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96篇“ 追诉“的相关文章
- 论状态犯追诉时效
- 2024年
- 本文从状态犯追诉时效的争议出发,首先对状态犯和继续犯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指出通说认为状态犯追诉时效自犯罪行为结束时起算,而继续犯则自犯罪行为结束时起算。然而,作者认为这一通说观点并不准确,主张应该结合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及具体行为样态进行具体分析。文章通过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状态犯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可以追究共罚的事后行为的刑事责任,从而实现对前罪重新赋权。最后,本文指出在处理状态犯追诉时效问题时不应机械遵循通说,而应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 赵赓
- 关键词:状态犯继续犯追诉时效
- 生物武器犯罪的国际追诉
- 2024年
-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存在缺乏多边核查机制而导致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会造成个人在进行生物技术研究时有将其武器化的滥用风险。此外,国际恐怖组织、跨国制药公司也有可能制造或使用各种生物武器从而危害人类社会的生物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反酷刑公约》《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等国际公约的思路,通过国际公约建立普遍管辖权的方法将生物武器犯罪作为一种国际罪行来对个人追诉相应的刑事责任,从而更为有效地起到威慑与制裁生物武器犯罪行为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国不但要积极推进相应公约的起草与生效工作,还要完善我国的《生物安全法》与《刑法》,使之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
- 李佩遥
- 关键词:生物安全普遍管辖
- 刑事追诉时效适用问题研究
- 作为刑罚消灭制度之一,追诉时效制度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权、提高司法效率的基本理念,顺应了我国宽缓化的刑罚趋势,但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严厉打击犯罪的法律传统,导致追诉时效制度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并未引起过多重视。追诉时效制度对行为...
- 韩志豪
- 关键词:追诉时效
- 存疑案件追诉时效之司法适用
- 2024年
- 追诉时效已超越犯罪范畴而进入刑罚视野,其适用应以犯罪为前提。犯罪是实体法上的概念,即符合犯罪成立条件,且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撑。存疑案件不符合这一前提,因而不能适用追诉时效。案件事实存疑时,追诉期限有多种可能性,存疑案件仅系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性,势必建立在假设之上而带来滥权风险。超过追诉期限对终止刑事诉讼程序不具有绝对意义,存疑案件适用追诉时效亦非更有利于行为人。
- 马如意
- 关键词:追诉时效存疑案件
- 刑事诉讼被追诉人权利制度建设
- 2024年
-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一个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国家对人权保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虽然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刑事诉讼被追诉人的人权被侵害的现象仍然存在。刑事诉讼兼具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双重使命,要兼顾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看到公平与正义。本文结合我国对刑事诉讼被追诉人人权保障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立法领域明确无罪推定原则及沉默权,在司法领域加强对侵害被追诉人权利的监督,在意识形态领域提高全社会重视保护被追诉人人权的意识等建议。由此,希望能为刑事诉讼被追诉人人权保障建设提供一份力量。
- 张萃玲
- 关键词:人权人权保障刑事诉讼被追诉人程序正义
- 读客悬疑文库 追诉时效倒计时
- F县警本部有3名声名赫赫的“恶鬼刑警”-擅长逻辑推演的“青面修罗”朽木、擅施谋略的“冷血动物”楠见,还有有野兽般第六感的“探案天才”村濑。他们视案子如命,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狡猾的凶手。当已招认的凶手突然全盘翻供,拿出不在场...
- (日)横山秀夫作
- 被追诉人涉案财物有效辩护研究
- 马鹏阳
- 论被追诉人自主性辩护权
- 韩明航
- 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研究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彰显了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理念。该制度自实施以来,显著提高了司法办案效率,有效缓解了司法资源紧张的局面。被追诉人自愿认罪认罚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运行的前提条件,也...
- 张帅
- 关键词:被追诉人
- 认罪认罚被追诉人反悔权研究
- 孟祥萍
相关作者
- 陈学权

- 作品数:108被引量:95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被追诉人 辩护律师 无罪判决
- 陈瑞华

- 作品数:345被引量:11,018H指数:6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合规 企业 刑事 刑事诉讼 整改
- 刘少军

- 作品数:197被引量:6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认罪 金融法 合规 刑事诉讼 企业
- 王弘宁

- 作品数:26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权利保护 公权力 结果加重犯 刑事被追诉人 职务犯罪
- 于志刚

- 作品数:226被引量:3,745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犯罪 犯罪 刑罚 刑事政策 计算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