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5篇“ 辫状河三角洲“的相关文章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2024年
前人通过大量研究认为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缓坡、砂体分布广且延伸距离远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别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了精细研究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砂体,揭示砂体沉积规律和控制因素,利用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开展沉积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存在纵向伸长、纵横向平衡及横向展宽三个阶段,沉积砂体发育存在平衡点;砂体内部垂向联通性及侧向连续性与物源距离关系密切,并将砂体叠置连通性关系划分为9类;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会形成无侵蚀面的暂时性新型河道;砂体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坡度、水动力条件、物源供给、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5种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张春生刘帆斤朕周行天林雪莲施冬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上段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2024年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沙三上段发育一套完整的升降旋回,初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厚度4~9 m,河道末端发育河口坝,砂体储层厚度3~8 m,分流河道平面分布范围最大,是该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河口坝平面发育范围达到最大,至最大湖泛面后湖平面缓慢下降,并在沙三上段顶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厚度减薄至2~5 m。
赵汉卿李超郭诚陈晓明张博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莱州湾凹陷
缓坡背景下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以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为例
2024年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对于其沉积环境及相类型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为揭示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环境及砂体的分布规律,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系统刻画了卡拉沙依组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兼具辫状河三角洲和潮坪沉积特征,识别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潮汐水道、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7种沉积;(2)从平面展布上来看,研究区北部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南部以潮汐沉积为主,中部发育大量受潮汐改造的水下分流河道;(3)海退时期研究区沉积主要受河流控制,水下分流河道规模较大;海进时期主要受潮汐作用控制,潮道规模较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缓坡背景下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纵向分布相带序列模式和河控—潮控沉积模式,可为该层段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张若琳刘岩金思丁周杨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砂体有利区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砂体有利区的判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储集砂体分别依照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厚度、砂岩密度、砂体孔隙度以及砂体渗透率进行权值分配;分别获取目标储集砂体在每项参数中对应的权值;分别确定每项参数的权...
张晓玲程子芸丁伟洪国良白振华孔祥文曲良超汪萍苏朋辉
辽东湾海域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辽东湾海域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薄片鉴定、岩心观察、测井分析等研究,并结合钻井情况对各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类型主要包括进积型和复合型2种类型;(2)古物源、古地貌和古气候3个因素共同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及沉积特征,其中古物源供给强度是物质基础,控制了砂体的粒度及规模,古地貌中古沟谷控制了砂体的沉积位置,古气候和古地貌坡度陡缓影响了砂体的展布形态;(3)古物源强,与古沟谷对接好,古地貌平缓的沉积区域砂体厚度大、范围广,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该研究成果可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张国坤张汶郭维吕世聪杨宏飞
关键词:古地貌古气候辫状河三角洲古近系
蓬莱19-3油田馆陶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
蓬莱19-3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经过了近20年的开发,油田综合含水率已经超过80%,各主力油层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井间储层砂体的连通性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地质因素。长期以来,反映储层砂体连通性的储层构型...
陈辉
关键词:蓬莱19-3油田辫状河三角洲井震结合储层构型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演变规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2023年
辫状河三角洲是一类常见的沉积体系,也是一类常见的油气储层,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过程及内部结构一直受到沉积学研究的关注。为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演化过程及生长演变规律,笔者等通过水槽实验模拟辫状河三角洲在平缓的水下底形上逐步发育的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延时拍照等手段进行精准的沉积地貌监测和定量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1)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三角洲的规模、水流分散样式、沉积体表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分布样式存在阶段性差异,可据此将实验辫状河三角洲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2)在最初阶段,辫状河携带沉积物直接入“湖”堆积并形成朵状河口坝,入“湖”水流无明显的水道化特征,随着朵状河口坝逐渐堆积露出水面,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平原上河道开始分流并导致后续河口坝转变为连续的弧形坝分布于先期沉积体周缘,这一阶段三角洲平均半径快速增加;进入第二阶段后,三角洲平均半径增速减缓,供给河道进入三角洲平原后形成1~2条主干分流河道与多条次级分流河道,并在主干河道河口区形成弧形的前缘朵体;到第三阶段,三角洲平原面积已经较大,其平均半径增速进一步降低,平原上分流河道的分叉性更强、宽度更小,不同分流河道规模接近并可同时将沉积物输送到三角洲前缘多个部位发生沉积,在同一时期形成多个孤立的小规模的前缘朵体。(3)在整个沉积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三角洲规模的逐渐增大,分流河道的宽度逐步减小、流程变长、分流河道数量逐步增加,三角洲前缘沉积由少量弧形的连续分布朵体转变为多个孤立分布的小规模朵体。(4)在第二、三阶段,分流河道表现为多个侵蚀—回填的自旋回演化过程,形成了多套自旋回沉积复合体。(5)辫状河三角洲前积层存在自下而上、由近向远表现为沉
何艺玮房元龙冯文杰刘远航范洋郭华粘张佩贾风娟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内部结构
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始新统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始新世发育多个不同类型的转换斜坡(或称为构造转换带),位于惠州26洼和西江30洼之间的HZ25转换斜坡控制并发育了一套大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讨论了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晚始新世时期气候炎热潮湿,东沙隆起通过HZ25转换斜坡向惠州26洼输送充沛的物源碎屑,发育厚层辫状河三角洲成因砂体,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显示典型牵引流态特征;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岩性粒度较粗、分选差,磨圆度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岩心显示多期次冲刷界面、高角度斜层理、楔状交错层理等强水流动力沉积构造及间断性正韵律。转换斜坡是物源水系主要的运输通道,辫状河三角洲向前推进距离约8 km,整体形态为向北东方向展布的坨状或朵叶状。受控于转换斜坡古地貌格局,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水动力强、距物源较近且物源供给充足的特征,砂地比平均值约5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优质储层发育带,转换斜坡及其控制的厚层优质砂体耦合形成良好的地层-岩性圈闭,是惠州凹陷深层主要勘探对象。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整体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由于泥质杂基含量低,分选改造中等,以显孔-原生孔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是下一步油气优先勘探评价的对象。
陶文芳葛家旺雷永昌李旭彪朱筱敏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
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2023年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实验测试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发育潮湿气候下的陆相含煤沉积建造,属于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②中侏罗统发育3类岩相组合:第1类是浅灰色、棕灰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和砾岩互层;第2类是煤层、深灰色碳质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互层;第3类是深灰色碳质泥岩、油页岩和泥岩互层。3类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三角洲的上平原、下平原—前缘和湖相沉积。③中侏罗统沉积时期河道较频繁迁移,砂体在平面上呈辫状、网状和朵状分布,具有多期叠置、侧向变化较快的特征。研究认为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下平原与前缘河道砂体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九龙山地区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湖相油页岩是九龙山地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王波王艳清马进业宫清顺朱军朱超李雅楠王远飞裴梓薇张君魏巍
关键词:中侏罗统柴达木盆地
基于流动单元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建模方法——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油田为例
2023年
涠西南凹陷在生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和中高含水期,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复杂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油水分布情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难以准确预测。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的精细刻画表征陆相沉积复杂断块储层的强非均质性,细分流动单元定性表征储层纵向上不同期砂体储层质量的差异,为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带来了新的难题。针对海上油田由于井资料匮乏的特点,利用沉积规律及前期研究总结的地质知识库来约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建模,以靶区涠C油田为例,探索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基于目标、序贯指示、截断高斯等相建模方法,最终优选基于目标的相建模方法模拟水下分流河道模型。应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可以有效表征过渡带的特点,建立流动单元模型,采用流动单元约束属性模型建立,进一步计算储层非均质系数,准确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下一步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挖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代百祥陈之贺郇金来甘永年严恒
关键词:三角洲

相关作者

李维锋
作品数:105被引量:642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朱筱敏
作品数:548被引量:6,757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古近系 准噶尔盆地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地震沉积学
于兴河
作品数:349被引量:3,71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 成岩作用 扇三角洲
吴胜和
作品数:334被引量:3,877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储层构型 冲积扇 点坝 储层 沉积微相
高振中
作品数:120被引量:970H指数:24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内潮汐沉积 沉积相 内波 塔里木盆地 内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