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篇“ 鄂早18“的相关文章
利用18 Ghd7基因型改良扬稻6号生育期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稻(Oryza sativa L.)18作为Ghd7的供体,优良的中稻恢复系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和自交构建了一系列群体,在分离世代使用与Ghd7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5436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得到了一批不同回交世代的株系。最终选择部分农艺性状与扬稻6号相近的株系,考察其抽穗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即单株粒重)等一系列农艺性状,评价了Ghd7基因在水稻生育期改良中的效果及对水稻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
杜雪树夏明元李进波戚华雄
关键词:SATIVA扬稻6号鄂早18生育期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常规18稻瘟病抗性被引量:5
2015年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GD-1为供体,常规18为受体,通过杂交和回交并结合分子检测,将Pi-1和Pi-2基因聚合到18中,获得9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通过11个典型稻瘟病菌株进行混合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改良株系的稻瘟病的抗性大都达到中抗到抗的水平。通过对改良株系和对照18农艺性状考察,导入Pi-1和Pi-2两个基因对其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出抗稻瘟病的稻新品种积累了抗性亲本材料(Pi-1/Pi-2)和分子改良育种的经验。
涂军明游艾青吕锐玲周雷曹志刚张绍安陈杰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稻瘟病抗性改良
好品种GS18被引量:2
2007年
周业海吕德安张忠元曹志刚殷辉
关键词:早稻品种南方稻区双季稻区垩白度优质米垩白率
高产优质稻品种18的选育被引量:4
2005年
吕德安周元坤朱彩章王世才
关键词:鄂早18联合选育早稻高产优质南方稻区
14,18,金优38,金优152与金优12被引量:1
2004年
周强
关键词:胶稠度整精米率
优质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0
2003年
1 8由中 81与嘉 935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其米质各项理化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 ,省区试产量比对照嘉育 948增产 9 5 % ,属迟熟稻 ,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飞虱 ,是一个集优质、高产。
吕德安张忠元昌华敏范水舟王菁
关键词:早稻选育栽培技术试种示范
优质、高产、多抗常规稻品种18推广与应用
吕德安瞿学文吴和明周景飞涂军明耿月明王新刚曹志刚孙伟范水舟詹文忠王小光杨年祥胡宇舟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与应用项目主要内容:18(原品系代号20257)是黄冈市农科院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常规稻新品种,通过湖北省(2003年)和全国(2005年)审定。18全面协调...
关键词:
关键词:早稻良种繁育鄂早18
GS18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GS(国审)18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秧、移栽、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GS18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曹志刚金红梅周业海殷辉张忠元
关键词:鄂早18高产栽培技术
GS18选育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总结GS(国审)18的选育经验,提出依据目标性状重组、聚合与互补,将一般杂交育种技术和定向压迫选择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翻秋、南繁加代,进行"五结合"选择的稻育种方法。
张忠元曹志刚殷辉金红梅周业海
关键词:杂交育种技术
高产、优质、抗病稻新品种“18”应用
建立原原种基地100亩,生产原原种10000斤,推广示范13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500公斤,大面积种植区平均亩产480公斤以上,米质达国标二级,完成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和全套资料汇编。
关键词:
关键词:鄂早18早稻抗病性

相关作者

涂军明
作品数:53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再生稻 选育 SATIVA ORYZA
陈杰
作品数:51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SATIVA 再生稻 ORYZA 水稻品种
曹志刚
作品数:39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再生稻 SATIVA ORYZA 水稻品种
吕德安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早稻 鄂早18 选育 优质早稻 高产栽培技术
游艾青
作品数:262被引量:551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选育 基因 杂交水稻 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