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篇“ 辩证运动“的相关文章
论“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统摄——兼论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运动
2024年
中国实践和中国理论孕育并生成了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赋予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和出场,表现出对“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尊崇和弘扬;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要素建设路向的规范,以及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对符合时空双维时代潮流发展取向的理论预设,凸显“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预设和规范作用。由此,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形成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
王新建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及其辩证运动的影响研究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热议话题,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观点不一,乐观派与悲观派并存。从技术水平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从技术本质来看,人工智能是对人类脑力器官的...
张琳玥
关键词:人工智能辩证运动
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论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由思想
2019年
马克思把伊壁鸠鲁定位成自我意识哲学家,在其《博士论文》中重新诠释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运动,赋予原子以自我意识的哲学意义,并揭示了“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他从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实现、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自我意识与定在的合一阐释了自由何以可能和自由何以实现的根源。最后得出结论,自由不是纯粹的抽象的意识自由,而是自我意识不断否定自身的“定在中的自由”,并最终与定在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自由。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自我意识辩证运动及其自由思想为日后其自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现实的基调和方向。
周莉
关键词:自我意识
为“文言”一辩——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被引量:4
2016年
20世纪初数年间,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刘师培、鲁迅、周作人、黄人、徐念慈等人在文学的情感与审美功能、个人尊严、汉语本位与民族文化主体等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实践来回望这一"源起",如何对待文学研究中文言的合法性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改变思维定势、祛除白话的迷思而以白话与文言辩证运动的观点来看待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作家作品的语言问题,开拓被遮蔽的点和面,使文学史叙事更具科学性与历史性、整体感与动态感,更全面把握多元共生的复杂面貌;有助于激活传统的源头活水,使中国文学与文化得以更健康发展。
陈建华
关键词:文言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审美
理解与诠释的辩证运动与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观发展
2016年
理解(verstehen)与诠释(Auslegung)是诠释学的重要概念,其性质、功能及之间的关系的运动变化不仅是诠释学发展的内在线索,引领着诠释学的发展而且也牵动着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对立到"统一"的重大问题之讨论。论文从理解与诠释的辩证的动态关系中考察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独立性、科学性及相对性,探寻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观的发展脉络。
王小燕常红
关键词:社会科学
所予、统觉与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当代分析哲学视域中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
2016年
由于依据了康德的直观与概念的二元思维方式,传统分析哲学将世界视为所予性的,因而陷于所予神话中。为了摆脱此状况,麦克道威尔提出借鉴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并将之解读为:黑格尔以康德的统觉的方式来论述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并以单个自我意识的两个层次,即自我意识与其经验性自身之间的一体化来修正康德的思维方式,进而证明自由的自我意识具有无边界的概念能力,因此能够经验到实在性世界。然而,这个解读并未证明自我意识是自由的及其概念能力的无边界性,因此无法形成对世界的确定性经验。按黑格尔观点,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通过欲望、生命和类三个环节,证明自我意识只有在主体间性上才是自由的,并具有无边界的概念能力;同时,如此的概念能力使对世界的确定性经验成为可能。如此的经验能够摆脱所予神话,避免回溯问题,并确证知识。
尹峻
关键词:统觉自我意识主体间性
黑格尔存在论中“界限”的辩证运动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哲学思维的研究,需从思维本身出发并在思维内部寻找其根据。思维的主体要真正成为自为的而非自在的,就必须从起点开始对思维进行考察。黑格尔逻辑学以存在论为起点,思维将通过有与无同一的"变易",从定在自身的规定性发展到质,经过质与定在本身的矛盾运动,自在存在过渡至自为存在,并最终使得存在从"质"的规定过渡至"量"的规定。存在论当中的"界限"是贯穿这个逻辑阶段的重要概念,其辩证发展的过程是对整个黑格尔逻辑学方法的印证。"界限"的辩证运动,是对扬弃这一辩证运动的最为明确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探究同一性本身的重要途径。
秦龙李水石包大为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运动
论经济力的系统结构及其辩证运动被引量:2
2012年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史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两个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政治经济学缺乏能够把上述两个和谐统一起来的概念或范畴。本文在继承生产力、消费力、自然力等传统政治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分配和交换力概念,得到由生产力、分配力、交换力、消费力和自然力等构成的概念体系,构建了经济力概念,以便协调经济系统内部的矛盾、经济系统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公平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框架。
王朝科
关键词:经济力系统结构辩证运动
教师生涯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生命化的辩证运动被引量:6
2012年
当前将教师发展的根本问题定位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流认识,在认识论上透露出来的是颠倒了的教师与教师职业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论上反映出来的是对教师作为人的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忽视。基于生成论的立场和生成教育的观点,在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应该树立教师生命的文化生成的基本理念,坚持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生命化发展辩证运动的核心取向,依循"多层耦合、多维一体"的发展机制,帮助教师实现可持续的生涯发展。
孙琳张广君
关键词:职业化生命化生成论
竞技认识及其辩证运动过程
2010年
竞技比赛是特殊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竞技认识进行哲学思辩,可以揭示竞技认识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提供竞技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基础.竞技认识的主体主要是教练员,在对竞技比赛认识的过程中,其辩证运动表现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赶超,交替循环向前发展.
蒋国勤
关键词:感性认识辩证运动

相关作者

周穗明
作品数:112被引量:52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新社会运动 新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韩毅
作品数:15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
研究主题:复杂适应系统 相互作用 以人为本 后哲学文化 罗蒂
薛富兴
作品数:200被引量:63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审美 艾伦·卡尔松 审美 中国美学 环境美学
毛丹妮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总体性 一元论 二元论 大学生 测不准原理
张晔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疝 肛温 胸背部疼痛 冠心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