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8篇“ 选穴“的相关文章
子午流注针灸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技术领域的子午流注针灸系统,包括数据服务层,用于构建以明徐凤子午流注按时取法为基础,结合后代医家补充的补法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位构建三维人体模型,提供数据访问、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和数据挖掘各项数...
郭建堂张永青莫晨刘明贺
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组方规律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组方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文献,通过严格筛,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IBM SPSS Modeler 15.0软件以及其中的Apriori算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结果】纳入110篇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处方共110条,涉及使用腧共59个,其中,肾俞、阿是和三阴交的使用频次最高;常用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主要分布在下肢与腰背部;从位类型来看,五输、背俞、下合为首;双组合配伍中,肾俞、阿是组合支持度最高;三组合配伍中,肾俞、三阴交、阿是组合支持度最高;核心腧组合是肾俞与阿是组合。【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腧择和组方是有规律可循的,所总结的和组方规律能够为其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戴文祥陈少宗
关键词:急性肾绞痛选穴规律组方规律肾俞阿是穴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针灸治疗失眠症规律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有关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干预措施、艾灸壮数、总有效率、取相关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体针及温针使用的高频腧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文献67篇,干预措施以单用温针灸为主,其次为联用耳针;多使用长1~2 cm的艾条灸1壮;总有效率多在92%~94%之间。共得到处方85首,体针取涉及腧55个(频次569次),其中百会(55次)、神门(54次)、三阴交(45次)应用较多;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背腰部,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少阴心经;特定以交会为主,其次为背俞;高频腧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类群,关联性最强的位组合为百会与神门。温针灸取涉及腧44个(频次272次),三阴交(32次)、心俞(23次)、脾俞(23次)应用频次较高;高频腧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聚类群,关联性最强的位组合为脾俞与心俞。结论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注重应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腧,配合头面部取,重视特定中交会的应用,且温针灸以脏腑背俞为主,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补虚安神以助眠的功效。
张荣妮幸雨纪昌春谢朝菊王雪娇郭靓郭霁星
关键词:失眠症温针灸用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耳治疗偏头痛的规律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耳治疗偏头痛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建库至2023年5月耳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通过频次分析筛治疗方法及高频位,运用R语言Apriori算法挖掘位规则,利用Gephi 0.1.0软件构建复杂共现网络,获取耳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156篇文献,用频次较高的耳治疗方法分别为耳压豆、耳针、耳综合疗法;纳入文献包含157个耳处方,涉及耳36个,频次前10位耳分别为神门、皮质下、颞、交感、肝、枕、胰胆、额、内分泌、肾;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神门与诸配伍关系最为常见,支持度前3位的是神门-皮质下、神门-交感、神门-颞-皮质下。结论耳治疗偏头痛核心为神门、皮质下、交感、颞、枕、肝、胰胆、胃,临床上应遵循病位对应取,同时注重安神镇痛、疏肝和胃位的配合使用。
张玉宽王喆张秋月陈新勇韩晶
关键词:耳穴耳穴贴压耳针偏头痛选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规律
2024年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常用治疗方法,并对高频应用方法针刺(高频腧、腧归经、腧关联规则、腧聚类)、耳压豆(高频耳位关联规则)、头丛刺高频分区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90篇,涉及270条针刺处方;其中针刺法腧统计184个,应用总频次1906次,高频应用腧依次为百会、太冲、风池、合谷、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印堂、四神聪;高频经脉为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分析得出3组位强关联规则和5个聚类。耳压豆位29个,应用总频次206次,高频应用耳依次为神门、肝、心、皮质下、肾;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得出4组位强关联规则。应用头丛刺分区共涉及14区,其中高频分区为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以其病机(肝亢、肾亏、脾虚、痰扰等)及抽动部位,进行配伍,多用阳经经,这与风邪的性质及其治病特点相关。儿童抽动障碍与情志障碍息息相关,故针刺、耳均重视疏肝、清心之法,调畅情志。头丛刺多采用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进行抽动障碍的治疗。耳压豆与头丛刺,对于儿童来说,痛苦小,治法作用时间长,不易出现弯针、断针等危险情况。
吴珊红宫子涵王艳高扬袁一鸣赵明月张紫微李天益裴飞
关键词:抽动障碍耳穴头穴丛刺选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规律分析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耳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配伍规律,为变应性鼻炎病人耳贴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耳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2日。对文献中的耳、频次进行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耳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6篇,纳入文献的变应性鼻炎以虚证为主,肺气虚寒型为主要证型。共涉及34个耳,使用频次较高的耳依次为内鼻(12.66%)、肺(12.02%)和肾上腺(9.97%),耳多分布于耳甲和耳屏部,内鼻-凤溪-外鼻-肾上腺-肺、肺-肾-脾-内鼻等为常用配伍耳。结论: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耳和耳规律;临床遵循“脏腑辨证、循经配”原则,可为规范耳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
常丹阳方桂珍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耳穴贴压数据挖掘选穴规律中医护理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贴压治疗高血压病规律研究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耳贴压治疗高血压病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2年8月30日有关耳贴压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利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1篇文献,共涉及耳56个,高频位分别为神门、降压沟、心、肝、肾,高频次证型为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最强关联耳配伍依次为神门-降压沟、肝-心、神门-心、心-肝。结论耳贴压治疗高血压病常用位为神门、降压沟、心、肝、肾;临床多遵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脏腑辨证配、临床经验取规律。
梁闪刘艳萍王琳琳丁艳丽
关键词:高血压病耳穴贴压数据挖掘选穴规律关联规则
基于数据挖掘耳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规律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耳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配伍规律,为顽固性呃逆患者耳贴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3年8月18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有关耳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文献,对文献中的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5篇,顽固性呃逆分型以周围性呃逆(54.17%)及中枢性呃逆(40.28%)多见。耳贴压治疗涉及耳28个、频次420次,其中最常用耳为耳中(16.67%)、胃(16.19%)、神门(14.52%)、交感(12.14%)。耳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配伍耳为耳中-皮质下-交感-神门-胃、耳中-交感-神门-胃、耳中-神门-胃、胃-耳中等。结论耳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遵循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参为主,结合脏腑辨证、随病因加减配为辅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参照。
屠娜飞张耀虹徐敏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数据挖掘选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规律
2024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21、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纳入68条针刺处方,涉及腧100个,总使用频次536次;(2)腧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三阴交;(3)核心腧配伍为阳陵泉-悬钟,并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申脉-照海、委中-昆仑、血海-环跳-丰隆-足三里、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悬钟-丘墟-阳陵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多以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悬钟为核心,优先考虑足三阳经、五输的应用,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提供参考依据。
丛珊张军风李虹王猛闫隆钱玉林于涛
关键词:下肢痉挛足三阳经五输穴选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规律分析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位拓扑属性值,筛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总频次479次;2)腧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取的腧多位于下肢;4)经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特定以五输主,其中合频次最高;5)腧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以局部和循经取为主,且多应用特定,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唐正李纪新李涵张永臣李心沁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炎数据挖掘选穴规律经络五输穴

相关作者

王富春
作品数:472被引量:2,202H指数:24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穴位贴敷 针刺 针灸治疗 穴位贴敷治疗
梁繁荣
作品数:917被引量:4,252H指数:2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
贾红玲
作品数:278被引量:1,378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配伍规律 针灸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主治
张永臣
作品数:400被引量:2,084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配伍规律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针刺
孙忠人
作品数:614被引量:4,328H指数:28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刺 电针 针灸 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