效应和上位性均会影响超亲优势表现。【结论】中优势超亲优势的数学表达式MPH_(F_(1))≈Σdy^(2)和HPH_(F_(1))≈Σy(d-a)能很好地用于指导玉米育种实践。
陈泽辉吴迅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刘鹏飞
关键词:玉米超亲优势
北方杂交粳稻米质分布现状及超亲优势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对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所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进行了13个米质性状的分布分析和超亲优势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杂交粳稻米质指标中整精米率表现出的差异较大,优质组合数相对较少,长粒品种少,宽粒品种多,长宽比差异不大,低垩白率、垩白度组合较多,大多杂交粳稻组合的食味指标较好,营养指标的差异不大。超亲优势分析表明:杂交粳稻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方面父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要好于母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说明现有的杂交粳稻母本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优于父本,而在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方面现有的杂交粳稻父本要优于母本,在糙米率、粒宽、食味指标与营养指标中表现为优势的组合数的比例较高。
郝宪彬胡培松华泽田
关键词:杂交粳稻米质选育
爪哇稻与其杂交种的性状相关性和超亲优势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爪哇稻在长沙表现为大穗、大粒、分蘖少、生育期长和植株高。培矮 6 4S/爪哇稻组合在秆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存在正向超亲优势 ,在播始历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杂种秆高与父本穗长、杂种穗长和父本穗长、杂种每穗总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和穗长、杂种每穗实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杂种千粒重与父本每穗总粒数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肖国樱邓晓湘唐俐袁隆平
关键词:爪哇稻超亲优势杂交种农艺性状
应用“异质复合分离理论”获云南割手密杂种F_1高糖性状超亲优势新种质(一)被引量:8
1996年
世界甘蔗育种存在两个根本性难关,传统的″高贵化理论″已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等经25年探索,试创″异质复合分离理论″,用世界著名高贵品种POJ3016作母本,与云南野生割手密种(S.spontaneum)远缘杂交,创造出杂种F193/2418新种质,其一是12上旬最好水平的含糖份16.29%,重力纯度94.02%.纤维份13.21%,表现高糖性状超亲优势(Heterobeltiosis),突破割手密杂种F1必然低糖的遗传规律;其二是染色体2n=80,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染色体比例为n+n=1.5∶1—1∶1,保持了较多的割手密种染色体而表现野生优良性状,突破必须多代回交(F4,F5)使染色体比例为6∶1—9∶1才能获得高糖性状,但又严重丧失野生优良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实现在回交低代(F2,F3)选育高产高糖,广适兼抗的突破性新品种,从理论,方法与种质的创新找到一个突破点。
楚连壁张正清孙有方杨李和桃联安董立华姚育刚经艳芬张家瑞卓惠英
关键词:甘蔗杂种一代
高密度籽粒指数(HDI)与其他穗部性状间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
1990年
孟祥祯
关键词:水稻杂种优势超亲优势
三裂棉不育胞质杂交组合F_(1)、F_(2)产量优势分析
2024年
选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三裂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8)和1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恢复系ZHR142作为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阿拉尔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安阳,对本及其杂交组合F_(1)、F_(2)和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F_(2)产量优势较F_(1)有所衰退,但仍有部分组合如3、6和7的F_(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表现较好;大部分CMS-D8胞质F_(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主要是由于铃重的降低;部分组合如1、3、6和7的不同世代在2个生态点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尤其是组合6和7的F_(1)、F_(2)产量在阿拉尔生态点均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本研究结果对D8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选育及其F_(2)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唐会妮唐会妮张梦戚廷香戚廷香吴建勇郭立平张学贤王海林王海林乔秀琴梅拥军
关键词:杂种优势杂种二代超亲优势
玉米抗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抗倒性评价研究
2024年
为了对玉米种质的抗倒性进行评价,进而选育出抗倒性强的玉米杂交种。本研究以生产上正在推广的4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植株的抗倒相关性状,计算F1的中优势超亲优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压碎强度、推倒强度和茎秆强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硕育172’具有较高的压碎强度和茎秆强度,‘硕育173’具有较高的推倒强度。不同抗倒相关性状相比,品种第5节间长度、第3、4、5节间粗度、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的中优势超亲优势相对较高,说明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相对较大。不同材料间相比,‘硕育172’的双‘郑58’和‘H7235’、‘硕育173’的双‘Z33-1’和‘H7875S’之间的压碎强度、茎秆强度、雄穗分枝数、雄穗主轴长度、果穗夹角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宝景186’的双‘Z33-1’和‘H7875A’、‘郑单958’的双‘郑58’和‘昌7-2’之间的第3、4、5节间粗度、株高、穗位高、穗位叶叶长、穗位叶叶宽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杂交种的抗倒性,结果显示,‘硕育172’的抗倒性最强(Y值:1.401),其次为‘硕育173’。本研究表明,‘硕育172’和‘硕育173’均具有较强的抗倒性。
魏锋卫晓轶孙佩刘俊恒史大坤李方杰王瑞平刘红钰宋宾宾
关键词:玉米抗倒性杂种优势主成分分析超亲优势
新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以及选育出抗倒性强的玉米杂交种,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新单系列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以目前黄淮海夏播区推广面积仍较大且抗倒性较为突出的郑单958和先玉335为对照,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测定植株的折断节位、折断高度、压碎强度、推倒强度及第4节的茎秆强度。调查抽雄期、吐丝期和散粉期,测量株高、穗位高、基部第3、4、5节间长度和茎粗、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度、穗位叶叶长和叶宽,计算F1各性状的F1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优势超亲优势。结果表明,逆境条件下,新单61、新单65、新单58和新单68仍均具有较强的抗倒性。第3~5节节间长度、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位叶叶长的中优势超亲优势相对较高,说明其杂种优势相对较大。不同品种间的抗倒性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新单61压碎强度和推倒强度的杂种优势相对较高,新单68茎秆强度的杂种优势相对较高,说明新美09和新01A3、新美026和新69之间的抗倒性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卫晓轶史大坤魏锋马俊峰马毅洪德峰王稼苜郑秋道刘经纬李方杰
关键词:抗倒性超亲优势
小麦新品种“尊麦18”生育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23年
一、品种来源小麦品种“尊麦18”是阳谷县种苗研究所以济麦22为母本、YG24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品种特点是大穗、抗病、抗倒、抗寒、高产,具有超亲优势,适宜在山东省推广利用。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10010。
杨慧慧
关键词:生育特性超亲优势系统选育
小麦新品种“泰农108”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年
“泰农108”是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泰农1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其遗传了母本“济麦22”多穗、高产、抗病的特点和父本“泰农18”抗倒、穗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190003。
吕守忠张瑜齐新丽蒋恩君朱文婷吴朋杜德山
关键词:生育特性超亲优势泰农系统选育有性杂交

相关作者

许钢垣
作品数:40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杂种优势 无融合生殖 麦红吸浆虫
张忠林
作品数:67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滇型杂交粳稻 选育 水稻 杂交粳稻 粳稻不育系
武计萍
作品数:33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小麦 杂种优势 农艺性状 雄性不育
逯腊虎
作品数:94被引量:34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杂种优势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魏锋
作品数:88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新品种 玉米自交系 选育 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