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9篇“ 造山运动“的相关文章
- 塔里木克拉通经历过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吗?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塔里木克拉通经历过格林威尔期造山运动,但相关的岩浆、变质证据比较缺乏.造山事件会为附近的盆地提供大量碎屑物质,因此也会在碎屑锆石记录中有所反映.对塔西南铁克里克地区和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界的7件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135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塔西南南华系的波龙组和雨塘组均发育有冰碛岩,通过碎屑锆石记录得到其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693.2±3.3 Ma和642.7±4.4 Ma,由此推测波龙组形成于Sturtian冰期,而雨塘组形成于Marinoan冰期.此外,结合前人发表的数据,整理得到完整的塔里木克拉通新元古界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700~900 Ma和1800~2100 Ma两个区间内,与典型的格林威尔期造山活动的时间980~1250 Ma不符;阿克苏、库鲁克塔格和铁克里克3个露头区新元古界碎屑岩的物源区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南华纪-震旦纪不存在全盆统一的物源,这与当时克拉通内发育大型造山带的假设不符.综上所述,通过对碎屑锆石记录的分析,认为格林威尔期的陆-陆碰撞型造山运动在塔里木克拉通的影响不显著.
- 易子渊魏国齐郭召杰
- 关键词:碎屑锆石新元古界构造地质学
- 江西宜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的制约被引量:1
- 2022年
-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a 2 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 2 O 5、TiO 2、TFeO/MgO、Al 2 O 3/TiO 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t)值(-8.22~-13.93),高(87 Sr/86 Sr)i=(0.71283~0.72410)。锆石176 Hf/177 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 何世伟王凯兴王凯兴刘晓东
- 关键词:S型花岗岩岩石成因早古生代
- 顺北油田碳酸盐岩地层天然裂缝分布及其造山运动力学特征被引量:6
- 2021年
- 对顺北油田顺8B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天然裂缝进行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内天然裂缝的分组以及碳酸盐岩地层天然裂缝的分布规律。结合损伤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开发了损伤模拟碳酸盐岩的模型工具,确定了与天然裂缝发育所对应的造山运动的位移方向及应变量。根据研究区地震波得到的地层构造,结合沉积和造山运动史,分析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奥陶统一间房组7个层位的天然裂缝/断层,归纳为5组天然裂缝体系;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储集层中的天然裂缝对应着加里东运动中期Ⅰ幕和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的造山运动,主要为贯通的张开裂缝和走滑裂缝/断层;根据地震层位信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损伤有限元数值分析,正演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了在加里东运动中期造山运动作用下研究区内损伤局部化带表示的天然裂缝/断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加里东运动中期应力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挤压的主方向为15°,地层受挤压程度相当于2.4%的应变量。
- 陈修平沈新普刘景涛沈国晓
-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集层造山运动力学特征
- 西太平洋南段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特征及其对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指示被引量:4
- 2020年
- 系统梳理西太平洋南段(包括华南、日本、菲律宾及东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地层特征,并以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为主要依据,对喜马拉雅运动期次、时代及其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研究区受白垩纪末期晚燕山运动的影响,古新统乃至下始新统大都缺失,新生界高角度不整合于前新生界之上。根据不同构造单元内地层沉积-火山类型及接触关系对比,研究区新生界可分为3个构造层,即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或上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以上。上述3个构造层之间为2个穿时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隔,分别对应早喜马拉雅造山运动(33~20 Ma)及晚喜马拉雅造山运动(5.3~2.6 Ma)界面,并以前者最强烈。区域2次构造运动均与岛弧或裂离微地块向欧亚板块边缘的碰撞拼贴有关,指示西太平洋南段喜马拉雅运动是发生于大陆边缘的增生造山过程,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运动方向与速率变化。在2次构造事件期间,始新世和中新世弧后的强烈伸展,导致华南大陆边缘古老山系的夷平及边缘海的产生,并最终形成现今的地质及地理格局。
- 洪文涛洪文涛余明刚杨祝良
- 关键词: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西太平洋
- 南海南部造山运动及其与古南海俯冲的成因联系被引量:5
- 2019年
- 古南海的展布范围以及俯冲消亡过程等一直是地质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这不仅与南海扩张诱因密切相关,而且对南海地球动力学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南海南部造山运动以及古南海俯冲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构造活动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运动从早白垩纪到晚白垩纪,古太平洋的洋壳俯冲到婆罗洲岛下方,俯冲带位于现今卢帕尔线一带,引起了曾母-南沙地块不断向西南婆罗洲靠近,并于晚白垩纪引发了碰撞造山运动。由于婆罗洲自身是由众多地块拼合而成,所以在始新世期间发生了多期碰撞之后的地块变形重组事件。最终在晚始新世(37Ma)完成最后一期变形(沙捞越运动)。第二阶段是晚始新世(35Ma)到中中新世(15.5Ma),位于西巴拉姆线以东至菲律宾卡加延一带的古南海从西巴拉姆线以东,向婆罗洲岛下方俯冲,随后扩散到沙巴以及巴拉望岛以南的地区,直至菲律宾的民都洛岛一带停止俯冲。由此产生的拖曳力是南海扩张的主要诱因。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效果相似,古南海的俯冲使得婆罗洲岛与南沙地块不断靠近。在中中新世(15.5Ma),引起南沙地块与婆罗洲岛在沙巴地区的碰撞(沙巴造山)以及巴拉望北部陆壳与菲律宾岛弧的碰撞而停止。由此带来的不整合面在南海南部普遍可见,甚至到达了巴拉望岛一带。而现今南沙海槽与巴拉望海槽并非是俯冲带的前渊,前者是对沙巴新近纪增生楔重力驱动变形的响应,后者是巴拉望岛北侧伸展背景下产生的半地堑盆地,在后期增生楔的作用下发生强烈沉降所形成。真正的俯冲带则分别位于南沙海槽东南部以及巴拉望海槽东南部。据现有证据推测,最少在10Ma之前古南海就在菲律宾民都洛一带停止俯冲,从而完成了整个古南海的封闭。
- 赵帅李学杰姚永坚解习农肖苏芸何西邓雨恬石梦临周末
- 关键词:造山运动南沙地块南海南部
-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探析——兼论P—T之交生物群灭绝事件和“阿蒙兴造山运动”被引量:27
- 2018年
-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同时也是一个特大型铌矿和大型铁矿,其成矿时代及成因至今仍有多种不同认识。本研究从东部接触带(菠萝头山)3号铌矿体内的金云母岩中获得残留锆石和热液独居石,测得其U-Pb年龄分别为269.5±3.1 Ma和249±13 Ma;从巴音敖包伟晶岩中获得热液锆石,测得其U-Pb年龄为248.9±2.5 Ma。结合阿尔泰—天山—北山—内蒙古—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造山带中的成矿年龄资料,笔者推测,在248%251 Ma白云鄂博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热液活动,该热液活动的时间可以代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基于绝大多数稀有金属热液矿床都是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关联的,本研究对白云鄂博地区出露的两类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学分析,从而确定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相)为同碰撞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69.8±2.0 Ma;而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补体相)为碰撞后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50.5±6.0 Ma。根据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等于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大量的野外地质现象和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1)该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为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母岩,它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壳深部岩浆房;(2)该岩浆房就是同碰撞花岗岩浆的岩浆房,这意味着留存在该岩浆房中的巨量花岗岩浆经历了近20 Ma的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在岩浆房上部聚集了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3)当构造环境由挤压转为拉张时,该残余花岗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快速上升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降,富含稀有金属(稀土和铌)、卤素(氟)和碱金属的硅质热液从残余花岗岩浆中分离出来;(4)这种硅质热液沿断裂构造率先进入白云鄂博群H_8白云岩岩层,与碳酸盐发生交代反应,其稀土和铌金属元素沉淀成矿;同时,H_8白云岩岩�
- 汪相
- 关键词: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年龄成矿母岩造山运动
- 钦杭结合带加里东期造山运动构造属性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华南包括北西侧扬子板块和南东侧华夏板块,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两板块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它从西南端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到东北端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2000 km,宽100~150 km,总体呈反S状弧形型展布。新元古代华南经历的古华南洋俯冲消减以及两板块间碰撞拼贴过程,在学界取得了广泛共识。南华纪-早古生代,拼贴的板块拉张-裂解形成盆地,但学者们对盆地的性质认识不一,特别是奥陶纪-志留纪不整合事件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仍不清楚。主流观点认为陆内造山是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主要机制,震旦-早古生代的盆地性质为陆内海。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大洋板块俯冲是华南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的主要构造机制,华南存在震旦-早古生代残留洋盆。总之,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的构造属性存在争议。本文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 杨瞳虞鹏鹏
- 华南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大爆发与陆内造山运动
- 本文讲述了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分析了华南中生代岩浆时空迁移演化研究的动态,总结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生代俯冲带的位置、性质乃有分歧,“板块登陆”的典型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时空迁移。
- 毛建仁厉子龙叶海敏赵希林周静刘凯胡逸州傅旭亨
- 关键词: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
- 文献传递
- 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 ——对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造山运动的启示
- 海西-印支运动(二叠纪-三叠纪)是形成欧亚板块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之一,也是华南重要的造陆运动之一,目前关于该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和造山模型依旧有很大的争议。沉积盆地为造山带的重要构成单元之一,同造山带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中包含...
- 胡丽沙
- 关键词:华南板块物源分析十万大山盆地
- 文献传递
- 华南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大爆发与陆内造山运动
- <正>1.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日本、韩国、越南以及海南岛和台湾岛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缘,新生代时同属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受到来自于印支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以及消失的古特...
- 毛建仁厉子龙叶海敏赵希林周静刘凯胡逸州傅旭亨
- 关键词: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大爆发燕山期陆内造山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陈培荣

- 作品数:160被引量:2,642H指数:3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铀矿床 印支期 地球化学 铀
- 凌洪飞

- 作品数:292被引量:3,368H指数:4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铀矿床 ND同位素
- 刘国生

- 作品数:105被引量:1,661H指数:29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合肥盆地 糜棱岩 巢湖 郯庐断裂
- 章邦桐

- 作品数:120被引量:1,331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铀矿床 地球化学 花岗岩 铀 赣中
- 吴俊奇

- 作品数:56被引量:4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铀矿床 橄榄玄粗岩 侵位 印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