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长期贫困“的相关文章
医疗保险对长期贫困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模拟被引量:5
2022年
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总钥匙”,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关键还是要提升贫困家庭和脱贫家庭的自主发展能力,而医疗保险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现有研究忽视了医疗保险对家庭投资决策的作用及其长期影响,而文章将医疗保险机制纳入包含消费和投资的家庭资产随机增长模型,在无医疗保险、有医疗保险无保费补贴和有医疗保险有保费补贴三种情形下,对比分析了不同资产水平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及其投资决策变化,并分析三种情形下的长期贫困率、贫困深度以及长期减贫成本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医疗保险不仅通过事后的损失补偿效应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还通过事前的投资激励效应促进脱贫后的家庭主动增加生产投资,加速家庭资产累积,巩固既有扶贫成果。医疗保险和政府现金补助政策的结合在显著降低长期贫困率和贫困深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减贫和抑制返贫所需的长期成本。因此,相较于单一的现金补助,政策政府应采用“现金补助+保费补贴”的扶贫政策,提升贫困家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其长期贫困的可能性。文章的研究对于减少长期贫困和防止返贫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桂芹孔祥钊陈莹
关键词:医疗保险贫困脆弱性
贫困治理 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
本书充分回顾国内外长期贫困和代际传递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川滇彝族聚居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进行实地调查,基于对彝族贫困社区的类型化分析和定量定性资料研究,系统描述和全面分析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的现状,测量彝族长期贫困的...
王卓
新农合大病保险能缓解农村长期贫困吗?——来自贫困脆弱性视角的检验被引量:12
2021年
在健康贫困问题突出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开的背景下,首次实证检验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贫困线标准下,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发生率显著降低7.28%;并且在考虑不同贫困概率阈值和政策实施效果滞后性等情形下,实证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消费支出比例显著减少0.0334个单位,抑制了疾病对家庭消费的挤出,进而缓解了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对中西部地区效果大于东部,同时对重大病样本的效果弱于非重大病样本。最后,提出各地区统一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内容、完善筹资机制、探索个人支出封顶线机制,进一步缓解农村家庭长期贫困
高健丁静
关键词:新农合大病保险长期贫困贫困脆弱性
凉山彝族长期贫困与社会排斥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虽然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开启了相对贫困的研究和治理,但是凉山彝族长期贫困问题仍值得关注和研究。本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两个村落为个案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凉山彝族长期贫困与社会排斥的关系。研究发现,凉山彝族长期贫困的原因不仅是经济收入的不足,更是一系列权利、能力和机会的缺乏。社会排斥是导致凉山彝族农村长期贫困的深层次社会原因。社会排斥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原因,更是一种结果。社会排斥与长期贫困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社会排斥作用于长期贫困的发生,长期贫困反过来又强化社会排斥,二者持续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弱化社会流动,影响社会融合。最后本研究从消除社会排斥、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发展型政策和积极与现代化对接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发展、相对贫困的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刘明伟
关键词:凉山彝族长期贫困社会排斥社会融合
财政教育政策缓解了长期贫困吗?——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由于贫困持续期较长,当期贫困不能充分反映其不利地位的原因和后果,基于脆弱性的视角考察长期贫困与持续贫困非常必要。文章通过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状况及其阻断的财政教育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子代、父代的贫困脆弱性从1991年至2015年均呈现下降趋势;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城乡、地区异质性;贫困脆弱性具有代际传递特点;财政教育政策可以有效缓解长期贫困,降低子代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该减贫效应对父代教育水平较低的子代影响作用更强;相对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减弱作用更明显。文章的发现有利于解决财政政策反贫困对象的瞄准问题,为财政政策缓解长期贫困的讨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解雨巷解垩曲一申
关键词:贫困脆弱性贫困代际传递
长期贫困、发展干扰与城乡居民健康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2014)研究发现:贫困经历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对健康都有持续的负面影响,而长期贫困对健康的影响还存在纵向的暴露时间累积效应。本文通过控制初始健康禀赋、生命历程因素和原生家庭特征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0~17岁有挨饿经历会显著降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伴随挨饿时间的延长,抑郁情绪会明显上升,但只有超过12年的贫困状态才会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贫困的发展干扰效应是解释长期贫困影响健康的重要机制,早年长期经历贫困会减少人们受教育和职业地位获得的机会,进而降低成年后的健康福利水平;长期贫困会导致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偏低,进而影响老年时医疗服务资源的可获得性。因此,可利用早年贫困经历对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发展干扰的渠道变量,对健康中国战略和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施策。
吴华安胡静石智雷
关键词:长期贫困城乡差距
论暂时贫困长期贫困与代际传递被引量:19
2017年
传统的贫困研究多为静态分析范式。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贫困研究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暂时贫困长期贫困贫困代际传递是动态贫困的三种主要形态。在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不利的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冲击下,暂时贫困会演变为长期贫困长期贫困就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贫困。最极端的长期贫困是将贫困带入坟墓并传递给子代,致使其子代从人生之初即陷入贫困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个:持续时间长、代际传递、脆弱性。长期贫困的定量分析是制定有效反贫困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
王卓
关键词:长期贫困代际传递
长期贫困及其代际传递
2017年
21世纪中国政府以“精准扶贫”为指向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绝非易事,注定是一场与贫困的“塵战”。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贫困内涵、外延及其类型,是中国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与调整之重要基础和前提。
王卓
关键词:长期贫困代际传递攻坚战扶贫攻坚战略
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与长期贫困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基于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和新构造的长期贫困均衡指数,探讨了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平等性,并重点考察了贫困阶层的收入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相对收入流动性呈"U"型,而非"倒U"型特征;绝对收入流动性呈"倒U"型;收入流动性对城乡福利改善程度逐渐减弱。收入流动加剧收入分配格局僵化,城市与农村的脱贫率随时间发展呈不断下降趋势,但返贫率却不断上升。长期来讲,收入流动有助于长期贫困均衡。
谷晓然刘维娜
关键词:机会公平相对贫困
内蒙古兴安盟少数民族长期贫困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高林青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群体扶贫开发

相关作者

彭新万
作品数:52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长期贫困 政策性排斥 后发优势 三农问题 政府作用
何晓琦
作品数:12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贫困 长期贫困 宏观经济政策 减贫 新农村建设
高云虹
作品数:70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商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贫困 贫困 产业承接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张占斌
作品数:321被引量:2,010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 城镇化 省直管县 经济发展
解垩
作品数:125被引量:2,144H指数:2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贫困 转移支付 收入不平等 贫困脆弱性 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