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73 篇“ 长江下游 “的相关文章
长江下游 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九江湖口至上海吴淞口的江段为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的地理空间包括淮河以南和钱塘江以北的广袤地带。宏观的社会与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构建了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的运动轨迹,宏观研究也因之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宏观研究就没有牢固的基础,发现不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没有宏观研究就不能掌握方向,高屋建瓴. 张敏关键词:考古学研究 长江下游 地理空间 长江下游 生态岛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2024年 为了明确长江下游 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对长江 入海口崇明生态岛A镇的农村地区展开了污水排放调研。结果表明:A镇户均常住人口为1.55人/户,人均用水量为79.5 L/(人·d),平均折污系数为0.76。农村生活污水中黑水排放量小、污染物浓度高,人均黑水水量占排水量的29.90%。农村生活污水时排水量、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7:00—8:00污染物浓度较高,在20:00排水水量达到全天的最大值。全年人均日排水量变化较大、日负荷变化较小,在国庆节、春节等节日人均排水量、负荷较大。研究结果对于长江下游 生态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选择、装备研制、提标及资源化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李现瑾 房慧德 魏浩斌 葛会超 王厚伟 刘新宇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长江下游 环境监测 长江下游 稻田不同种植制度的碳足迹分析2024年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当前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究长江下游 稻田不同种植制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碳足迹,设置4种稻田种植制度处理:一年一熟的冬闲-水稻以及一年两熟的紫云英-水稻、冬油菜-水稻、冬小麦-水稻,连续两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土壤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农田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投入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进行碳足迹分析。结果表明:(1)一年两熟种植制度较一年一熟的冬闲-水稻增加周年CH_(4)排放17.5%~64.5%、N_(2)O排放60.7%~139.8%以及土壤有机碳固定量17.3%~37.2%;(2)在考虑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壤有机碳固定能抵消26.6%~35.6%的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水稻、冬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单位面积净碳足迹两年平均分别为13.79、11.83和9.07 t CO_(2)-eq·hm^(-2),较冬闲-水稻(7.63 t CO_(2)-eq·hm^(-2))分别增加80.6%、55.0%和18.8%;(3)稻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主要来自土壤CH_(4)排放(61.8%~67.4%),其次是氮肥施用(18.3%~23.9%),而后为N_(2)O排放(3.3%~5.2%)和柴油的使用(2.2%~2.8%);(4)一年两熟有利于增加周年产量和产值,非水稻季种植粮油作物能显著提高种植净收益,不同种植制度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碳足迹的差异不大。因此,冬闲-水稻是长江下游 稻田最为低碳的种植制度,综合碳排放、粮食安全和经济产出,冬小麦-水稻、冬油菜-水稻明显优于冬闲-水稻;发展甲烷减排和氮肥减施技术是降低稻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重要途径。 严燕 季国军 胡乃娟 陈留根 郑建初 胡锋关键词:碳足迹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桥区动态自适应自主航行决策方法2024年 针对长江下游 桥区环境复杂且时变,存在特殊航行规则、可航水域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自主航行决策方法。在该类水域,基于数字化交通环境模型,结合导航模型、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MMG)、航向航迹控制方法构建自动航行模型。以航行规则和良好船艺为前提计算可行操纵区间,依靠时序滚动框架消除剩余误差和自适应目标船(TS)机动,求取自主航行决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适应时变环境,实现自适应多目标避让,并沿推荐航线安全通过,为桥区水域自主航行提供一种自适应的决策方法。 曾美玲 黄立文 贺益雄 李浩宇关键词:桥区水域 长江下游 变化条件下长江下游 地区防洪问题与韧性提升对策 被引量:1 2024年 长江下游 地区圩区广布、城镇众多、水网稠密,汛期受长江 上中游来水、长江 口及沿海高潮和本地暴雨共同威胁。目前,该地区形成了以江河湖海堤防为基本屏障,以水库、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洪涝调蓄空间,以长江 及区域主要河道为洪涝行泄通道,各类闸站相配套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但近年来长江 流域大洪水事件表明,长江下游 防洪工程薄弱环节仍然明显,蓄泄矛盾突出,空间统筹治理和工程协同调度不足,灾害风险预防管控存在盲区,同时还面临着气候水文和经济社会条件双重变化的复杂形势。为强化长江下游 地区洪涝灾害风险集成调控、提升应对大洪水的韧性,需在稳固长江 干流防洪屏障和行洪主通道的基础上,科学优化各水系洪涝蓄泄格局、加快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洪涝治理空间均衡协调、加强洪涝灾害风险管控预防、提升防洪管理智慧化水平。同时,还应针对长江下游 地区重大防洪科技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胡庆芳 方长风 苏鑫 杨富宝 朱大伟关键词:洪涝灾害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4 2024年 【研究目的】长江下游 干流沿岸分布众多取水口,为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亟需了解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现状。【研究方法】调查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左右岸共采集沉积物样品85组,利用描述统计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为Zn>Cr>Cu>Ni>Pb>As>Cd;上游至下游 ,Cu、Zn、Cr、Ni呈小幅波动增加趋势,As、Pb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Cd呈较大波动下降趋势;Cd的污染程度最重,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1~4级污染分别占比1.18%、1.18%、18.82%和34.12%,Cr和Ni为无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源和地球化学自然源;中等污染程度(1≤PLI_(point)<2)的样点占比34.1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9.48~388.62,轻微潜在生态风险、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强潜在生态风险和极强潜在生态风险占比分别为38.82%、42.35%、17.65%和1.18%。【结论】长江下游 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域整体处于轻微—中等风险的无污染状态(PLI_(area)<1),右岸重金属平均含量、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普遍高于左岸。 金阳 金阳 周权平 姜月华 姜月华 梅世嘉 周权平 杨海 王晓龙 侯莉莉 齐秋菊 贾正阳 杨辉关键词:重金属 污染程度 生态风险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地区六朝墓葬画像砖中的佛教人物图像2024年 长江下游 地区是六朝时期画像砖墓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很多画像砖带有佛教元素,反映了当时佛教对墓葬文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下游 地区六朝墓葬画像砖中的带头光人物、莲台人物、僧人等图像,发现这些佛教人物形象被布置在墓室的核心区域,体现了佛教对当时社会的重要影响。 杨海容关键词:长江下游 画像砖 佛教人物 基于水文条件的长江下游 港口水域船舶引航风险与对策 2024年 长江下游 港口水域复杂多变的水文条件给船舶引航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从潮汐、河流、水深、天气等方面分析了长江下游 港口水域船舶引航的风险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引航时间选择、加强船舶操纵技能培训、建立船舶吃水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恶劣天气下引航风险评估与决策流程等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长江下游 港口船舶引航保障能力,确保水上交通安全高效运行。 邓义勇关键词:长江下游 港口水域 船舶引航 水文条件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揭示的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人群摄食策略 2024年 长江下游 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 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 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 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 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王伟 黎海明 段阜涛关键词:水稻 文明化进程 基于COI基因分析长江下游 不同江段大眼鳜早期资源遗传多样性 长江 具有复杂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鱼类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库。大眼鳜(Siniperca kneri)为中国特有种,具有较高的营养、经济以及生态价值。但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水工程建设和水污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近... 李天佑 何苗 赵华丽 袁佳 刘宝兴 方弟安关键词:长江下游 大眼鳜
相关作者
刘凯 作品数:288 被引量:1,027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长江下游 秀丽白虾 刀鲚 长江 徐东坡 作品数:324 被引量:944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鱼类 长江下游 秀丽白虾 仔稚鱼 太湖 段金荣 作品数:183 被引量:579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长江下游 鱼类 中华绒螯蟹 暂养 施炜纲 作品数:160 被引量:856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鱼类 长江下游 生物多样性 太湖 张敏莹 作品数:167 被引量:746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鱼类 长江下游 刀鲚 大银鱼