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54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相关文章
高分辨率处理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应用
本文以实际工区为例,探讨了双域近地表Q补偿、反褶积和Q偏移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震资料中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叠加剖面的分析得出,近地表Q补偿能够有效改善地层介质对地震剖面的衰减作用,提升地震剖面一致性。反褶积可以在近地表...
牟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高分辨率处理反褶积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2024年
研究区紧邻苏里格气田,但是作为苏里格气田主要产气层段的盒8段在研究区产气较差,为究其原因,针对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应用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水驱敏感性流动实验等方法开展储层特征和敏感性研究,明确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增产开发提供思路。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以石英岩屑砂岩为主,为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分选较差,以小孔喉为主;储层具有弱-中等偏弱速敏、强-中等偏强水敏、弱酸敏、中等偏弱盐敏、弱碱敏等特点。研究区伊蒙混层、伊利石和高岭石对储层的水敏、速敏和盐敏具有控制作用,此外储层物性于敏感性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储层物性差时,敏感性增强。
赵航罗腾跃魏虎李洲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敏感性黏土矿物储层特征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控油性及有利区评价
2024年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探讨储层条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并评价了有利区。研究表明:罗庞塬地区长7砂体厚度平均为22.6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平均为0.36×10^(-3)μm^(2),发育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储层,油藏类型为透镜状致密油藏,呈现出成群、成带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其分布主要受砂体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和砂岩泥质含量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细砂岩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出长7油层有4个Ⅰ类区和5个Ⅱ类有利勘探区。
闫新智吴伟涛吴伟涛周凯
关键词:致密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师良范柏江李忠厚余紫巍蔺子瑾戴欣洋
关键词:烃组分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油藏类型及勘探前景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系油藏得到重大突破,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区的油气藏特征来确定其油藏成藏模式,并建立有利区预测筛选原则,进行有利区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研究区不同层位、不同井区油气藏特征的分析,发现该区侏罗系油藏的主导要素为构造要素;研究区主要发育斜坡、河间丘、古河和高地4种古地貌单元;根据“斜坡带的构造高点、古河的构造高点、古高地中的有利聚集单元”这一筛选原则建立有利区分类标准,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富县组、延10及延9有利区预测。
谢利成胡慧王桂成王意尊黄瑞丽
关键词:古地貌油气藏特征有利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是一套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近年来,该地区的寒武系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但迄今为止尚未发掘到大型储层。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西和南部,而中部的研究严重缺乏,这阻碍了该区油气勘探的突破。笔者通过对56个钻孔岩心和13条野外露头进行单井划分,根据120块镜下薄片和岩石组合特征,识别出2种沉积相:斜坡相和台地相2种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开展联井对比,以盆地中部为中心划分出东西、南北2条贯穿盆地的连井剖面,探讨不同时期的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变规律。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形成于海侵背景下,在经历了辛集期后,海水从盆地的西部和南部向内部推进。到张夏期,海进达到鼎盛,盆地绝大部分区域被海水淹没,只留下零星低矮的古陆。到三山子期,海进由盛转衰,开始发生海退。笔者重建了“一隆四凹”的古地理沉积格局,还原了盆地中部寒武纪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郑萌梁积伟冯振伟冯昆明宗浩李汉林常小斌Tsogochir Tungalag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段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测井识别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和测井识别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探索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主控因素、形成针对性的测井识别方法十分必要.为此,在文献系统调研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储层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重要原因;(2)成藏动力条件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直接影响储层含油饱和度,进而影响储层电阻率值,源储配置关系分析在低电阻率油层识别中必不可少;(3)在常规测井参数定性识别,根据试油试产结果,确定低电阻率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交会图技术、可动水分析技术,实现了储层流体定性识别;定量评价中,W-S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分析结果吻合度最高,适用于研究区长6段低电阻率油层饱和度计算.
钟高润钟高润郭京哲李硕李亚军卢俊辉
关键词: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Z井区长4+5储层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Z井区长4+5储层为潜在的资源勘探区。通过孔隙结构分析、铸体薄片鉴定、X-全岩衍射、岩心敏感性实验数据分析,对该储层的敏感性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长4+5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另有少量的岩屑长石砂岩;其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的敏感性表现为中等偏弱—中等偏强速敏性、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水敏性、中等偏弱—中等偏强盐敏性、弱—中等偏弱酸敏性、中等偏弱—中等偏强碱敏性。
陈兵兵武富礼袁珍李爱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敏感性储层特征储层损害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湖相有机质沉积环境特征被引量:11
2022年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针对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能量配置进行了改进,由此将精确测试的元素数量扩充到28个。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碳、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测试。在分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长7段有机质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建立了有机质来源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有机质的供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有机质形成于偏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水体为偏贫氧和缺氧的淡水环境,古生产力较高但初级生产力不高。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的页岩有机质,水体来源有机质的贡献略大于陆源输入有机质的贡献。
范柏江师良杨杰苏珊马荣袁耀利曾陈宇
关键词:元素化学沉积环境页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三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在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找到了大量油气,在盆地中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也找到了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方的大气田,其中的马家沟组作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其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
崔泽康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沉积微相

相关作者

李贤庆
作品数:246被引量:1,90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烃源岩 页岩气 下古生界 地球化学特征 孔隙结构
胡国艺
作品数:211被引量:2,26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天然气 碳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轻烃 四川盆地
代金友
作品数:86被引量:54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气藏 成岩作用 气田
何顺利
作品数:289被引量:2,48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 靖边气田 苏里格气田 成岩作用
谭秀成
作品数:281被引量:2,072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 储层 岩溶 白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